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1》

價格,與產量息息相關。

這一個標準,本植根於許多茶友心中。

白毫銀針產量少而珍,故而它的價格稍貴。

荒野白茶產量更低,因此它的價格會比臺地白茶更高。

價格和產量相關的世界,本當海清河晏。

然而茶友卻忽略了價格,本就並非如此單純。

“有價值的東西,只有對懂得的人才有意義”。

普勞圖斯的這句話,揭露了價格的另一個要素——需求。

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對於不愛喝茶的人來說,茶圈幾多風雲,都與他無干。

“當令是寶,落令是草”。

價格,還跟隨行情走。

若是茶葉並非此時正受歡迎的事物,它也不會有價格上的漲落。

除此之外,價格的世界中,還有著逐利本性的商人,攪亂著價格的風雲湧動。

在茶商手中,量少的茶,卻不一定擁有它應有的品質,卻照樣賣出高價。

茶友眼中“量少就是好茶的概念”,被生生推翻。

量少,並非好茶的唯一指標。

在茶的世界中,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2》

量少的秋銀針,絕非好茶!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位。

它的採摘時間極短,採摘的標準更是矜貴——

雨天不採、露水未乾不採,細芽、紫芽、風傷芽、人力勞損芽、蟲傷芽、開心芽、空心芽、病態芽都不採。

託著這時間和嚴苛的採摘標準,白毫銀針的產量在所有品類中乃是最低的一位。

白毫銀針,“量少”只是它的表象。

它的內在滋味,才是白毫銀針擁有高價的原因。

白毫銀針的毫香,是白茶品類中的一絕。

它的芽身便是豐厚的白毫,極密極多,故而馥郁的毫香,是它最典型的茶香。

濃郁撲鼻的毫香,彷彿凝聚了一春的鮮香。

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春季筍尖的清甜,青果嫩汁的鮮美,隨著沸水暈開,足以綿延不絕,滿室生香。

出水,掀起蓋碗一聞,這香氣溫柔,杯中的稠和湯水交織著清爽的毫香花香。

它的湯色淺淡,總是清澈通透,瑩白通透,茶湯傾灑,彷彿舀起了一杯月光。

月如薄紗的溫柔,一杯白毫銀針,恰好洗淨紅塵濁氣。

白毫銀針的珍貴,絕非產量足以一言蔽之。

然而,卻有一種茶,蹭著白毫銀針的熱度,以量少做文章。

那便是名不正言不順的秋銀針。

秋銀針,顧名思義,便是在秋天採摘的白毫銀針。

然而白毫銀針,並非秋季所擁有的好茶。

秋茶季,是秋壽眉的天下。

秋季,即使是白牡丹也十分少見,更別提芽身肥壯,白毫密密的白毫銀針了。

此時誕生的號稱量少、極為珍貴的秋銀針——

雖有量少的事實,卻沒有相應的品質。

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春茶季的白毫銀針之所以滋味清潤甜美,香氣襲人,卻並非簡簡單單獲得的。

春季冒出的芽頭,擁有的是漫長一個冬季的營養物質。

而秋茶季的芽頭,即使按白毫銀針的採摘標準採摘,此時的芽頭,依舊不盡人意。

採過春茶,經歷夏季的生長,秋季誕生的芽頭單薄瘦小,有些幾乎瘦弱得看不清。

白毫銀針中的“白毫”,在秋銀針的身上根本得不到充分的體現。

稀疏的白毫擔不起白毫銀針的美名,瘦弱的身軀藏不住多少內物質。

秋銀針,縱使產量稀少,甚至比春季的白毫銀針更少,依舊不是好茶!

產量,並不能成為單一的衡量好茶的標準。

秋銀針,誕生在極低的產量下,卻不能擔得起“好茶”的美名。

真正的白毫銀針,經不起秋銀針的渾水摸魚!!

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3》

出場較少的海邊茶、夏白茶,也非好茶!

單以產量論英雄,那麼在白茶的世界中,劣茶也能當道。

夏白茶、海邊茶,它們正兒八經被擺在茶市販賣的機會本就少。

有追求的茶商,不會收購、賣這樣的茶。

而賣這些茶的茶商,絕不會光明正大地販賣它們。

然而,這些茶出場的機會少,看似產量少,它們便是好茶了麼?

自然不是!

