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七大關鍵詞貫穿2019中國金融科技發展


七大關鍵詞貫穿2019中國金融科技發展

回顧過去的2019年,金融科技發展,兩條主線非常明晰:業務創新與合規監管並驅、金融和科技的融合日益拓深行遠。

1去金融化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有很大同,2019年越來越多的金融公司轉型金融科技,強調科技而非金融,實際上就是在做“去金融化”,更加強調深度產業合作、平臺共生。作為先行者,曾經摸索出的轉型方向之一,日益成為業內共識。今年拍拍貸更名“信也科技”,趣店三季度末開放平臺業務環比增長150%、貢獻了當季9成以上利潤,越來越多金融科技參與者改弦更張,定位平臺化技術賦能,希望像路由器一樣發揮鏈接金融行業和各類型流量場景方。

2數字貨幣浪潮

今年6月,加密貨幣Libra“橫空出世”,Facebook新成立子公司、圍繞Libra網絡開發金融服務和產品,全球支付服務商Mastercard、PayPal、Visa等和數家技術和交易平臺均加入擬定章程成首批“創始人”。儘管概念推出前幾天只公佈了白皮書、項目未有任何公開進展,但卻迅速引發全球產業界、學界和監管層的討論。

中國作為數字資產大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進程備受關注。綜合此前業界消息,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有望推出,今年以來,工農中建四大國有行,中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已參與到央行數字貨幣研究工作;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項目或在深圳率先落地。

七大關鍵詞貫穿2019中國金融科技發展

3區塊鏈熱潮

2019年,作為新一代互聯網的底層系統,區塊鏈再度迎來熱潮。

今年10月底,中央高層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集體學習,定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當前,銀行、保險、券商、金融交易平臺及金融科技服務企業等都在積極推進區塊鏈落地,供應鏈金融、數字票據、跨境支付、身份識別和管理等應用場景皆有覆蓋。

4海外上市多元化

今年5月,上海網貸平臺嘉銀金科赴美上市成為2019年互金中概第一股,其後互金平臺玖富數科、數字貨幣礦機生產商嘉楠科技(即“嘉楠耘智”)相繼在年內登陸美股,地點均選在納斯達克。

業內解讀今年金融科技公司海外上市“潮退”原因有監管從嚴、業務模式不確定性及二級市場估值走低等影響。由於海外上市門檻相對寬鬆,平臺能夠順利海外上市,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更規範,品牌價值會凸顯。因此,登陸海外資本市場,仍是不少金融科技公司今後重要戰略之一。

5網貸轉型小貸

今年11月底,一份《關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83號文)在業界傳開,83號文也被業內視為給存量網貸平臺轉型指出合規之路。

83號文設置了緊湊的時間表,網貸平臺存量處置過渡期最多兩年,明年1月底前各地落實小貸臨時牌照審批工作。經過較長時間的數輪風險出清和行業洗牌,現存的網貸平臺已具備較強規模實力,但這並不意味著擬轉型小貸公司不難。

6大數據風控整肅

2019年下半年,涉及個人金融信息隱私保護、數據合規共享領域的風險事件頻頻引起市場關注。

今年9月,伴隨著銀行合作類業務數據來源合法性整肅,一些大數據風控公司、現金貸平臺被查,這場因個別平臺利用爬蟲技術對金融信息數據非法獲取、違規應用,甚至為暴力催收推波助瀾引來的風暴,影響蔓延到了年底。在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的當前,如何把握與金融信息隱私保護、合規共享的尺度,至今仍是輿論場焦點話題。

七大關鍵詞貫穿2019中國金融科技發展

7網貸出清猛推進

2017年年底至今,已有遼寧、雲南、寧夏、浙江、天津、湖南、山東、湖北、深圳、重慶、河南、四川等多地陸續發佈公告,清退、取締轄區內不合規的網貸平臺,至少涉及700餘家平臺。據第三方機構統計,截至今年11月末,共有374家平臺實際正常運營,距峰值已跌去9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