09.09 長江商學院:貿易摩擦升級 中國需加快改革對衝風險

長江商學院最新發布的“二季度產業經濟報告”顯示,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尚未顯現,僅有5%的企業受到影響。總體來看,二季度產業景氣指數保持上季度的輕微擴張,但投資仍顯疲軟。

該調查來源於對約2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融資需求進行的季度調查。調查從2014年第二季度開始已進行了4年,採用電話訪談形式,樣本通過對國家統計局2013年經濟普查規模以上(即銷售額大於2000萬元)的企業按行業、地區、及規模分層的隨機抽樣產生。

長江商學院在二季度調查中加問了中美貿易戰對二季度業績的影響,僅有約5%的企業表示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有較大影響的企業佔比更少,為1%。影響主要集中在出口企業,它們佔樣本的31%。

“影響比較嚴重的行業前五位為石油加工業、紡織服飾業、木材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加工業以及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分別12%至14%的企業受到影響。”報告顯示。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甘潔表示,從產業經濟調查及其它宏觀數據來看,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悲觀聲音並非來自經濟基本面,更多是來自貿易摩擦、經濟結構內在矛盾的爆發(如疫苗事件、P2P爆雷)所造成的情緒和預期、以及去槓桿導致的流動性收緊。因此引發的貨幣再度放水刺激的呼聲是短視的,這種治表不治裡的政策只會進一步加深經濟內在矛盾和資源錯配。

她指出,中美貿易衝突在短時間內解決的可能性很小。美國的訴求是長期的,是為了提升其製造業相對中國的競爭力。而我國經濟對貿易摩擦的脆弱性則來自經濟結構的深層原因,比如在較多領域缺乏核心技術的積累、因之前貨幣寬鬆政策而造成銀行間槓桿及影子銀行的擴張並進而推高了企業(尤其是房企和地方國企)債務。

“政府應該維持當前貨幣寬鬆與金融監督、地產調控、地方債務整頓等政策並舉的方式,在防止金融風險集中爆發的前提下推進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和制度建設。”甘潔說。

她指出,如果政府能抓住消費升級、科技創新、城鎮化、國企改革等新的增長點,並通過制度建設調節收入、擴大內需,中國經濟將有相當強的抗打擊力,解決好內部問題是對外部衝擊的最好防範。

長江商學院在報告中稱,二季度產業景氣擴散指數與上季度相同,呈輕度擴張態勢。而一季度是從2014年第二季度調查開始以來,首次出現擴張。此次擴張主要為國有和外資帶動。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還有一些其它向好跡象,包括用電量和國外訂單輕度擴張,開工率、毛利率小幅上升,民營企業生產量止跌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