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疫情下的長期主義與短期應對|品牌

江小白:疫情下的長期主義與短期應對|品牌

疫情環境下,很多中小企業、中小酒商都會面臨一些困難,該怎麼去應對、怎麼去思考?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在一場媒體直播中,分享了疫情下的長期主義與短期應對策略。

以下為演講實錄,未經作者審理:

江小白做了9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個世界還需要多這麼一瓶酒,多這麼一個品牌嗎?我們到底創造了什麼樣的用戶價值?創造了什麼樣的客戶價值?創造了什麼樣的行業價值?創造了什麼樣的社會價值?

我一直在思索,也並沒有完全找到答案,但這個疫情更加刺激我去想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在行業的心目中、在大家心目當中,江小白是一個比較有活力、積極的品牌。所以,我願意來跟大家分享,把一些積極樂觀的態度帶給身邊的人,帶給客戶,帶給同行,帶給經銷商朋友們,我想這就是我的一個初心吧。

總體來看,我覺得這個疫情所帶來的困難,是階段性的。做企業不管大小,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大企業有大企業的挑戰,小企業有小企業的難處,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所以我們應該用相對論的方法去平衡我們自己的心態。做企業,面對困難接受挑戰,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常態。所謂一帆風順的發展,連續多年保持特別好的發展勢頭,並不多見。

我們在這個時候要更清晰地思考,什麼東西是變的?什麼東西是不變的?

回到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品牌、每一個公司成立的初心。假如我們的初心是取經,通過很長時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那現在就是遇到了火焰山。這時,尤其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原來篤定的長期價值、長期主義,這時候要再拿出來,反反覆覆去思考。

在疫情發生不久,我們內部做了一次講話,主要是分析公司的長期主義和短期應對的問題。短期應對的是新冒出來的問題,而長期主義是本來就想好了怎麼做,不能因為疫情的到來,就改變長期規劃和長期方向,不然作為一個企業也顯得太脆弱了。

在疫情下要去思考長期戰略是什麼

從長期主義來看,我們過去幾年一直在做產品品質的長期佈局和升級。從2018年開始,我們也希望通過3-5年的努力去實現企業從高速發展到成為一個好企業、一個好平臺的轉變。

過去幾年,我們在構建核心資產方面的能力提升是比較大的。目前,整個江記酒莊,清香高粱酒的原酒釀造產能達到5萬噸。我們去年還推出了味道戰略,從純飲、淡飲、混飲、手工精釀幾個角度去構建產品的多樣化。所以,如果我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長期企業,需要面向新的10年。此次疫情正好發生在一個新十年的開始。

江小白:疫情下的长期主义与短期应对|品牌

江記酒莊是江小白全產業鏈的核心部分

但在此之前,我們也重新梳理了思路:如何面向新的十年,面向一個新的年代。

首先,繼續提升品質。如果決心要成為一個長期品牌或一個世界級的中國品牌,提升品質就是長期主義的起點。

很多事情我們要反過來想,比如疫情肯定會影響到第一季度甚至上半年的業務,但這也可能倒逼我們少賣一些產品,在生產不停的情況下,多儲備一些基酒,可以為未來的持續改善打下基礎。2019年年底,我們儲備了5萬噸基酒,今年會爭取把儲備基酒量提升到10萬噸量級。這是面向未來十年,做一個有儲備有家底的資產型的企業,要確定和堅持的品質方面佈局之一。

第二個方面,在系統上做了佈局。無論一個企業的規模多大,最需要構建的都是包括管理體系、流程體系、組織能力在內的整個管理系統。

過去兩年,我們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前提下,雖不追求過高過快,也做了很多投入。過去兩年是我們的系統年,我們花費了兩年時間上線了SAP系統,管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採供銷、生產等板塊都實現了系統化管理,為未來整個企業規模再上一個臺階打好了系統基礎。

正是因為我們幾年前就已經部署了移動辦公和雲管理,所以在疫情之下很自然地就開啟了雲辦公。我們所有員工和絕大部分經銷商的雲系統使用、在線化程度都跟得上節奏,這也是我們面向未來十年長期不變的能力提升方向。

第三個方面,組織能力的提升同樣重要。現在公司有幾千人,不能依靠個人的單打獨鬥和少數人的努力拼搏創造價值,而是要靠整個組織系統的提升。比如如何更好地選用人才,如何創造一個好的創業、奮鬥平臺,如何發揮每一個員工的積極性等等,都是我們酒行業值得研究和提升的地方。

近些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這背後不單造成了GDP的增長和很多大企業的誕生,還孕育了富有東方智慧和中國文化底蘊的新管理思想和組織體系,尤其是在組織體系方面有很多創新做法,對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企業而言都值得學習和探索。

