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普洱茶常有茶餅出現,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白茶、普洱茶常有茶餅出現,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1》

巖茶,是烏龍茶的一種。

眾所周知,巖茶的老家是在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區。

按古代的行政劃分,屬於建寧府崇安縣。

那兒,離當時有名的北苑貢茶,地緣距離很近。

北苑茶,起源於五代十國時期的閩國。

因為茶園地處閩國北部,所以稱“北苑御茶園”。

從那出產的茶,稱“北苑茶”,專門負責上貢給閩國和後來的南唐。

等到了宋朝,還專門設置了北苑御焙(官焙),上貢的茶品不斷升級。

兩宋時期,北苑貢茶就先後推出過不少明星單品:

龍鳳團、小龍團、密雲龍、龍團勝雪等等,有多達幾十個品種。

宋朝的資深茶學愛好者趙佶,曾作了一篇《大觀茶論》稱:

“龍團鳳餅,名冠天下。”

到了宋朝,當時流行點茶。

餅茶的發展,達到一個登峰造極的階段。

不過,到了明代,朱元璋下詔罷造龍鳳團茶。

官焙衰亡,團茶逐漸向散茶演變。

北苑貢茶的歷史,興於五代,盛於兩宋,衰於明朝。

翻翻資料,一段北苑貢茶的興衰史,說白了也是餅茶的興衰史。

白茶、普洱茶常有茶餅出現,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白茶、普洱茶常有茶餅出現,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2》

合上歷史,再來看看現在。

如今的閩北烏龍勢力裡,武夷巖茶早已經一家獨大。

在市面上,經過焙火的武夷巖茶,99%以散茶的形態示人。

從麻花這些年的喝茶經歷上,很少,極少有遇到過巖茶壓成的餅。

不過,關於巖茶餅的話題,難免會有人好奇:

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這一天,有位相熟的上海茶友,發來了張截圖。

圖中的內容,是一塊黑巧克力。

噢,不,是壓成了巧克力狀的巖茶。

他說,他已經喝了三年巖茶,各種水仙、肉桂、大紅袍喝了很多。

不過到現在,就是還沒喝過巖茶壓餅的味道。

想問一問,這樣的巖茶巧克力磚能喝嗎?

看到這,麻花沒有想太久。

直接給了他意見,不建議嘗試。

因為,經過壓制的武夷巖茶,那簡直就是異類。

白茶、普洱茶常有茶餅出現,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白茶、普洱茶常有茶餅出現,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3》

第一,巖茶餅沒有喝茶氛圍。

在福州,喜歡喝巖茶的人不少。

近幾年來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時候,提上一盒肉桂作茶禮,最最常見不過。

出去外面談事情,最常遇到的商務茶、辦公茶,也非巖茶莫屬。

不過武夷巖茶,尤其是武夷肉桂的發展雖然火熱。

但是,現在大部分茶友的茶桌上,很少出現巖茶磚、巖茶餅的身影。

因為,這真的是太冷門了,根本不受歡迎。

到外面喝茶,如果遇到有主人用巖茶餅招呼客人。

那簡直是比中彩票,還要小概率的事情。

而到各家茶莊、茶店、會所喝茶,在沒有預先打招呼的情況下,如果撬巖茶餅泡茶給客人。

那麼,這一家的茶掌櫃,會被認為非常的不懂茶。

在茶圈裡,普洱餅,白茶餅佔有不少的市場份額。

而武夷巖茶壓成的餅,則是冷門中的冷門。

喝巖茶餅的人,寥寥無幾,根本沒有半點群眾基礎。

白茶、普洱茶常有茶餅出現,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白茶、普洱茶常有茶餅出現,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4》

