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美國曾有過一段流行類似於“哭聲免疫療法”的時期。認為給予孩子過多的母愛,會讓孩子的獨立性受到影響。從而對待孩子就像對待大人一樣,期望能夠“製造”孩子的人生。

小阿爾伯特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他做了一個實驗——小阿爾伯特實驗,實驗對象是一個嬰兒。並在1928年出版了《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書中他倡導了一種行為矯正式的兒童養育體系, 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塑造和矯正。

當時華生已經因為行為心理學成為享譽美國的心理學家了,在阿爾伯特的母親並不清楚這是一個怎樣實驗的情況下,仍然以每天一美元的價格和他達成了協議,讓她的孩子成為了試驗品。

實驗開始,華生給小阿爾伯特的周圍放了許多小白鼠和其他一些毛茸茸的可愛的動物,阿爾伯特喜歡這些小動物,並且會嘗試接觸它們。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在確定小阿爾伯特喜歡並願意接觸這些動物後,每當小阿爾伯特試圖去觸碰這些小動物時,華生就使用錘子敲鐵棒的方式造出巨大的聲響,小阿爾伯特害怕噪音被嚇得大哭。實驗重複了一段時間之後,小阿爾伯特對聲音感到恐懼轉移到了動物身上,只要在他面前放上毛茸茸的動物,他就會大哭,甚至對有著大鬍子的聖誕老人也感到害怕。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實驗讓華生認為,孩子的成長是可以被控制的,他在書裡寫道:“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任何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和種族。”這個想法在今天看來匪夷所思,聽起來就是一個製造孩子的機器廠。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華生並沒有完成他的實驗,這個孩子在6歲的時候死於腦積水,誰都不知道這個實驗對他造成了怎樣的影響。而華生的三個孩子都有不同級別的精神問題,大兒子在三十歲那年自殺成功,二女兒多次試圖自殺,小兒子離家終日流浪,甚至影響了第三代人,女兒的孩子也患有酒精成癮,並且多次想過自殺。

華生沒有提出“哭聲免疫法”,但這個方法與他的實驗思路無疑是同一類別,以成人的思維和行為準則去訓練一個嬰兒。

另一個實驗則證明了孩子需要的並不是大人自以為是的“矯正”。

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

英國比較心理學家哈利·哈洛,對恆河猴的研究一開始的主題是關於智商,可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對另一個現象感興趣。

這些恆河猴在出生就和母親分開關在籠子裡,為了讓他們生存下去,籠子裡會放入一個布料毛巾並且會給予這些小猴食物。可哈洛發現,如果你拿走它們的食物,恆河猴並不會激烈的反抗,但如果拿走他的毛巾,這些小猴子會出現強烈的情緒波動。當他們失去毛巾後,就會縮成一團同時伴隨著強烈抖動和吸吮手指的動作。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那個年代依戀一直被認為是對於獲得營養物質的一種回報:“我們愛母親是因為我們愛她們的奶水。”也就是中國話說的——有奶便是娘。從20世紀30年代直至50年代,這個理論及其與愛的關係從未受到質疑。

恆河猴做出了和這一理論不同的行為,讓哈洛開始了“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這個實驗殘忍的犧牲了上百隻恆河猴,但證明了嬰兒時期的孩子比起獨立更需要母愛。駁回了那些試圖從嬰兒時期開始改造孩子的一系列理論。

實驗中他給予恆河猴兩個代母,一個是冰冷的鐵絲媽媽但給他提供食物,另一個布料媽媽雖然柔軟舒服,但不能夠給他提供食物。如果按照原來有奶便是孃的理論,那麼小猴應該會選擇鐵絲媽媽才對。可無一例外,每一隻小猴都選擇了布料媽媽,在鐵絲媽媽那裡喝完奶以後就會立刻會回到布料媽媽的懷抱。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甚至連進食時都不願意離開布料媽媽。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當哈洛將機器人或者其他會令小猴受到驚嚇的東西放入時,小猴會毫不猶豫的抱緊布料媽媽,並慢慢平靜下來。就像嬰兒在母親懷抱裡止住啼哭一樣。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在房間裡放上玩具的時候,如果有布料媽媽的存在,小猴會選擇去觸碰玩具然後再回到布料媽媽的身邊一小會再去探索。而如果沒有布料媽媽的存在,小猴不會去觸碰這些玩具,而是選擇縮成一團自我保護。

