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1》

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

出名早,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未來才會無限精彩。要是人到暮年,再一炮而紅,那也是有心無力,體力跟不上啊!折騰不起。

最典型的,不正是唐宋八大家中的蘇家三父子嗎?

老爹,蘇洵,可以奉為典型。

是典型的成名晚,年齡,註定了蘇老爹的仕途有限,不像小兒子蘇轍,仕途一片光明。大兒子蘇軾,人太耿直,仕途一片坎坷。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三字經》裡有這麼幾句話:“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好在,蘇老爹沒有自我放棄,奮發圖強,和倆兒子一起,成為當時大宋朝,最亮的一家人,成就了眉州蘇家父子的美名。

只是,年齡終究是一道邁不過去的門檻,限制了老蘇的發展。

感慨啊:出名,還是要趁早,年輕有為,才有無限可能。

不過,未必所有事物,都適合“早”這個規律。

比如,並不是所有的茶葉,都是越早採摘越好。也不是所有的茶,越早上市越好。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2》

早就有茶友問,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

當然不是啊!

為什麼會覺得春茶就一定是越早採摘越好呢。

“早採的茶,才嫩啊,春茶,不就是喝嫩的嗎?”

未免有一杆子打死一船人的嫌疑。

端起手邊的天心岩肉桂(武夷巖茶),默默地感慨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啊”。——巖茶是典型的,春茶裡,採摘最晚的茶。

此時的心情,用執手相看淚眼來表達,最為貼切。

春茶,你從什麼時候開始,被貼上了“早”的標籤呢?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或許,這是受綠茶的影響。

喜歡喝綠茶的朋友,對明前茶,有一種偏執。覺得綠茶,就是要在明前採摘,最好。

春雨貴如油,明前茶貴如金。

明前,指的是清明節前採摘,這個時候採摘的春茶,茶氨酸含量豐富,營養價值高。

要是早一些,如烏牛早,在二月份就已經開採,我們三月就能買到。綠茶,圖的是一個新鮮,採摘得早,意料之中。

包括雀舌在內,都是採摘嫩芽,求的就是一個早,一個鮮,一個嫩。

喝慣了綠茶,難免會把對綠茶的認知,套用到其他茶類身上。

是以,這才有了越早採摘,茶越好的想法。

興許,您看過武夷巖茶的長相,就再也不會覺得所有春茶,都是要越早採摘才好。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3》

武夷巖茶,是什麼長相?

呈現為條索狀,顏色深黑。

巖茶,是經過炭焙的茶葉,經過揉捻,呈現為條索狀,因炭焙過後,條索緊結,顏色較深,黧色、檀色、栗色,與其他的春茶,與眾不同。

武夷巖茶,它就是典型的,不能太嫩採摘的一款茶。

講真,武夷巖茶的工序,是所有茶葉當中,最為繁複的,搖青,揉捻,炭焙,隨便一道工序,對茶葉而言,都是一次極大的考驗。

扛得住考驗,就有機會成為一款萬眾矚目的茶。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扛不住考驗,最後就會成為“炮灰”。

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註定武夷巖茶不能過早採摘。要是武夷巖茶,像綠茶雀舌那樣,只採摘嫩芽,經過揉捻、炭焙過後,芽頭早已經遭受了非人的折磨,甚至都不再完整。

如果是像白牡丹那樣,採摘一芽一二葉的嫩梢,也經不起巖茶做青的考驗。連續搖青幾小時,葉片之間相互摩擦,太嫩的葉片,沒有辦法支撐起整個做青的過程,最後會變爛,甚至會過度發酵,以至於茶葉沒辦法繼續參與接下來的炭焙,最後將成為一泡沒辦法喝的茶。

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註定它沒有辦法太早採摘。

通常,武夷巖茶是要等到穀雨節前後,才會開始進入春茶的採摘期。

穀雨節氣,這才是武夷巖茶真正的春天!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4》

我們把目光放在整個春茶季上,穀雨這個節氣,對於其他茶類,意味著什麼?

於綠茶而言,穀雨過後,綠茶採摘進入尾聲,高檔的綠茶,早已不採了。雨前茶,都已經結束,名優綠茶,正式退出春茶季的舞臺。

普洱茶呢?

