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馬自達好,但就是沒人買,走小眾路線真的有錯嗎?

馬自達,這是一個神奇的汽車品牌。如果你問問周圍的人,他們大多都會說“馬自達的車很好”,但真正買它的人,10個裡頭能有半個就不錯了。而且它還不走尋常路,別的品牌研究怎麼賣車、怎麼討好中國人、怎麼在看不見的地方偷工減料,只有它,一門心思研究自己的轉子發動機,研究到沒錢了就賣點車,有錢了繼續研究。這麼一個執著的“技術宅”,口碑怎麼可能不好。

都說馬自達好,但就是沒人買,走小眾路線真的有錯嗎?

然而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精力就這麼點,拿去研究這些短時間之內不會有產出的技術,還是不如造幾個能熱銷的車型然後大賣來得實在。如果你看看市面上的其他熱銷車型,就會發現馬自達的車跟它們基本沒什麼沾邊,妥妥的小眾。不過馬自達之所以不好賣,恐怕問題也不止小眾這一個問題。

都說馬自達好,但就是沒人買,走小眾路線真的有錯嗎?

價錢太貴,性價比低

本身車型就小眾,配置還丐得一批,再加上價格過於堅挺,一直沒什麼優惠力度,還有人抱怨去看車,連杯水都不知道倒,價格和服務上都沒什麼誠意,再加上熱情友商的襯托,誰還能那麼頭鐵,就非買馬自達不可呢?

都說馬自達好,但就是沒人買,走小眾路線真的有錯嗎?

是夢想之車,但卻不是實用之車

很多人買車的時候都會糾結,因為在中國,你買一輛車不完全是用來服務自己的,而是還要兼顧各種其他人的需求。比如媳婦的審美喜好,丈母孃的乘車體驗,一家三四口大包小包的空間夠不夠用等等。這些聽上去雞零狗碎完全跟“駕駛激情”不搭邊的東西,恰好就是很多中國人的日常用車的縮影。就這麼個情況,還提什麼發動機,提什麼“東瀛寶馬”,提什麼操控性,有用嗎?能吃嗎?後排不夠舒適的乘坐感、硬邦邦的懸架調教,這些都足夠打消很多人,尤其是家庭用戶的購買慾望了。

都說馬自達好,但就是沒人買,走小眾路線真的有錯嗎?

宣傳不行,賣車隨緣

這一點就很有意思了。現在各行各業,但凡是賣點東西的,總得發點新聞稿,找點水軍吹一吹,汽車行業就更是如此。如果大家都這麼幹,而你不這麼幹,最後的效果可以類比看舞臺劇,第一排的人站起來了擋住了第二排的人,第二排也站起來了擋住第三排的人,如果你不站起來,只能說活該看不到表演。當有人跟媳婦說想買個馬自達,然後她琢磨了一會兒反問“馬自達是哪的牌子”,她聽都沒聽說過,這車還有賣出去的可能性嗎?

都說馬自達好,但就是沒人買,走小眾路線真的有錯嗎?

中國市場對於汽車品牌來說算是挺苛刻的了,馬太效應非常明顯,越是受歡迎、賣得好的車,就越會把這個好的趨勢維持下去,相反,如果出現了小眾的苗頭,就很容易最後落得一個退出市場的結局。鈴木的小車不好嗎?好,它只是不符合現在國人的買車需求了而已。就這一點來說,這也是馬自達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

都說馬自達好,但就是沒人買,走小眾路線真的有錯嗎?

對營銷有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什麼要定位,要搶佔心智,要讓自己成為消費者心中獨一無二的存在,其實這些馬自達都做到了。但這個理論沒有強調一個問題,就是需要做好小眾與大眾之間的平衡,兩條腿走路,先活下來,再活好。走獨特路線誰不會呢,活下來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