第二,從茶葉的特性來看,巖茶壓餅碎成渣。

巖茶的成品茶裡,只有葉片。

不像普洱茶,也不像白茶那樣,有芽頭,也有葉片。

至於白茶裡常見的壽眉餅,更是連芽、連葉、連梗。

有了梗和芽的存在,能夠使得其在壓餅的環節中,充當一定的緩衝。

不至於讓整塊茶餅,變成一塊硬邦邦的鐵餅,沒有絲毫的縫隙。

而武夷巖茶不同,它只有葉片。

沒有芽頭,沒有茶梗,只有葉片。

直接用機器將巖茶壓成餅,那麼葉片們會層層的交疊在一起。

並且,整塊巖茶餅的內部,還容易壓得特別特別緊,一點兒也不好撬開。

費了半天勁去撬,只能勉強撬出些許碎末。

另外,武夷巖茶需要焙火。

由於工藝的原因,這葉片經過了揉捻,經過了焙火。

一片鮮活的茶,被被搖青,揉捻,焙火,反覆多次焙火,已經從原來的嫩綠色,變成了焦褐色。

並且,由於焙火透徹的緣故,巖茶的內部含水量極低。

整個的條索,十分的乾燥、酥脆。

像海苔條那樣,嘎嘣脆。

稍微一受力,條索就斷了、裂了、碎了。

這就是很多時候,大家在收到泡袋包裝的巖茶時,完整的一泡茶裡,難免會有些許碎裂的原因。

因為在包茶環節,需要將茶葉裝進小泡袋內,並將袋口密封,塑形。

在這包裝的步驟中,便很容易將巖茶的條索擠碎。

易碎,是絕大部分茶葉的特徵。

但這經過焙火的武夷巖茶,更是脆弱不堪,擁有一顆玻璃心。

如果將這極度易碎的武夷巖茶拿去壓餅,沒有例外,會得到一大塊碎茶的集結體。

根本看不出原有的葉片形態,直接碎成了渣渣。

白茶、普洱茶常有茶餅出現,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白茶、普洱茶常有茶餅出現,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5》

第三,巖茶壓餅後味道不好。

武夷巖茶壓成餅後,撬茶是一場災難。

從硬邦邦的茶磚/茶餅裡,撬出來的茶是碎末。

如果是一小塊的巧克力磚,那麼掰下一小塊沖泡。

放進蓋碗內,一注入沸水,碎茶末就會快速的泡開。

這時候,哪怕是在倒出茶湯時,專門用茶濾過濾。

網眼再密的茶濾,這時也難有用武之地。

碎成沫沫的茶,還是會落入到茶湯內,與湯水混為一體。

喝茶時,無可避免的要喝到滿口碎茶,心情很不美麗。

再加上,將武夷巖茶壓茶,本身是件損耗特別大的事。

從正常市場角度看,但凡是品質好一些的巖茶,都不會捨得用於壓餅。

正常的以散茶售賣,效果更好。

香甘清活,巖骨花香更出色。

而壓一批餅,一次性需要用不少的原料。

從原料成本考慮,市面上能夠接觸到的少量巖茶餅,品質究竟是好是壞,很值得懷疑。

總而之,巖茶餅的香氣和滋味,遠沒有正常的散茶好。

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好端端的武夷巖茶,根本不需要壓餅。

白茶、普洱茶常有茶餅出現,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白茶、普洱茶常有茶餅出現,為什麼武夷巖茶很少壓餅?

《6》

宋代人喝茶,流行點茶。

用茶碾子,將茶餅碾成碎末後。

再經過系列的複雜操作,才能得出一碗茶。

喝茶時,連茶葉,並帶著湯汁,一齊喝下。

這樣的喝茶方法,對現代大部分人而言,難以想象。

不過,如果打算喝一餅壓成餅,或者壓成四方塊狀的巖茶磚。

那麼在喝茶時,就需要參考這種法子。

不然,泡到蓋碗裡,滿滿一碗碎葉沫子,無從入口。

再怎麼過濾,也是件頭疼事。

麻花覺得,巖成餅後的巖茶,香甘清活極大的丟了分,喝茶過程能享受到的愉悅感很少。

食之無味,棄之不可惜。

為此,就沒有好奇和嘗試的必要了。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