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金融風控邁入“數據治理”時代 資管業加速“天朗氣清”

5月21日,銀保監會印發《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引》(銀保監發[2018]22號)(以下簡稱《指引》),從徵求意見稿到正式稿落地僅2個月時間。《指引》的核心看點在於,將數據治理納入銀行的公司治理範疇,併為之構建組織架構和治理體系,將數據治理職責細化到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歸口管理部門、業務部門等各相關部門,且明確牽頭部門和業務部門職責,對崗位設置、團隊建設和數據文化建設等提出要求,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數據源頭管理和採集規範,以保證數據質量。

從銀行經營角度看,自上而下的數據治理規劃能夠提高銀行運營效率;從現代化金融體系建設的角度來看,銀行是金融體系的重要部分,銀行業數據治理是推進現代化金融體系的重要環節。

從金融監管的角度,金融業風險防控正快速邁入“數據治理”治理時代,5月以來已經頒佈一系列相關政策。綜合來看,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部署和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金融監管政策重心正在從“以堵為主”的整頓向長期規劃轉向,更多補短板的舉措將加速落地,助力後續監管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金融風控邁入“數據治理”時代 資管業加速“天朗氣清”

一、金融監管邁入數據治理時代

1. 自上而下推進數據治理工作

政策綱領方面,金融監管工作的數據治理正自上而下全體系佈局,目前落腳銀行,未來或將全鏈條落地。今年4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官網印發《關於全面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的意見》,近期發佈的《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也強調“將建立覆蓋所有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活動的金融業綜合統計體系,實現全流程、全鏈條動態統計監測。”

此次《指引》實操方面,要求銀行自上而下推動數據治理工作在全行範圍開展,並構建出頂層設計。這樣一方面避免單一部門影響力不足導致無法有效全面推動相關工作,同時也體現出推動數據治理工作的決心。

2. 鑑往知今,金融數據至關重要

回顧過去三年的風險事件,金融業綜合統計為何規格如此之高的原因不難理解。比如2015年,高槓杆場外配資是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主要原因。場外配資從信託、銀行、基金、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乃至民間借貸公司等各種渠道給炒股的加槓桿。2014年股市開始熱起來時,各路機構就轉而給股市放貸,各類傘形信託和配資平臺迅速成長,通過各類結構化金融產品和創新工具等渠道分流,最終制造了一次迅猛上漲。如果當時有準確的數據統計系統,在槓桿瘋狂到離譜之前,監管部門就能預警風險提前解決。退一步講,在去槓桿的過程中,如果有充分的數據輔助,情緒面的恐慌程度或許會降低,不至於出現股市異常波動。

金融風控邁入“數據治理”時代 資管業加速“天朗氣清”

二、強調數據質量,凸顯監管思維縝密

1. 明確數據治理的業務職責和問責機制

為有效落地數據治理工作並保證數據質量,除牽頭管理部門外,《指引》明確規定了業務部門的職責、崗位配備以及問責機制,專門強調要為相關崗位科學規劃職業成長通道,確定合理薪酬水平,確保隊伍的專業性和穩定性。建立問責機制,定期監控數據管理、數據質量控制、數據價值實現等方面問題,依據有關規定對高級管理層和相關部門及責任人予以問責。

除此之外,《指引》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建立數據質量考核評價體系,考核結果納入本機構績效考核體系,為數據治理保質保量提供抓手。

2. 加強數據源頭管理和採集規範

為保證數據質量,《指引》將採集規範和標準通過信息系統進行固化,形成數據質量把控的第一道防線,質量監控體系是第二道防線,覆蓋數據全生命週期,對數據質量持續監測、分析、反饋和糾正,解決數據質量的難題。

《指引》還制定了配套的定期評估和檢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建立數據質量現場檢查制度,定期組織實施,原則上不低於每年一次,對重大問題要按照既定的報告路徑提交,並按流程實施整改。

金融風控邁入“數據治理”時代 資管業加速“天朗氣清”

三、有助於資管新規更快落實,實現優勝劣汰

資管新規中有關於建立資產管理產品統一報告制度的相關表述,全流程、全鏈條動態統計監測系統的逐漸建成有助於讓資管計劃的“場外玩法”更加無處遁形,有助於行業進一步出清,幫助行業實現天朗氣清、優勝劣汰。

綜上所述,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金融業的數據管理是大勢所趨。

從銀行經營的角度,數據治理從分散在各個部門進行的工作,上升到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根據《指引》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推進數據治理工作,實際是建立了各個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的橋樑,形成統一的數據資產,數據化管理提升銀行運營和風控的效率。

銀行是金融體系的重要部分,銀行業數據治理是推進現代化金融體系的重要環節,完善大國金融數據治理,是國家發展的戰略需求,高質量數據服務宏觀調控,為宏觀槓桿率計算提供更多的基礎數據,監控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流動性。

從現代化金融體系建設的角度來看,十三五現代化金融體系規劃提到,在金融基礎設施方面,將建立覆蓋所有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活動的金融業綜合統計體系,實現全流程、全鏈條動態統計監測。

從金融監管的角度,綜合看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部署和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金融監管政策重心正在從“以堵為主”的整頓向長期規劃轉向,更多補短板的舉措將加速落地,助力後續監管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避免監管政策滯後或“一刀切”,提高政策的執行力,便於評估效應。

風險提示:

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於公開渠道的,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一切與產品條款有關的信息均以產品合同為準。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