第四個方面,長期來看,我們希望從運營型的企業轉變成資產型的平臺,這件事情任重道遠。

過去九年的發展我們抓住了一些紅利,反應比較快、工作效率比較高,通過一年做兩年的事、一個人做一個半人的事的拼命奔跑,取得了今天初步的發展。但是面向新的年代,尤其是要成為一個資產型的平臺,整個企業都需要轉型升級。

在生產資產方面,我們下了很大決心,在過去幾年做了很多佈局和部署,包括酒莊、高粱種植基地。

在渠道資產和客戶資產方面,我們非常重視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我們以小宇宙的心態面向整個渠道生態,用一些改變廠商關係的基礎理念給渠道客戶賦能。讓其不但要賺到錢,還要擁有在雲時代面向未來的能力。比如擁有在線化的能力、擁有客戶運營的能力等,過去幾年我們在做,儘管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還未達到我們理想的效果,來自於客戶和員工的傳統保守的慣性仍然比較大,但未來十年我們還要繼續深入堅持去做。

在品牌資產方面,怎麼面向未來持續提升品牌資產,也是非常大的挑戰。

總之,面向未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要有極大的耐心,以十年為一個尺度去部署。整體而言,公司的經營、運營都會長期處於“過得去不夠好”的狀態中,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需要全力去改善、改進,甚至有時候要有改革精神,敢於大膽否定。

所有企業在疫情下都要去思考長期戰略是什麼。未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以後企業在什麼位置?奮鬥目標是什麼?把這些東西定下來才能更篤定。

對於疫情,我們不要過分恐慌,它對行業和對絕大部分的企業而言,是一個暫停鍵或慢放鍵,但不是一個停止鍵。對一些企業來講可能困難會大一點,但即使是一個倒放鍵,倒退一兩年,也不要太恐慌。如果你希望成長為一個三五十年的企業、百年企業,就算倒退一兩年、兩三年也不算大問題。通往目標的道路本身就是一條彎彎曲曲,甚至迂迴折返的道路。

短期應對:冷靜的樂觀主義+相對論+抓組織能力

短期應對方面,對於內部工作有三個舉措:

一是在合理安排的前提下,保持冷靜的樂觀主義。要去計算並分析疫情對短期的影響,比如對現金流、公司收入的影響,要往最壞的地方想,以此找到公司的安全邊際。但要保持樂觀主義,並把這種樂觀主義傳遞出去,公司內部的管理幹部要一級一級地傳遞樂觀主義。

要正面、冷靜地面對困難,要堅定堅決地做出科學合理的舉措。歷史經驗證明,沒有哪個困難能阻止中國經濟的發展,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還是去年的中美貿易摩擦。

每年都會有不同的困難,2011年至2012年,白酒行業遭遇三公消費限令的問題,雖然當時出現了規模不小的下滑,但江小白恰恰就是那時候開創出來的。所以,危機有時候能夠帶來一些機會,這是我想表達的樂觀主義。

二是看待問題要用相對論。遇到問題有時候要跟以前比一比,和九年前比,或者說和初心相比,我的心態就很好。江小白早期的小目標是用十年做一個十億左右的品牌。這個目標我們提前完成了。總體來講,遇到問題我們要“相對”去看。

三是抓組織能力。尤其是我們“在線”的組織能力,就是能夠把組織迅速調動起來,做正確的事情。用科學具體的措施,第一關心全體員工客戶的防疫工作,生命安全第一位;第二,客戶的困難尤其是疫情過後的幫扶措施。第三是全員的心理防疫,併力所能及的幫助身邊的人疏導焦慮情緒。

這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希望我們能夠一起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沒什麼大不了。我個人也祈禱,希望武漢的疫情快點過去,全國的疫情快點過去,恢復到我們可以一起歡歌載舞,喝喝酒聊聊天,恢復到正常生活的狀態。

在企業內部,到底還有誰可以挑戰你?

趙禹(中國酒業論壇創始人):我和陶總接觸這十幾年,一直覺得陶總是個樂天派,一直保持樂觀的心態。14號凌晨,陶總髮了一個朋友圈,很嚴肅地說不想當CEO。這麼想和年齡有關嗎?還是你害怕江小白有一天不再年輕了?