海邊茶、夏白茶的誕生機會不多,蓋因它們的品質著實不夠格。

海邊茶,屬於平地白茶中的一種,但它的生長環境,卻在平地白茶中獨具一格。

生長在海邊的白茶樹,便是俗稱的海邊茶。

福鼎省內,不僅高山平地,海邊地區,也有人原意種白茶樹。

然而,海邊較低的海拔,海邊毫無遮掩的環境,貧瘠的泥沙……

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這些因素,都並非喜陰喜溼的白茶樹所偏好的生長環境。

尤其是海邊時常吹拂海風,帶著“海的氣息”的風颳在嬌嫩的茶葉上。

這時的海邊茶,早已失去了白茶應有的獨特滋味和茶香。

海邊茶,在市場中張揚“大名”的次數極少。

然而,海邊茶只是看似低調,真正的它早已隱姓埋名,混入茶市。

看似量少的海邊茶,隱藏的卻是劣茶的真相。

而夏白茶,與海邊茶的境遇相似。

夏天出產的白茶,本不應出現。

夏季,是白茶樹在春茶季和秋茶季之間的休息期。

在經歷了春茶季的採摘後,夏天休養生息,秋季才有品質優秀的秋白茶。

然而,這些“恢復期”的夏白茶被採摘,滋味絕非平常人能接受。

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夏白茶,誕生在驕陽烈烈,氣候極其炎熱的夏季。

太陽,幾乎烤乾了大地,也將白茶中的內質蒸發殆盡。

為了保護葉片,夏茶的葉片纖維粗硬,卻粗老單薄,內質極少。

沖泡夏白茶,毫無滋味可言。

此時的夏茶苦澀,單薄,茶香極其寡淡。

平常的夏白茶,幾乎沒有茶農採摘。

要知道,採摘了夏白茶,秋白茶的品質必然受到影響。

即使有茶農採了夏白茶,也不敢光明正大地販賣。

夏白茶,看似與海邊茶一般,產量極其稀少。

這二者,卻是不聲不響的劣茶。

以產量決定茶的價格、品質,只會選錯了劣茶,辜負了好茶。

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4》

極少的“五十年老白茶”,真假存疑!

量少的白茶,還有這麼一類,絕對珍貴——老白茶。

年份愈大的老白茶,存量愈低。

然而,真正的老白茶,卻不是輕易能得到的。

極少的“二十年”、“五十年”老白茶,便是好茶?

非也。

老白茶是否能成為好茶,首先需要驗明真身;其次,還要確認老白茶的品質。

真假老白茶,是白茶難以擺脫的騙局。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老白茶風行後,白茶的世界,便混入了不少假貨。

做舊茶橫行的時代,與老白茶的風行前腳跟著後腳出現。

茶友雖然憧憬老茶,卻常常錯認老白茶。

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一部分茶友,輕易便將老白茶與黑、褐拉上了等號。

一部分茶友,則時常懷著僥倖心理,總認為能“撿漏”到真正的老白茶。

真正的老白茶,年份愈大,價值愈大。

兩位數的“老白茶”,無非只是做舊茶罷了。

渥堆、高溫烤乾製成的做舊茶,黑乎乎一餅,色彩毫無層次感可言。

這些做舊茶餅,既沒有老白茶的香氣滋味,更沒有老白茶獨到的藥效。

喝這些經過精心刨制的做舊茶,甚至有健康的隱患。

老白茶的量少,是有原因的。

它們需要經得起多年的優秀儲存,保證自身優秀的品質,這並不簡單。

白茶的儲藏,小要求不少——避光通風、遠離水汽和異味,同時需要三層包裝。

長期存茶,對存茶環境的溫度、溼度都有不小的要求。

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為了保證白茶的良好陳化,存茶的地點須保持25度左右的溫度,45%左右的溼度。

唯有如此,白茶才能安然陳化,蛻變茶香,誕生藥效。

然而這多年儲存的成本,絕不是小事。

老白茶的珍稀,便在於這精心到位的多年儲存。

尤其,品質優秀的老白茶,都必從品質優秀的新白茶中誕生。

好竹不會出歹筍,優秀的老白茶,離不開優秀的新茶,到位的儲存。

但市場出現量少的“五十年老白茶”,切莫急著購買。

辨清它的真身,感受它的品質,才能確認它的價值。

產量或許可以決定價格,卻不能定義品質。

數量少的就是好白茶?偷換概念而已,別被價格和產量迷了眼

《5》

產量少,是價格波動的原因。

但高價,卻不能僅僅有產量決定。

好茶,才能擔得起應有的價格。

量少的劣茶,不過假借產量渾水摸魚,騙得錢財,欺瞞茶友。

買好茶,不單單隻取決於產量。

產區、工藝、儲存,是定義好茶和價格的決定性因素。

認好這些指標,方能老老實實地買到好茶!

笑予非酒戶,相勸滿鷗茶。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