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聖䴉消失之謎

古埃及是動物崇拜的核心區域,很多動物被視作是神靈的化身,其中就包括

聖䴉

大約在公元前650年到公元前250年,古埃及人會祭祀聖䴉木乃伊給托特神(Thoth)。托特神是知識與智慧之神,他長著䴉首人身,是我們頗為熟悉的埃及元素,而聖䴉便是它的象徵。這種祭品被賦予了治癒疾病、延長壽命、甚至解決愛情問題的寓意。

古埃及聖䴉消失之謎

PHOTOGRAPH BY CHARLES WALKER COLLECTION, ALAMY

  • Thoth,知識與智慧之神

牛津大學考古學家、也是埃及考古團成員之一的Francisco Bosch-Puche認為,這些鳥類木乃伊的功能與基督教教堂裡的祈禱蠟燭相似——基督教中認為,“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鑑察人的心腹。【箴言20:27】”,而聖䴉木乃伊被視作可以感召神靈保佑。

但遺憾的是,這種鳥在1850年左右從埃及徹底消失了。而考古學家們在古埃及的墓地中發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聖䴉木乃伊,也許可以解釋這一區域性滅絕。

古埃及聖䴉消失之謎

PHOTOGRAPH BY RICHARD BARNE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 聖䴉木乃伊

聖䴉木乃伊的規模之大讓許多埃及古物學家猜測:古代聖䴉——尤其是古埃及聖䴉——是在大型的集中農場裡被刻意繁殖的。

這一假設曾得到考古證據和文字證據的支持。然而,前幾天發表在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大多數古代聖䴉實際上是在野外捕獲的,在被製成木乃伊之前,它們可能只在農場待了很短的一段時間。這種對古埃及人如何如此大規模地尋找鳥類來源的新見解,可能會影響研究人員對古代動物木乃伊行業的看法,也有助於闡明這種神聖的朱䴉是如何以及為什麼最終在埃及滅絕的。

古埃及聖䴉消失之謎

PHOTOGRAPH BY RICHARD BARNE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 堆疊著大量聖䴉木乃伊石棺的Tuna el-Gebel墓穴遺址

這項研究由格里菲斯大學澳大利亞人類進化研究中心的古遺傳學家Sally Wasef牽頭,提取了40具古埃及聖䴉乾屍的DNA。這些乾屍距今大概2500年,來自埃及的6個地下墓穴,包括Saqqara(保存了150多萬具聖䴉乾屍)和Tuna el-Gebel(保存了大約400萬具聖䴉乾屍)。然後,研究人員將埃及聖䴉的DNA與非洲現代樣本的26個DNA進行了比較。

DNA分析顯示,這兩者有著相似的遺傳多樣性。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古埃及聖䴉是在農場裡飼養的,幾代下來,由於近親繁殖和其他原因,它們的基因多樣性就會降低,更容易患上常見的疾病,這種情況在今天的工業養鳥中也能看到。但研究結果顯示了高水平遺傳變異,因此Wasef推測:

這些古埃及聖䴉是野生繁殖的,只是在被製成木乃伊獻祭之前,短暫地大規模圈養在農場中。

不過對於這件事情,也有不同的聲音發出。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考古學家Bosch-Puche認為,這些鳥確實是在圈養環境中繁殖的,因為在聖䴉的木乃伊中發現了癒合的骨折和傳染病的跡象,這些跡象與現代圈養動物種群中記錄的情況相似,而現代圈養動物的基因多樣性很少。他說,這些受傷、生病的鳥類無法在野外捕獵或躲避捕食者。鑑於新的發現,Bosch認為野生聖䴉可能是被當時聖䴉養殖場中的食物所吸引,也讓埃及人更容易大量捕殺它們。

在公元前650年到公元前250年間,整個埃及基本上變成了木乃伊“加工廠”。甚至有些未來得及長大的動物寶寶被製成木乃伊,這樣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古埃及聖䴉消失之謎

古埃及聖䴉消失之謎

古埃及聖䴉消失之謎

古埃及聖䴉消失之謎

PHOTOGRAPH BY RICHARD BARNE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 一些古埃及動物木乃伊

這些新的基因數據重新詮釋了古埃及人如何能夠如此大規模地祭祀和製作鳥類木乃伊。儘管與之前的農場養殖論假設相左,卻是這項DNA研究是這一課題的第一個客觀分析

更重要的是,新的DNA研究可能有助於回答一個更大的問題,即為什麼聖䴉會在19世紀中期在埃及區域性滅絕。Wasef說,長此以往,研究人員一直認為是埃及越來越乾燥的氣候導致喜歡沼澤溼地的聖䴉消失。

“棲息地的減少不是唯一的答案,因為這些鳥類適應了人類的生活,並轉向垃圾堆(尋找食物),那麼為什麼還是會發生這種情況呢?”開羅美國大學考古學家Salima Ikram說道,“這是一個更大難題的一部分,涉及人類和動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古埃及聖䴉消失之謎

國家地理合股企業(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 LLC,簡稱NGP)是國家地理學會和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合資企業。以探險和探知世界為核心發展理念,致力於通過卓越的媒體組合,在全球傳播優質的科普內容。131年來,國家地理始終以增進對世界的瞭解和認知作為核心目標;現在,國家地理將致力於為消費者不斷開拓、更加深入,以及突破邊界而努力。國家地理每月通過43種語言,傳播遍佈全球172個國家,內容觸及數百萬人。與此同時,NGP每年會將收益的27%回饋給非營利組織——國家地理學會,用於支持其科研、探險、保育和教育等工作。更多信息請訪問natgeotv.com 或 nationalgeographic.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