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源房地產市場——對2020年樓市的預測

房地產市場——對2020年樓市的預測

一、國內樓市的特點

講結論前,先要做一些鋪墊,理一理國內樓市的幾個核心的特點,知道了規律,才能推演後面會發生什麼。


2020年河源房地產市場——對2020年樓市的預測


1、慣性

經歷了國內樓市20年來的飛速發展,也經歷了近幾年棚改帶來的樓市全面狂歡,絕大部分買房的人都已經有了數額巨大的浮盈,也帶來了房價永遠漲的神話,這是非常可怕的對樓市的共識。

把樓市比作賭場,場內的人們幾乎沒有輸家,只不過開始觀望,但不捨得離開,場外的人們也蠢蠢欲動,研究樓市不斷打聽消息,非常有想入場的衝動。

就算賭場裡的人們開始虧損,場外的人群仍會不斷湧入,腦子裡的念想就是那20年的房價飛躍、階級躍層。

而且,當國內所有人都試圖瞭解、試圖熟悉樓市的時候,都會認識並認同現狀的價格體系,降價多少算便宜、有投資價值,漲價多少算貴、不值得買,在這種認知力量下,國內的樓市逐步發展成一個堅實的穩態堡壘,輕易不會崩潰,因為購房群體基數大、觀念相似。(舉個例子,有人A關心股市的時候,茅臺100元/股,有人B關心股市的時候,茅臺1000元/股,他們都會認為這個價格是合理的價格,漲20%就有賣的衝動,跌20%就有買的衝動,什麼時候接觸市場對認知很重要,並會形成自己的特有認識,以後也會按照這個認識去判斷、操作。)

慣性,是能左右國內樓市未來3-5年的最大做多力量。

2、成長性

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的各級城市仍在成長,就算成長速度比不上之前20年,但是人口的集聚趨勢不會改變,而且隨著基建的鋪開,城市的邊界也會不斷生長。

人口的聚集帶來了居住、生產的需求,經濟的發展為房價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只要城市的成長不停止,房價就算漲得過快過高出現了泡沫,也能在發展中逐漸被消化。

成長性,是一個城市樓市健康度的表現。

3、政策自洽性

國內的樓市政策已經逐步轉變為“一城一策”,所謂“一城一策”,官方的解釋是分類調控、精準調控,但是我的理解就是“維穩”,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房價不能大漲、影響社會穩定,但也不能大跌、破壞金融體系。

所以對於未來的政策而言,如果市場變差,一定會轉向溫和的基調,部分房地產市場差的城市官方可能還會出來託市。

自洽性,關鍵是判斷政府出政策的出發點,樓市的調控政策也變得似乎越來越能預測了。

4、開發商的野心

開發商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群體,承上啟下,從地方政府買地,向購房者賣房。開發商都有做規模當老大的野心,只要條件允許都會努力衝規模,這個決心大不大,也是一個很大的變量能影響樓市。

一般來講,開發商的野心越大,地價會普遍拍得很高,最終傳導到房價,引起調控,但是開發商的野心變小,地價回落甚至流拍,地方政府又很難受,會有託市的動作。

開發商群體的普遍狀態,是一個能直接影響樓市的重要因素,而且很容易判斷,他們骨子裡充滿冒險(沒有冒險精神的早就被20年的房地產大牛市淘汰了),只是外界條件(如融資、銷售)不允許罷了。

二、2020年的房價邏輯預測

也是基於上面4個特點,推演我的一些想法吧。不畫圖表,不做無意義的迴歸曲線,純粹的邏輯推演。

而且國內的城市眾多,發展階段不同、現有條件差異也很大,只能表述為幾個原則,也許沒有石破天驚的預測,只是推演。

1、投資投機進一步退潮,市場迴歸剛需剛改

過去幾年大牛市,能買房的都已經買了,社會上的富餘購買力並不多,而且不少激進的投機者在2016年底至今的房價迴歸中被套住,就算有些人完成了投資投機的退出,但是看到2018年底至2019年底的房價小週期迅速企穩震盪後,恐怕也是心有餘悸。

1年內的投資收益趨近於零甚至為負,這對很多投機者來講是個很大的震懾。

只要政策不打開,市場必然是迴歸剛需剛改,房子有使用價值才能顯化其價值,那些投資型的遠郊盤、公寓盤2020年的市場一定會比較艱難,租售比高的樓盤也許會實現價值兌現。

2、經濟長期L型走向,導致購買力下降

2020年,居民的收入能不能保持?能不能有增長?恐怕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但是就現在的情況來看,要保持前幾年的高速增長,難度還是很大的。如果無法增長,那麼考慮到居民部門前幾年積累的大量家庭債務而言,還債已屬不易,也無法有更多的積累用於改善住房,甚至會改變對未來的看法,從擴張型消費和投資,轉為收縮保守。

