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風靡街頭的西安小吃,只有80後才能吃到,他們正在逐漸消失

歲月流逝,曾是祖國花朵的80後們,第一批已經39歲,最小的一批也到了而立之年。我們在不斷的成長,時代也在不停的進步。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快逐漸忘記了小時候那種純粹的快樂,但偶爾回想起,還是會感受到當時的那種幸福感。

30年前風靡街頭的西安小吃,只有80後才能吃到,他們正在逐漸消失

30年前風靡街頭的西安小吃,只有80後才能吃到,他們正在逐漸消失

小時侯在衚衕裡,只要聽到"轟"的一聲巨響,小夥伴就會從家裡衝向巷子口,端著一碗大米或玉米粒來到大爺面前,盯著這小小的爐子,貪婪的享受這爆米花的香味,著急的等待著自己的那份。現在想吃爆米花,也只能等去電影院的時候,才能買上一份解解饞,但吃到嘴裡卻始終少了那份童年的味道。

30年前風靡街頭的西安小吃,只有80後才能吃到,他們正在逐漸消失

打糖,有些地方又叫叮叮糖。80後基本都吃過,它是麥芽糖的一種,兒時常見賣貨郎用一根扁擔挑著麥芽糖,在街頭巷尾吆,還會拿著三角鐵,敲出叮叮噹噹的脆響,整個巷子裡的小朋友都能聽見。這清脆的響聲一度是童年的幸福源泉,揣上自己攢了好久的零花錢,買上2毛錢的麥芽糖,小小一塊放在嘴裡,那甜蜜的味道可以開心一整天。

30年前風靡街頭的西安小吃,只有80後才能吃到,他們正在逐漸消失

長條米筒,這種長條米筒相對於前三種小吃來說,還是比較近的時代。近兩年還在縣裡的集會上看到過這種長條米筒,幾塊錢就能買一兜,吃起來的味道更是童年回憶。在小時候沒有太多的零食選擇,自己從家裡帶些大米、玉米等粗糧去製作,只需要付一些加工費就可以,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非常喜歡吃。

30年前風靡街頭的西安小吃,只有80後才能吃到,他們正在逐漸消失

記得以前上高中的時候,每天下午到放學時間,肚子都已經餓的咕咕叫了。實在等不及回家吃飯,就會在校門口買上一份餈粑。軟糯的白色餈粑,沾上甘甜的黃豆粉,3塊錢一大碗,現在門口吃個3分飽,才有力氣走回去吃晚飯。現在時而也會懷念這種手打餈粑,但在街頭已經無跡可尋了。

30年前風靡街頭的西安小吃,只有80後才能吃到,他們正在逐漸消失

小時候總是期盼夏天的到來,除了可以穿小碎花裙子,可以下河狗刨意外,最期待的就是巷子口推車來賣

奶葫蘆冰棍的。一個泡沫箱子,上面蓋著厚厚的棉被,裡面裝滿了奶葫蘆,這種冰棍和冰糖葫蘆外形一樣,是用牛奶製作的,吃到嘴裡一股濃郁的奶味兒。它是縣裡雪糕廠自己做的,3毛錢一根,外面根本買不到!長大好多年,雪糕廠早已經倒閉,這種雪糕滋味兒也永遠封存於兒時記憶中了。

30年前風靡街頭的西安小吃,只有80後才能吃到,他們正在逐漸消失

80後的我們,如今已經成長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我們是父母、是子女、有家庭、有應酬。生活的瑣碎和社會的壓力讓我們負重前行。曾經如山一般倚靠的父母兩鬢已染上霜華,我們年少的回憶正在慢慢模糊,曾經小小的快樂,現在已經遙不可及。

30年前風靡街頭的西安小吃,只有80後才能吃到,他們正在逐漸消失

80後是個很尷尬的年齡,談愛情激情已退,談生死稍顯淺薄, 和後輩談經歷略顯幼稚, 和老人聊故事閱歷不足, 生活讓人心力交瘁,世界那麼大想去看看, 回頭一望,上有老下有小, 只有打消念頭,努力賺錢養家。但是我們要堅強的走下去,即便負重前行,但我們也要活得更加從容和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