穀雨過後,開始採摘二春茶。這時候採下來的茶葉,賣不出最高的價格。甚至穀雨過後,當地的天氣快速升溫,光照強烈,茶葉生長速度變快,纖維逐步變得粗老。

頭春普洱茶,二春普洱茶,不僅僅是一字之差,更多的是它們之間的品質,相去甚遠。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白茶,到了穀雨節,開始採摘春壽眉。

能夠賣出當年最高價格的白毫銀針,早已經結束採摘期,正在緊鑼密鼓的加工製作中。

白牡丹,也已經謝幕,整個春茶季,已經過去了2/3,穀雨後,只留下春壽眉,繼續鏖戰。

紅茶,桐木關的正山小種,倒也配合,因為高海拔,採摘期晚,在穀雨過後,尚且能夠採摘。還有一些小赤甘,大赤甘,仍然可以採摘部分。果然啊,桐木紅茶,和武夷巖茶一衣帶水,共同受武夷山脈的庇佑,採摘期都十分接近。

穀雨節氣,對於大部分的茶葉來說,穀雨節氣,是它們要落幕的信號。

所以,說茶葉要越早採摘越好,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茶葉。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5》

六大茶類的採摘,不是比誰早,而是講究“瓜熟蒂落”。

瓜熟蒂落,這是自然規律。

等到瓜果成熟的時候,它會釋放一種激素,讓瓜果脫落。

這是自然萬物的本能,是自然的規律。

唯有當瓜果成熟之後,才會捨得放棄它的“母親”。

茶葉的採摘,道理一樣。只有等到茶葉成熟了,符合採摘的標準之後,才能開始採摘,而不是你覺得茶葉發芽了,就能採。

就如同每年春茶季,都會出現的老套路一般,不少著急想要售賣春白茶的人,一看到茶園裡冒出了芽頭,就趕緊拍攝了一段視頻,鑼鼓喧天地通知,春白茶開採啦。全然不管這萌發出來的芽頭,是否真的符合採摘的要求。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甚至還有圖有真相,拍了視頻,視頻當中,芽頭是被放大的,看起來好像真的能採了。手上,還擺著一小撮的茶。一切,都這麼天衣無縫,這麼完美。

但內行人都知道,視頻裡看起來大的芽頭,實際上,它只有0.5-1釐米,芽頭尚且瘦小,遠遠沒有達到開採的標準。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謊言終究會被戳穿,這又不是皇帝的新衣。

這些萌芽後的茶,還在生長階段,還需要大量地補充營養物質,讓“身體”變得更強壯,這樣才能積累更多的香氣物質,滋味物質,茶葉喝起來,才有香氣,才有滋味,才是鮮香醇爽的口感。

如果太早開始採摘這些,遠遠沒有達到開採標準的白茶,最後也只是浪費茶葉。這些茶葉,本來再多生長一週,可能就能迎來人生新的巔峰。結果,一念之差,完全讓茶葉變了個樣。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6》

採摘有時,是每一種茶類,都要遵循的原則。

像武夷巖茶,它就是最好的證明。

巖茶茶青的老嫩,將直接影響茶葉的口感,進而影響茶葉的售價。

如果,巖茶茶青採摘太嫩,會怎樣?

茶葉太嫩,咖啡鹼的含量太高,這類茶,做出來容易變苦。而且這種太嫩的茶葉,對工藝也有極高的要求,做青,咱們就不說了,光是焙火,就要精準控制好火候,焙火不能太急,溫度不能太高,否則茶葉容易焙焦,出現焦味、糊味,品質太差。

而且這類茶,我們作為茶客,在喝它的時候,喝茶體驗也將變得特別差勁。稍不留神,就會把茶泡苦,簡直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如果茶青採摘太老,也不行。

茶青老,意味著它的纖維素多,葉片大,纖維感強,而且粗老的茶葉,它的芳香物質被大量分解,再經過炭焙這麼一處理,本來香氣就不多的茶,更是消失大半,想要找尋到豐富又多變的香氣,顯然是不可能。

並且,天氣一熱,茶葉一老,茶多酚這種物質,就容易在茶葉中大量累計。

而茶多酚這個物質,矯情。要是它的含量太高,大量留在茶葉裡,再經過沸水一泡,茶湯容易澀。

茶多酚更矯情的地方是,它比茶氨酸更容易溶於水中,要是你出水的速度慢一點,茶會澀,就好像吃了生柿子,咬到了沒成熟的香蕉一樣,麻口,舌頭密不透氣,並不暢快。

茶葉的採摘,哪有那麼任性,一切還不得基於茶本身的生長情況。

春茶,是不是越早採摘越好?白茶、巖茶、綠茶、紅茶不要一概而論

《7》

茶有六大類,綠、黃、白、紅、青、黑。

六種茶,擁有自己的“作息時間表”。什麼時間發芽,什麼時間生長,什麼時間採摘,一切都是按照時刻表進行。

如果有人破壞了茶葉的作息表,茶的作息時間紊亂了,對茶葉品質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甚至會徹底毀了一款茶。

就像亞馬遜裡的那隻蝴蝶,它也不知道自己煽動翅膀,將會在其他地方,帶來這麼大的災難。

要是它知道了,還會煽動翅膀嗎?

我想,會的,為了生存,必須煽動。

就好像每年這些提早採摘茶葉的茶農,他們難道不知道早採的茶,它有缺陷嗎?

必然是知道的。

只是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魔鬼,就看你有沒有把它放出來罷了。

我們沒有辦法要求所有的茶農,統一想法。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豐富自己的喝茶知識,當你對茶葉有著清晰的認知,就再也不用擔心買不到好的茶。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