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3年前的2017年3月27日,雷軍在自己的微博上曬出了一張和印度總理莫迪的照片,成為象徵著中國手機在印度市場開疆拓土的旗幟。第二年,包括小米、VIVO、OPPO在內的多家自主手機品牌,佔據了整個印度手機市場的67%;去年,這一數字更是增長到了72%。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如今,不光是自主手機品牌看中了印度市場,不少自主品牌車企也同樣嗅探到了印度這塊肥沃的地壤。

集體出征印度

2020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不僅經歷了持續兩年之久的車市寒冬,還在年初碰巧“偶遇”了新冠病毒,對於已經承壓許久的自主品牌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為這個好不容易即將過去的寒冬,又平添了幾點雪花。為了繼續尋找機遇和創造發展的可能性,他們選擇將眼光方遠。

正如曾經車展上魏建軍說的一句話:“我們是死在國內,還是死在國外;走出去活的機會大,不走出去只能等死。”於是,便開啟了自主車企走向海外市場的新篇章。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當然,作為一家汽車企業,任何行動之前一定經過了嚴謹的規劃與提前佈局,而不是靠拍腦門想出來的。早在2016年,長城便已經投入2.8億盧布,設立了班加羅爾研發中心,時至今日該中心本土研發人員數量已經達到150人。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無獨有偶,第二年,上汽集團在印度古拉特邦,斥資32.75一元人民幣收購併改造了原通用汽車的HALO工廠,為自己踏足印度市場,提前設置好了一塊基石。

時隔一年,長城汽車在年初便成立了印度分公司,6月份,有了工廠的上汽已經在印度市場推出了旗下首款車型Hector,二者你來我往的進度,好似在較著勁一般的進行著“競賽”。與此同時,同年11月份,海馬汽車也宣佈或進軍印度市場。至此,自主品牌在印度的“三駕馬車”正式確立。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今年,剛剛過去了兩個月零十九天,“三駕馬車”便迫不及待的宣佈在印度的進程。長城汽車登場新德里車展,有了之前的鋪墊,這一次正式宣佈進入印度市場;另一邊,上汽集團旗下的電動SUV名爵EZS完成上市,為已經年銷過萬的上汽再添一分力量;而此前還“欲抱琵琶半遮面”的海馬汽車也建立了與Bird Electric本土製造商的合作關係,以此來發展生產、銷售、出行、基建等配套設施。

中國車企正在“複製”大眾

事實上,自主車企有此行動並不是不無道理,正如上文所說,近兩年的車市環境不甚景氣,去年乘用車全年產銷量分別下滑了9.2%和9.6% ,已經連續第二年迎來下降。不僅如此,在寒冬之下,“價格戰”、消費升級等因素,導致豪華車、合資車的壓力在逐漸向自主品牌傳遞,去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總量為840.7萬輛,同比下滑15.8%,市場份額也降到了40%以下,僅長城、奇瑞、一汽等少數頭部企業還能艱難維持盈利。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反觀印度,則是擺在車企面前亟待瓜分的一塊“巨型蛋糕”。根據2018年的數據來看,印度乘用車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了335萬輛,成為排在中國、美國、日本之後的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更關鍵的一點在於,印度市場的千人汽車保有量還只是22輛,這一數據中國是173輛。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正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國家,印度汽車市場的未來潛力無疑是巨大的。

有趣的來了,目前印度市場已經存在的品牌中,鈴木為首的日系車企市佔率已經高達六成之多,2019年印度市場最熱銷TOP10車型中,前五席均被鈴木收攬,前十名有七個席位屬於鈴木。可以說,鈴木目前在印度市場如魚得水,佔據大半江山。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之所以鈴木可以成為印度市場的“地頭蛇”,是因為其最擅長的領域是打造微小型家用車,與印度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車需求相吻合。然而,這樣的現象正在迎來轉變。

2019年,印度市場的SUV細分領域銷量增長了5%,雖然增速放緩,增長數據並不搶眼,但放在全年乘用車銷量下滑12.4%的大環境之下,SUV已然成為未來增長的主力市場,這也是鈴木時隔35年首度發佈新款SUV,即在印度的主要原因。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看到上述印度汽車市場的大體情況,是否感覺到有些似曾相識?沒錯,此時的印度市場和曾經2011年左右的中國市場十分雷同。在那之前的中國市場,消費者主要購車能力也集中在微小型車身上,憑藉1993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廣泛認知度和優勢,再加上價格親民的雨燕、SX4天語等車型,銷量一度在2011年達到了22萬輛的巔峰。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耐人尋味的是,和印度市場一樣,中國汽車市場的航向也開始偏向SUV領域,從2008年即開始呈現上升趨勢的SUV,最終實現了對微小型車的反超。當時,SUV領域被稱為“神車”的是來自大眾汽車的途觀。

憑藉更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的優勢、TSI+DSG出色的營銷和推廣以及同級別“開創者”之一的身份,途觀一路走上神壇。從對未來的規劃可以看出,針對印度市場有增長苗頭的SUV領域,自主車企正在“複製”大眾的成功之路。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大眾在新德里車展上發佈了Concept H、哈弗Vision 2025兩款SUV概念車,並同臺展出了F7、哈弗F7x、哈弗F5、哈弗H9四款產品,不止是展示自己的強項,更是對於印度SUV市場的覬覦。上汽同樣推出了電動版SUV EZS,並不那麼巧合的也選擇了進軍SUV市場。同樣的,海馬也把國內SUV力作海馬8S帶到了新德里車展。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當然了,想在印度佔有一席之地,不止需要對產品的預判,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進行銷售、生產等一系列問題同樣需要思考。在這一點上,我相信自主車企借鑑了自主手機的成功之道。

以小米為例,來到印度的小米直接在當地建廠辦店,聘用當地人員,時至今日其在印度,已經有5000餘家合作商店,100餘個Mi Homes體驗店和1500餘家Mi Store銷售點,本土化程度極高,這也為小米帶來了更多的回報。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長城,上汽,海馬也是如此,較為重視本土化的程度。除了上述上汽購買工廠,海馬攜手當地生產商之外,長城也收購了印度塔裡岡工廠,並將改造成為第二個海外全工藝工廠,打通完整的研發、生產、供應鏈、銷售網絡等一整套體系。這樣的做法無疑為生產運輸成本、本土化產品設計做出了有利的貢獻。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似乎這樣一來,已經在國內“打敗”過一次鈴木的自主品牌,已經穩操勝券。但時過境遷、時移勢易,市場的風口每一刻都在變換,想要一步不差的複製大眾在中國,小米在印度的成功方法並不可行。為此,長城拿出了長城EV(國內的歐拉)、上汽拿出了EZS,海馬聯合了生產商談妥了新能源領域合作,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看出,他們除了開始專注於SUV領域,更是將中國市場最擅長的電動汽車理念,逐步輸送給印度市場。

自主品牌們進軍印度,怎樣對抗“地頭蛇”鈴木

SUV代表當下,電動汽車代表未來,“三駕馬車”的“雙管齊下”之法,能否如願奏效,再次成功逆轉鈴木的“地頭蛇”位置,相信對於已經大動干戈的長城和上汽來說,已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但無論結果如何,過程都是好的,畢竟還是魏建軍的那句話;“我們是死在國內,還是死在國外;走出去活的機會大,不走出去只能等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