陶石泉:那天發的朋友圈,不是一個玩笑話,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很多人和我交流了,而且我還真找到幾個我心目當中可以當輪值CEO的人。我提出的這個想法,需要注意語境,並不是說我不想當CEO了,恰恰是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我認為我還在成為一名好的CEO的路上。

所以,這個問題要分幾個角度來看。

第一,個人角度。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好,還必須通過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一般的學習方法,有讀書、上課,或者跟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但是在企業內部,向下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我們企業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比較良好的做法,公司氛圍還算比較民主,層級意識比較弱,但整體仍然有待提高。

第二,組織角度。我承認,過去兩年並沒有完全去行使完整的CEO職能,我們公司有管理委員會,很多事情並不需要我親力親為。作為CEO,我們更應該站出來思考戰略、思考組織,前瞻性地看問題。我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新的角度去審視、反思。

“在企業內部,到底還有誰可以挑戰你?”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中國的社會文化背景很容易造成“一言堂”,比如老大說什麼就是什麼,大家都去揣摩老大的意思等等。所以,在這方面我希望自己能夠做一些創新,也是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強。

另外,我朋友圈裡有很多管理學家,他們是頂尖的學者。他們也有批評的意見:“你這種做法對於現代化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種巨大的挑戰,企業所有權、經營權、監督權的問題怎麼處理?這個CEO、總經理不是你想當不想當的問題,你要擔責,必須當。”我要解釋一下,我不是推卸責任,我只是希望能夠從不同的視角看一看。

趙禹:如果你有一天你真不當CEO了,你覺得接CEO的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陶石泉:如果從結果去評判,他一定是一個受到我們客戶和員工共同擁戴的人,公司的基層員工、中層幹部對這個人的管理風格、人品必須有足夠的瞭解。我個人認為,這個CEO不太可能從外面空降過來,我比較主張從內部的梯隊幹部裡面去培養。

如果從過程去選拔,我覺得要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比較願意相信美好,具備樂觀的態度。每個人的性格各有差異,但是有的人很容易就能感知到美好,這種性格我比較推崇,也跟江小白的文化比較符合。

第二,一定要有很強的好奇心,是一個有自我認知能力、知無知的人。如果總是覺得自己了不起,進步速度可能會比較慢,這也是倡導我們要保持年輕的心態。

第三,要簡單純粹。

簡單一點,不要搞公司政治;不要不做表態,讓大家花時間琢磨;立場、管理態度必須明確,能夠讓人一眼看透。

這三個標準基本上就是我們內部倡導的“小白精神”。

堅定從單一品牌單一產品走向多品牌多產品

牛恩坤(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我這邊有三個問題,一個是行業的,一個是渠道的,一個是用戶的。先說行業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江小白主要是靠小酒起家,最近也推出了“大酒”,有些人就質疑江小白是不是對小酒這個品類不看好了,請陶總回答一下。

陶石泉:做企業、做品牌、做產品,是三個不同層次的問題。

首先,產品層面,在過去九年,我們的主力產品是小瓶,但實際上其他大瓶的產品不僅有,還賣得不錯。第二,對於江小白這個品牌來講,它是以小酒為主導,但不僅僅只是小酒。第三,站在公司發展的角度來講,我們過去九年已經完成了原計劃十年要完成的一個階段性目標。

那麼接下來面向一個新年代,怎麼去做佈局?我理解的是“既要又要”,既要在小酒領域裡面深耕,把它做好,保持一個穩健的發展;又要面向整個消費群體,在不同的消費場景裡去做一些有益的補充,做一些面向未來的佈局。

這其實是一個子集跟全集的問題。

我們在第一個十年的經營階段裡做的事情,會變成未來十年這個發展階段的子集。大家看阿里巴巴,一開始只是一個B2B的平臺,後來多了B2C的平臺,緊接著推出了支付寶、菜鳥,慢慢地它原來的一塊業務就變成後面業務的子集了。對於江小白來講,我們現在也做不了全集,但我們比較崇尚要去探索整個酒業市場的多樣性,探索整個酒業市場的增量市場,所以會去做一些多方面的嘗試。

總體來講,我們在接下來的十年,會非常堅定堅決地從單一品牌、單一產品走向多品牌、多產品,這是一個大的發展思路。

牛恩坤:江小白原來主要靠一個單品,但是現在終端上出現了很多江小白的產品,比如水蜜桃味等等,產品特別多。現在渠道很多人對這個事不理解,想問一下公司為什麼要走這種多產品的路線。

陶石泉:多產品的路線是滿足不同的消費場景。舉個例子,水蜜桃味的產品,第一年推出,銷量就過百萬箱。在我看來,百萬箱是一個產品重要的標誌。我們手裡現在有一個千萬箱量級的單品,江小白是過1000萬箱的單品,我們還有多個百萬箱量級的單品,這是長期佈局。

對渠道來講,今天中國的酒業渠道,尤其是白酒渠道,絕大部分原有經銷商適應不了平臺化運營。未來我們公司的發展狀態,一定是希望成為一個酒業平臺。就渠道而言,單一品牌、單一產品的模式,它的效率是有限的。比如B2B平臺,一定會成為多品牌多產品整體運營效率的一種提升。對於我們的經銷商夥伴,既要引導又要推動,既要講道理統一思想,又要提供相關支持和賦能,推動他們往這個方向去發展。如果經銷商未來不能成長轉型,不能擁有平臺型運營的能力,挑戰會很大。未來,單產品、單品牌的渠道商會面臨較大的挑戰。

牛恩坤:關於用戶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江小白的成功是抓住了80後90後群體,但是00後今年也20週歲了,江小白如何擁抱00後?