恆河猴母愛剝奪實驗

哈洛讓布料媽媽具有攻擊性,它們會彈出鐵絲、伸出小刺、射出水柱。當布料媽媽做出這些行為的時候,小猴會離開它在角落裡蜷縮,但等它收回鐵絲、收回小刺,受傷的小猴會還是會再次抱緊布料媽媽。這就如同那些被家暴後依然對父母不離不棄的孩子一樣,這是他們雖然少但僅有的安全感。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哈洛開始試圖讓被布料媽媽“帶”大的恆河猴回到猴群,然而這些恆河猴已經無法迴歸正常的猴群生活,並且連交配的慾望也沒有。實驗還在繼續,在哈洛的干預下,有20只母猴被強行交配併產下幼崽,這又是一批可憐的小猴。成為母親的20只恆河猴裡有7只不去理睬自己的孩子;8只有暴力傾向,它們毆打、虐待自己的孩子;4只殘忍地殺死了幼崽,其中一隻直接咬碎了小猴的頭骨;只有1只母猴笨拙地嘗試給自己的孩子餵奶。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哈洛知道了僅僅觸摸是不夠的。於是他給布料媽媽裝上搖擺裝置,並且給這些小猴每天一個半小時正常的猴群生活,在這個環境下的小猴基本能夠進行正常長大,能夠回到猴群了。

最終哈洛得出了他的結論,愛存在三個變量:觸摸、運動、玩耍。

這個實驗結果發表後,有一眾對孩子行為控制的方法育兒的家長後悔不已。

嘗試哭聲免疫法

關於哭聲免疫法,馬伊琍寫過這樣的一段分享:

愛馬兩三歲時我寫過一篇關於睡眠的博客,結尾我說,這篇文章只是寫下來,但是很多方法我也很迷茫,現在覺得對的未必以後就對,因為育兒方法的對錯真的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有的可能要十幾年後才見分曉。

如今隨著妹妹成長,我越來越後悔在愛馬一歲時進行的哭聲免疫訓練,雖然兩天就成功讓她學會睡整覺,可一歲半時又開始反覆,睡著後她總會醒一次,哭著拍手求抱抱,發現沒人理之後只好再哭著睡著。而我就固執的在黑暗中盼望她快睡著,麻痺自己去漠視她的無助,天真的以為她長大了不會記得這些哭泣的夜晚。這種煎熬於我於她於全家都是巨大折磨,最後我聽媽媽的勸,把她的床緊挨我的大床,半夜醒來就伸手拍拍她,從此我們和她都睡得無比踏實。回想08年時期中外流行的育兒理念多麼扭曲,出生起不讓多抱孩子也不讓搖晃,怕孩子從此依賴大人的懷抱才肯睡;餵奶要三小時喂一次,導致大部分母乳媽媽看見寶寶一個小時就餓,以為是自己奶水不夠開始加奶粉,殊不知母乳極易消化,純母乳寶寶一個多小時喂一次很正常。

還有月子裡訓練定時把尿,偶爾把到了就以為孩子學會了,其實孩子兩歲左右括約肌發育好,才懂得控制大小便。過早的把尿訓練既對嬰兒頸椎不好,又容易造成孩子尿頻...各種規矩無疑是在製造軍事化管理的標準寶寶!更可怕的是一本英國著名皇家育兒師的書極為流行,書裡嚴格規定了出生後孩子各階段的吃奶、作息時間,並要求哪怕早上6點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果斷拉開窗簾把孩子弄醒,晚上入睡前要求媽媽面無表情不許說話,不許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觸,以防孩子興奮。作者言之鑿鑿地說任何孩子只要嚴格按照他的方法訓練,基本都可以在滿月時就睡整覺,自己親生的寶貝,在他最弱小最需要你的時候擁抱他安撫他,即使夜不能寐,相比他漫長的一生不值得嗎?

現在的妹妹,未經任何訓練,哭就抱,餓就喂,滿一歲就已經自然睡整覺也不遲夜奶,想來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著急什麼呀!

寫個正在糾結或未來會為各種養育問題過於著急,或者總在跟別人比的媽媽,放鬆自己也放過孩子,在心裡對自己說:孩子你慢慢來!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寫在最後

成年人表達自己負面情緒有許多方法,比如說話、寫字、運動、表情等,但不會說話的嬰兒只有一種方式去表達他的負面情緒——哭泣。他們哭泣的原因很可能是不開心、餓了、腸絞痛、出牙或者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的放任不管不僅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也有可能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影響。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每個孩子終究會經歷一個過程,出生的時候會哭泣,隨著身體發育開始學會說話、走路、撒嬌、控制大小便;小的時候期望和父母呆在一起,然後有天會告訴你他需要自己的房間和隱私,會有自己的朋友一起遊戲,離開家獨自生活再組建新的家庭。

那些我們作為成人,希望還沒有主觀意識的嬰兒做到的事情,本就是孩子總有一天會學會的事情。他們會隨著成長不再起夜、哭泣、尿床,這是生物自然生長的現象。思考一下我們小時候學習到的幫助小雞破殼和拔苗助長的故事,是不是一個道理呢?

再有人推薦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法、按時哺乳法、把尿訓練法等一系列方法時,不管是月嫂還是老一輩的舊說法,都記得堅定的拒絕,讓孩子符合自然規律的成長!

多少月嫂還在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看完這個實驗,停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