房價是釜,收入是薪,薪少了水自然燒不開。

3、政策會調整,而且會有反覆

2019年底,很多地方政府已經感受到壓力了,一是在很多地方政府的債務結構中,土地是最重要的擔保物,價格跌不起,二是賣地也成了很多地方政府的現金流來源,特別是最近土地儲備的融資被斷了之後,如果地賣不掉或賣不上價,財政上的缺口會比較嚴重。

就算如今的樓市政策屬於高壓嚴控,但是財政上的壓力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需要解決的。

三、2020年的房價預測

樓市比較難預測,因為真的是每個城市各有特點,所以很多諮詢機構不得已用了“分化”兩字來掩飾自己難以說明白。的確也是,影響某地房價的因素很多,宏觀上講,政策、城市基本面、發展趨勢,微觀上講,居民財富、人口流入、供求變化、戶型地段適配等等都是能和房價聯繫在一起。基本面一般的城市如浙江的麗水房價很高,基本面好的城市如重慶房價卻很低,就結論講過程,解釋得難受。

我也不能只說個大概,幾個預測吧:

1、政策面的變化

預測政策非常重要,國內樓市就是政策市,市場的屬性被壓制得很厲害,只要願意,國家有一百種手段讓房價短期內暴漲或暴跌。

所以首先預測的是國家對房地產政策的調控意願。

我理解的現狀,就是政策面不改變的情況下,明年初一定會有不少比例的開發商頂不住,制定政策的出發點是維穩,房價不大起大落,民生得到安撫,所以明年初是政策變化的起點。

我猜測,①明年初會放鬆融資,鬆動按揭放款、鬆動開發貸,允許企業發債,目的不是讓企業擴張,而是借新還舊,春節前付掉工程款讓農民工過年,不能一刀切逼死,②春節前後三四線城市政府會考慮出政策去一波庫存,③整個2020年大部分二線城市都會出臺搶人政策,門檻越來越低,但影響力越來越小,④2020年下半年部分二線城市會有一波實質性的限購鬆動,並帶動房價企穩,畢竟那麼多大型基建需要土地財政的資金,限了那麼久,該鬆一鬆賣一波地了。

政策是最大的變量,只能猜,願賭服輸。

2、2020年一二三線房價整體迴歸

說是迴歸,其實就是對應了覺得這兩年房價漲的太快。當然各類城市迴歸的階段也不同,比如北京上海這種,已經從2016年底到現在整整迴歸了三年,價格跌了不少,而且仍在繼續迴歸,空間還是有的,特別是接盤者寡的單套600萬以上級別的房屋,體現為走量慢,議價空間大,400萬以內的剛需房會稍微好點,看一線城市的人口流入狀態;有些二線城市,從2017年開始迴歸的,後續迴歸空間有限,那些從2018年上半年才漲起來的二線和三四線城市,最大的可能就是2019年滯漲、2020年逐步震盪迴歸,當然供應量特別小的城市和區域會迴歸得平穩一些,供應量大的城市和區域表現得激烈一點,甚至也會有些城市一步到位的。

迴歸都會有個均衡狀態,比較合理的狀態,還是那種市區中位數的房價對應中位數的收入,即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能支撐市區大部分的房價對應的按揭吧。但這個狀態的房價是很低的,沒有政策的鼓勵,一定是逐步迴歸的過程。

3、2020年一二三線樓市整體縮量20%

不要看商品房銷售額2018年比2017年增長12%,商品房銷售面積2018年僅比2017年增長了2%,還是在三四線棚改放量補位的前提下,連續兩年停滯在17億平左右,預計2019年的商品房銷售面積會降至15-16億平,2020年更是會降至13億平左右。

理由是一線城市已然縮量縮得毫無權重,二線城市去年起縮量,三四線城市不僅供應縮量、後續銷售也存疑。

銷售面積的縮量和銷售價格的滯漲,會導致商品房銷售額的同步迴歸。總盤子的迴歸,勢必對各家開發商的發展空間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池塘變小了,容不下那麼多的魚,理念和戰略勢必要被動調整。

4、熱點區域

中國面積那麼大,城市那麼多,總會有冷熱不均,所以才會有板塊輪動這種現象。

熱點區域肯定也是有的,幾個特徵,

①完全本地市場,特別是一些內陸的封閉的城市,在供求平衡的情況下,完全不受到外界影響,在之前的樓市發展中也沒有過熱現象,也許就會有驚豔的表現;

②經濟能級與房價倒掛的城市,就是如長沙、成都這種房價還沒怎麼漲就被強限購摁下去的城市,就算看不到亮點,也不會再差了;

③經濟成長強區域,如長三角、珠三角,房價可能會迴歸,但是要反彈回來也很快,畢竟成長性在那裡,經濟發展能消化一切高房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