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醫療健康行業需求,這六個板塊值得投資,建議收藏


疫情催生醫療健康行業需求,這六個板塊值得投資,建議收藏

疫情催生醫療健康行業需求,這六個板塊值得投資,建議收藏

一場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全民生活帶來了衝擊和改變,同時也對中國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的應變能力、服務能力和創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疫情的持續升溫推動了一系列體系、機制與制度的出臺,也對醫療健康行業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疫情將為醫療健康行業哪些版塊帶來較大的影響?未來醫療健康行業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今天分享的內容將從醫療建設、醫療檢測、醫藥、醫療服務、健康消費、保險六個版塊進行梳理,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來源 | 長江商學院金融MBA

*本文整理自長江金融MBA2018級上海班的組織分享


一 、醫療建設


新形勢下醫療信息化系統模塊有可為。中國的醫療信息化公司有很大的上升增長空間。


疫情結束以後,國家可能會有千億、甚至萬億級別醫療領域的資金投放。全國各個省市以及直轄市,將可能進行戰略性應急備災醫院建設,部分現有的三級醫院會面臨擴建。


此次疫情的應對中,可以看到部分三級醫院僅有一兩千張床位,未來將增加床位或者擴建新院。這個環節風險投資基金是否可以切入,比較困難,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從投資規模來看,醫院擴建過程對資金規模要求要高,作為投資基金一筆投入參與比較困難。


第二個原因,作為綜合性醫院,建設週期與市場投資回報率,與常規市場化基金要求有一定差異。新醫院的建立需要經過三四年的培育期以及五到七年的成長期,而一般基金的存續期不允許參與這樣的投資。


那麼在這兩方面的制約下,基金很難參與醫院擴建新建項目,應該把關注點投在哪裡?


我們建議可以關注醫療建設周邊,比如醫療信息化系統模塊。2018年10月,醫政醫改局發佈《關於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通知》,開啟了醫院電子病例升級的新階段。政策中提到的提升電子病例應用水平,鼓勵不同部門間的數據交換、全院信息共享,為醫療決策提供支持。僅僅這一個政策就會拉昇醫療信息化領域的增量。


智慧醫療的概念不斷擴大,醫療IT的市場也隨之增容。中國的醫療信息化公司有很大的上升增長空間。


二 、醫療檢測


基因檢測應該會成為醫院標配,但是一般核酸快檢試劑盒的門檻較低。可以關注自動快檢一體機,加速獲得相關資質。


疫情中我們看到,不少醫療檢測公司投入一線,加班加點推出檢測試劑盒。檢測試劑盒已經代替了傳統CT,成為一個金標準。


基因檢測在疫情之後會成為醫院標配。作為投資機構要看到什麼?要看到客觀存在的市場空間,也要看到該領域的門檻,更要看到中國檢驗市場的現狀,抓住機遇切入到需求壁壘偏高的部分。


短短20天,核酸快檢試劑盒提供公司湧現出17家,現在可能更多。這個領域的門檻不高,本科生、研究生都具有試劑盒設計產出的能力。而我們要把眼光投向中國檢驗市場現狀去觀察分析。


中國的檢驗市場呈現出啞鈴形態——兩端大,中間小。上游端其實就是所謂機器端、耗材端,以及原材料端。下游端就是實際中的終端,類似醫院、體檢機構。上游端、下游端尚有較好的盈利能力,而卡在中部提供試劑盒或者檢測服務的公司,可謂舉步維艱。


我們應該關注技術壁壘高的部分,比如自動快檢一體機。或許可以藉助這次疫情的“創新通道”、“綠色通道”,加速相關資質的審批,對於很多公司來說這是一個機遇。


三 、醫藥


因疫情的突發性與短期性特點,不認為醫藥方面會有爆發性發展機會。現有藥物可以關注吉利德的瑞德司韋。


藥物是這次疫情中備受關注的話題,同時也是最容易引發謠言的話題,各種“神藥”在新聞報道中出現,此起彼伏。


作為投資機構,要關注疫情的突發性和短期性,以及對整個醫藥行業的影響。


與過去的SARS疫情時“無藥可醫”的情況不同,現如今有不少藥物可以投入新冠疫情的治療,8000多例治癒案例也印證了有藥可循。


從目前情況看,儘管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但是少數經過過往臨床經驗證明,對於傳統冠狀病毒有一定抑制性的藥物,是可以用的。


