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機持續,國民的蔬菜供應誰來保障?

2020年,新冠病毒對國計民生造成極大衝擊。

宏觀上,疫情將打斷中國經濟2019年底的弱企穩,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

2020年中國GDP破6是大概率事件。

而在具體行業上看,餐飲行業可謂損失慘重。

據商務部監測,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2020年勢必嚴重萎縮,保守估計腰斬一半以上。

疫情危機持續,國民的蔬菜供應誰來保障?

背後是為避免人群聚集,春節各類聚餐和婚宴等幾乎全部取消,大量餐廳飯館停止營業,備菜存貨拿出來低價甩賣。

餐飲業巨頭西貝賈國龍表示,庫存8億現金只夠支持3月。

隨後開展多方自救:銀行多方貸款、員工出借盒馬、開啟外賣配送......

餐飲巨頭尚且如此,現金流極其脆弱的中小餐飲更加雪上加霜。

疫情危機持續,國民的蔬菜供應誰來保障?

而溯源上游,主要客戶為中小餐飲的食材配送商、物流運輸公司、各大生鮮產地及小農業基地。餐飲業5000億營業額的消失,勢必給這些上游生鮮供應商帶來嚴重影響,尤其是針對於中小餐飲的生鮮配送企業!

疫情仍在持續,風險避之不去,思考如何不只是「活下去」,而是從「危」中窺「機」,這是優秀企業管理者者該有的姿態和動作。

疫情危機持續,國民的蔬菜供應誰來保障?

供需無門,生鮮配送企業無奈停工,疫情之下該當如何?

對於企業而言,更應該看到這次疫情之後,對市場及消費者長遠的心理影響。

我們發現,很多人待在家裡的時間被迫拉長,泡在網上的時間也更長。

消費者許多原來就信賴的商品和服務,被用得更狠了,一些原來不太嘗試的商品和服務,主動或被動嘗試了。

疫情危機持續,國民的蔬菜供應誰來保障?

(蔬東坡夥伴河南天健送蔬菜進社區)

過去的兩週,我們經常被這樣的消息刷屏:

叮咚買菜春節 7 天訂單量超 400 萬單

盒馬鮮生網上訂單量同比激增220%(且很多時候一菜難求);

每日優鮮實收交易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0%

京東到家線上訂單暴增470%

步步高小步到家業務上線1小時破1000單

阿里啟動“餓了麼買菜”緊急上線;

美菜復工第一時間面向家庭用戶開放商城後續拓展小區站長。

百果園合夥人「李想」曾表示,在疫情期間,百果園通過破局線上經營,自營電商增長了2.5倍,小程序商城同比增長了5倍。

國家商務局更是一連多次召開發佈會,號召居民線上賣菜,有能力的企業開展生鮮電商送菜到家服務。

線上生鮮電商銷量暴增,訂單多到送不過來,是因為在其背後是70萬個社區,幾億家庭消費者的生鮮需求!受疫情影響,用戶減少了出門頻次,將生鮮採購,尤其是買菜的行為由線下轉到了線上。

對於企業而言,業務轉型成了企業“過冬”的烤火爐,必須做好線下到線上的思維準備。

據專家預測:“疫情過後,各種配送平臺和上門服務平臺,比如蔬菜配送、定製化餐飲配送等社區生鮮電商將迎來爆發增長,企業將獲得騰飛機遇!

疫情危機持續,國民的蔬菜供應誰來保障?

(社區電商到貨)

社區生鮮電商極簡O2O模式


出於安全考慮,國家商務局一再鼓勵發展生鮮電商,這是一種極簡的O2O商業模式,也成為了疫情下解決民生與疫情擴散難題的極優解決方案:

購買:消費者線上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根據需求進行購買,無需現實接觸,保障消費者安全,也避免發生搶購等事件。

流通:減少生鮮流通環節,減少多人多手接觸,從流通上保障食品安全。

交付:通過社區電商平臺,送貨到小區,平臺或站長送貨上門。通過不開門面對面接觸的方式,或者通過樓下生鮮自提櫃進行自提的方式進行交付。保障最後100米的安全問題。

疫情危機持續,國民的蔬菜供應誰來保障?

(保得利某小區點待取訂單)

有能力的生鮮企業在保障企業員工安全與產品流通安全的前提下,生鮮配送企業、傳統零售企業謀求多元發展,線下轉型線上,快速入局社區生鮮也不失為一條道路。

中小型零售電商企業,在保障企業員工與產品流通安全的前提下,

藉機進入”政府保障供應企業“名單,復工保障國計民生,也將會為企業獲取長遠發展的更多可能。

“封城”之困下,物資供應難題迎刃而解!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單是人民的生命安全發起了挑戰,對停工待業的千千萬萬的企業來說,同樣是一次巨大的挑戰,非常時期,如何讓企業活下去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惟願天佑中華,一切皆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