陶石泉:所有品牌都面臨著不斷有新用戶群體出現的難題。今天,在我個人看來,我不認為江小白是個成功的品牌,只是一個在成長路上的品牌,是一個“過得去、不夠好“的品牌,還處於品牌發展早期。或者說,今天江小白連品牌都不是,它只是一個被人熟悉了九年的名字而已。它真正要成為品牌,成為經典,可能還要等十年、二十年才有資格。品牌一定要有感召力,要有精神屬性,所以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夯實。

堅定地把清香型高粱酒品類做大

趙禹:陶總,你可能也看到網上有一些聲音,有的人說江小白好喝,有人說江小白是靠營銷、靠文案、靠情感,不是賣產品。說江小白酒不好喝還賣出20多個億。今晚面對著幾萬觀眾,也希望您能回答一下,您是怎麼理解這種質疑的?

陶石泉:江小白是清香型高粱酒,單一高粱釀造。我們首先去找說江小白不好喝的原因。過去幾年,互聯網上存在一種“要去diss新鮮事物”的風氣,比如一些像小米、三隻松鼠、江小白等這樣的新品牌冒出來的時候,大家還是願意去監督去批評,我覺得也很正常。就像趙總剛才講的,20多億的銷量是被我們的用戶一瓶一瓶喝掉的。

江小白:疫情下的长期主义与短期应对|品牌

江小白清香型高粱酒釀造車間

有很多批評我們的朋友,可能從來沒喝過我們的酒。這類人群可以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習慣消費傳統口感、高端品牌的一些用戶,可能對於清香型的口感不理解,也不感興趣。他們本身在日常消費場景裡面也不會消費清香型白酒這個產品,那麼他自然而然地會有一種所謂的鄙視鏈。比如我喝2000塊1瓶的酒要去diss一下喝100塊、200塊的酒的用戶。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很好理解。另外一部分是對於酒類消費得很少,並不是喝酒的消費者和用戶,他可能是衝品牌來的。

所以我們要辯證地去看白酒好不好喝這件事。

首先是相對論,對於不喝酒的人來講,所有的酒都不好喝。比如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本來可能就不喝酒,不管是啤酒還是白酒,哪怕是最貴的白酒,他還是會覺得不好喝。

第二,全世界的酒最美好的地方在於多樣性,存在不同的酒種、不同的產區、不同的風味。喜歡喝葡萄酒的人、喜歡喝洋酒的人,其實也會排斥喝白酒的人;喝慣白酒的人,可能也不習慣洋酒。還有一點,對於大多數國外消費者而言,中國白酒可能都不好喝。

所以我們理解會存在不同的聲音、批評和意見。對我們自身而言,則要去做好積極的解釋、引導,或者用更長的時間和耐心培育用戶。包括很多經銷商和同行,可能都沒有深入去了解我們這個企業。

江小白的香型首先是做了取捨的,我們走了明確的差異化路線,是清香型高粱酒,是南派的清香酒,跟醬香、濃香的口感不一樣,香味比較清淡純淨。

我們可以明確地向消費者和經銷商承諾:第一,我們是純糧食酒;第二,我們的整個食品安全的等級非常高,至今為止,沒有出現過任何一起食品安全事故;第三,它的特點就是清香、順口。反過來,如果習慣了這種口感以後,比如說年輕用戶和海外用戶,在中國白酒裡,他最能適應和喜歡的可能是清香型。

我們的初心是尊重酒類的多元世界,尊重多樣性的產品。某種紅茶比某種綠茶貴,但是並不代表紅茶就一定比綠茶好喝,喜歡喝紅茶的人會選紅茶,喜歡喝綠茶的人會選綠茶。

我們有信心堅定地把清香型高粱酒品類做大,堅定地做精釀,用三五十年的時間長期去做,把清香型白酒推向國際市場。我們也和汾酒、老白乾等清香型的同行交流過,大家對清香型在國內市場和全球市場的份額的提升,都滿懷信心。

江小白:疫情下的长期主义与短期应对|品牌

趙禹:今天提了不少尖銳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讓人更好地瞭解企業,消除誤解。剛剛陶總提到國際化,據我瞭解江小白進入了20多個國家,主攻當地的消費群,業績不錯。那麼江小白要上市嗎?

陶石泉:未來,我們會堅定堅決地走上市之路,但不是為了上市而上市。我們一直致力於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但現在,我們還沒做好準備,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識,都需繼續提升。中長期來講,成為一家治理規範的上市公司是我們的一個目標,但短期內暫時不會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