比如α干擾素、利托那韋、利巴韋林,以及輔助呼吸胸部改善的藥物如血必淨,再比如腸道微生態治療,在歐美地區製藥行業是熱門的研究領域。


當然也有一些屬於儲備類型,比如近期被熱議和爆炒的,仍處在臨床階段的藥物。


臨床階段藥物就意味著還處在臨床階段,需要一定時間檢驗。目前來說,市面上比較關注的藥物有五大類型。


第一大類是HIB藥物,如利托那韋、達蘆那韋,這些藥物過去的適應症並不是冠狀病毒,在體外實驗中發現對新冠狀病毒的細胞有一定效果,需要去深入發現是否在人體上有效。


第二大類是抗瘧藥,比如氯喹,羥氯喹,磷酸氯喹等。


第三大類是RNA聚合酶抑制劑,就是這段時間大家非常關注的瑞德西韋。


第四大類是抗病毒藥物,

如阿比多爾、法匹拉韋。根據最近新聞的報道,阿比多爾對於新冠病毒有一定效果。


第五大類是單抗類藥物,如BDB-001。


目前臨床階段期望值最高的藥物有兩個,一是瑞德西韋,一是傳統的抗瘧藥——氯喹。在體外控制新冠病毒感染方面,有一定效果。


瑞德西韋在2月3號開啟三期臨床研究,實驗時間大概會從2月5號持續到4月27號,觀察期可能設立為28天。這麼來看,這一次戰役預計主戰場不會是瑞德西韋,主戰場仍然會是目前已有的部分藥物。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新療法,比如干細胞治療,近期也在臨床實驗階段,例如Celularity公司,他們聯合開發了CYNK-001,也有望進行預防,正處在臨床驗證治療階段。


還有一種思路,能不能投資疫苗開發?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疫苗,從臨床前研究、申報臨床,到開展臨床試驗,疫苗的開發週期很長,國內疫苗最快到4月份有可能進入臨床階段,預計研製成功仍需3-4個月時間。


目前從全球範圍來看的話,疫苗進展最快在臨床2期,但是臨床1期和2期的數據都是針對MERS病毒,如果說針對新冠病毒就需要重新研發,預計最快出現在市場要到八、九月份。


整體上,由於這次疫情的突發性和短期性,判斷對醫藥方面爆發性發展機會並不存在,會有一些局部的加速機遇,更多是一個細水長流的工作。


四、醫療服務


建立與客戶的互信,健康知識培訓領域需要高舉高打。健康、慢病管理會趨於線上。這次疫情應該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舊有的慢病重複問診狀態,可以關注。醫藥流通方面的在線購藥消費模式滲透率將持續提高。


醫療服務分為兩大塊。一個大塊叫實體醫院,前面我們說過。另一塊就是線上醫療,這裡我們主要聊一聊線上。


這次疫情從我們的觀察來看,更多的增益是獲客成本降低,月活得到快速提升。醫療服務這部分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感受強烈,從大類型來說我們拆解出五塊內容。


第一塊:在線諮詢/問診


特殊時期造就一波新行情,線上諮詢問診流量快速拉昇,這部分人們的共同特點是諮詢內容與疫情相關,客觀因素制約無法去到醫院,也有一部分人“病急亂投醫”,因此疫情期間獲客成本降低,轉化率提高。而疫情結束之後,用戶留存和行為習慣培養,仍需要再進一步觀察。


第二塊:健康知識/健康培訓


健康知識、健康培訓這個部分,屬於如何建立與客戶的互信。這個領域需要一定的高舉高打。所以僅憑一個普通公司、個體單幹是不行的,需要政府力量支持。


第三塊:健康/慢病管理


以發展的眼光分析判斷,未來健康慢病管理會逐步趨於線上。這次疫情應該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舊有的慢病重複問診狀態,不一定非要集中到線下問診,有些慢病、常見病可以在線上諮詢。


第四塊:醫藥流通、在線購藥


很多從來不線上購物的人在這段時期開始網購生活用品了,很多過去對在線購藥持懷疑態度的也開始嘗試消費。在線購藥的消費模式通過美團、餓了麼或者是第三方軟件進行,滲透率增高。



預計互聯網醫院近期從政策層面會相對得到更多支持。


五 健康消費


在數字健康方面,能夠看到此次疫情過後,人們從心理上會更關注健康。原有的可穿戴設備未必能夠滿足這個需求。可以關注如何用可穿戴設備,形成個人的數字健康檔案。保健養生方面要突破狹窄認知,圍繞養生需求解放思維,既要瞄準女性錢包,也要擊穿男性心理。


健康消費領域,從大類上我們把小米、樂心、華為、蘋果這些我們統稱為可穿戴設備的相對早期階段產品。數據的全面性依然有提升空間。


實際上,個體的健康和患病不是涇渭分明的兩種狀態。不是說一個人他只應該有體檢報告和病歷本這兩種信息。未來,我們希望能看到一款或者幾款功能更加強大的設備,能夠覆蓋到個人的連續動態的健康情況,建立一個24小時*365天的數字健康檔案。


此外,疫情過後,人們從心理上會更關注健康。原有的可穿戴設備未必能夠滿足這個需求。可以關注如何用可穿戴設備形成個人的數字健康檔案。


保健養生方面,應該拓展思路,保健不是隻有西洋參、阿膠等等。比如說生髮這個領域人們有需求,技術進步也會推動實現,生髮養髮是否可以落地實現。未來,圍繞養生的需求要不斷解放出來,不僅要關注女性的錢包、也要想辦法擊穿男性的消費心理,挖掘一些被壓抑的慾望。


六、 保險


保險科技領域,傾向於基於數據的、進行個性化保險產品設計的公司。


為什麼大家會關注保險呢?全民關注健康,從過去的補充醫療保險、重疾險,再到單病種保險。


首先保險領域對於風險投資整體而言有可為,但是存在難點,比如說數據本身獲取的成本、數據獲取的合規性、數據的完整性等等問題。所以如果要判斷目前的投資時間點是否合適,還是需要去思考。


所以在保險科技領域,我們更傾向於基於數據,關注個性化保險產品設計公司,但是投資時間點仍需要進一步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