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1》

中國人是愛喝茶的。

茶葉、絲綢、瓷器,更是中國的標籤。

外國人一看到這些,是了,會想起中國。

喝茶可繁可簡,但想要將茶泡的好喝,就離不開細節上的把控。

即使是沖泡白茶,因為茶葉的不同,沖泡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泡銀針和泡壽眉之間,細節要求有不同。

沖泡散茶和餅茶,方法講究又不一樣!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2》

白瓷蓋碗沖泡白茶,最能激發本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句話,萬事通用,在泡茶這件事上,尤其如此。

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合適的工具。

想要喝懂白茶的好,很難。

為什麼?

白茶的一大特點是香氣。

若是誤用紫砂壺來沖泡,白茶就很難有這樣濃郁的香氣。

畢竟紫砂在吸收異味上,算的上是一把好手。

氣味如同銀角大王的紫金紅葫蘆,但凡是答應的,通通都被吸進壺中。

白茶當中的香氣,也被當做尋常的氣味,被紫砂所吸收。

香氣被霸道強勢的壺給搶了,湯水裡的香味自然就變少。

用紫砂壺泡白茶,茶的本質,香還是不香?一律聞不出來。

至少喝到口腔裡的時候,感覺微乎其微。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好白茶,香氣變化豐富多樣,若要擬人,該是香妃般的人物。

可如今沒了香氣,全無特點可言,成了容易遺忘的,可有可無的茶。

不論什麼白茶,切不可用會磨滅性格的茶具來沖泡。

給予白茶的個性,使用白瓷蓋碗沖泡,是最合適的。

白瓷表面質密,不會吸收白茶的香氣。

至於蓋碗,在出水的時候,還能調節大小。

是最不容易將茶悶到,泡苦的。

白茶蓋碗沖泡白茶,最是妥帖。

說完了茶具,自然到了茶的順序。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3》

如何沖泡白毫銀針?

沖泡白毫銀針不難,但是容易犯錯。

泡錯了,茶當然不好喝。

白毫銀針是白茶樹的芽頭,製作而成的茶葉。

既然是芽頭,自然是嫰得很,看起來令人很有保護欲。

既然是嫩茶,那泡茶的水溫就不能太高。很多人會想當然的這樣以為。

其實不對。

那是一部分喝綠茶的經驗,為了不偏題,暫且不論綠茶沖泡的對錯。

但就白毫銀針來說,並不需要用溫水沖泡。

白毫銀針,有“綠、雪、芽”的特徵。

其中“雪”,說的便是茶葉表面上厚而密實的白毫。

而大多數的綠茶上,沒有這麼多的白毫。

在沖泡的時候,便不能將白茶和綠茶混為一談。

就像是下雨的時候,一個沒帶傘的人,很輕易的就被淋溼。

而一個穿著雨衣的人,哪會輕易被風雨影響?

白毫銀針不止是外層的嫩芽有白毫,會防水。

白茶是如竹筍一般,層層疊疊。

每一層上有都有白毫,就像穿上了多層的雨衣,哪裡有那麼容易被沖泡溼?

如果只用溫水,征服不了白毫銀針,非用沸水不可。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4》

如何沖泡壽眉?

壽眉,尤其是秋壽眉,是不少茶友的入門茶。

但即使是入門茶,若泡的不好,照樣不好喝。

想要茶葉泡的好,投茶比例不能少。

在投茶的時候,搭配的比例是5克的幹茶,搭配100~110毫升的蓋碗。

這樣投茶之後,有茶友提出疑問:蓋碗的蓋子蓋不上,沒法泡茶。

於是很多茶友,覺得投茶量出現問題了。

其實不是,問題出在沖泡的方式上。

沖泡壽眉不能胡亂沖泡,而是有一定的技術要求。

沖泡壽眉,要環壁注水。

環壁注水,指的是在沖泡茶葉的時候,水柱一圈一圈,由外向內畫圈。

這樣注水的好處,在於注水的時候,水是由上往下,且均勻衝淋過每一片茶葉。

在沸水的作用之下,壽眉瞬間就能夠變得乖順,可以順暢的出水。

可要是用定點注水的方式,也就是注水的時候,水柱一動不動的沖泡方式,就很難將壽眉泡的好喝。

這是因為,定點注水只有一小部分的茶葉溼了。

雖然在注水的時候,也加滿了一個蓋碗。

但和環壁注水不同,定點注水的時候,大部分的茶水接觸是由下至上的。

如此一來,環壁注水和定點注水的區別就像是淋浴和泡腳。

當水從上至下的衝淋,身體自然熱的快。

而泡腳的時候,雖然同樣會感到溫暖,四肢發汗,所用的時間卻要更久一些。

在前幾次的沖泡中,用環壁注水的方式,能夠讓壽眉的滋味釋放的更好。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5》

如何沖泡餅茶?

其實沖泡餅茶,並不困難,只是在投茶的時候尤其要注意。

同樣重量的餅茶,可能被泡的過苦,也有可能被泡的過淡。

其中的門道和投茶有很大的關係。

在撬餅的時候,難免會撬下一些碎末。

扔掉很可惜,可是留下衝泡,茶的滋味又實在苦澀的令人難以接受。

5克碎成小薄片的白茶,用正常的方式沖泡,滋味很苦很澀,口感差勁。

而且,在茶湯裡面還會出現許多的小碎末,喝起來對口感影響很大。

可要是在沖泡的時候,全部用完整的茶餅來沖泡。

又很容易讓茶湯過淡,沒什麼滋味。

壓餅過後的白茶,用快出水的方式沖泡。

表面溼透了,但內裡依舊是乾燥的,很多滋味都還沒來的及表現自己。

過濃或者過淡的白茶,都不好喝。

所以在投茶的時候,要花點心思。

有些碎的茶,可以和比較完整的茶餅搭配在一起。

前期的時候,稍碎的茶釋放內質較多,但是比重不大,不會有過多負面影響。

沖泡到後期,完整的茶餅泡開了,內質的釋放很均勻,茶湯滋味很妥帖。

完整和零碎的茶搭配之後,茶湯的滋味能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狀態之下。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同樣是白茶,沖泡的方式竟然不同!究竟是為何?

《6》

泡茶難嗎?不難。

一個玻璃杯,丟點茶葉就能泡。

可是要將白茶泡的好喝,卻是不容易。

稍微多加了五六片的茶葉,出水略微慢了一些,都會影響滋味的呈現。

想要將白茶泡好,是門學問。

既然是學問,就值得研究,值得不停的實踐。

但喝茶和實驗相比,還是要更加輕鬆的。

它並非純粹的學術性,而是在喝的過程中,體會變化。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大課堂菇涼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