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金融科技賦能財富管理轉型

在第三屆全球程序員節的平行分論壇——2019全球金融科技峰會暨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白皮書發佈會上,百位資深學界業界人士就“智慧金融 中國力量”的主題發表真知灼見,共話金融科技未來發展。

中銀協首席信息官高峰在出席全球金融科技峰會時發表演講稱,金融科技已經轉型進入下半場,未來的關鍵在於找準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的點。在此基礎上,財富管理是未來金融科技和銀行業數字轉型最有潛力的市場。

感謝西安市政府、感謝交叉核心院邀請!與林常樂教授接觸的兩年時間,我感覺這次峰會召開的題目特別貼合實際,也預見未來。如何看待今天眼花繚亂的金融科技,關鍵在於怎樣找準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的那個點!

目前中國金融科技進入下半場,上半場大家都在跑馬圈地,我經常想,金融科技公司到底給客戶創造了什麼價值?給銀行帶來多少效益?在銀行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到底發揮了多大作用? 我們發現,很多的科技公司是在應用端為銀行做了單一的產品、單一的服務,並沒有從整體上提出解決方案。中美金融科技的最大區別在哪裡?中國的金融科技重在跟客戶的接觸點,在應用層面做了許多,但是在底層技術方面,我們還有很大差距。

因此我覺得這次舉辦的財富管理峰會,這個結合點把握得非常好。財富管理是未來金融科技和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最有潛力的市場。先談三點認識。

首先,談談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科技的不同。金融科技的本質:牌照+信息科技+銀行業務,而互聯網金融主要忽略了風險管理不到位,包括監管不充分。2016年開始金融科技佈局,到2018年金融科技快速發展,而我們高興的看到2019年人民銀行出臺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從起源來看,美國做金融科技的小公司都是從輔助銀行的角度來做,輔助優化業務和流程,而不像中國將金融科技儘快變成獨角獸;還有一點是英美監管科技和金融科技是相伴而生,都是在包容的創新中合規發展。所以理解金融科技的本質,就應該在監管的框架下做合規發展與運用。中銀協既服務監管又服務於會員單位,所以在與互聯網金融公司打交道的時候,有些還是在講故事,而這時就需要有強大的甄別能力,來辨別其中的真偽。

其次談談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是相伴而生的。金融科技的幾個核心要素,是“去中介、智能化、分佈式、跨界式”,推動當下銀行業務進行監管上的改革,新金融准入的門檻降低了,也包括客群普惠更大了。與此同時,也給監管帶來了一些難點,所以這裡大家注意的是:不要走互聯網金融這條老路。金融科技是規範發展,因此人民銀行在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當中特別強調統一性和穿透性。統一性是什麼意思呢?金融科技產品需要統一納入金融監管和範圍內。還有穿透性,放止像互聯網金融一樣進行監管套利,穿透性就能避免監管套利。

另外談談金融科技在整個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銀行經營與運營的模式。我們最早看到的是直銷銀行,中國直銷銀行的模式多數在仿效ING模式,直銷銀行就是簡單,產品主要有兩個:一個理財產品,一個線上小額貸款。還有直銷銀行的本質就是用電子賬戶和APP,但是直銷銀行僅僅是銀行的一個事業部,並未獨立出來,直銷銀行還只是一個渠道。

至於開放銀行,這次人行的規劃當中沒提開放銀行這個詞,只是說把開放銀行定位為一個渠道或工具。至於互聯網銀行的模式,前三甲已經顯現,互聯網銀行將會是中國銀行的未來。

下面重點談談金融科技給銀行的機會在哪裡?我經常在思考:無論線上線下,金融科技的機會在哪裡?首先,應該清楚金融科技內涵?金融科技一定是給傳統銀行帶來產品、服務、流程變革的東西,不是線下的業務簡單搬到線上,這不叫金融科技,這叫網絡金融。最近,我去參加了一個金融科技大賽,有的案例其實就是把線下業務搬到線上,而不是真正利用新技術改變的金融科技公司,它並沒有顛覆原來的邏輯關係。所以我說理解金融科技的概念非常重要。整個金融科技帶來的挑戰無外乎是我們做的銀行要對客戶更加普惠。

今後我們做財富管理,按照交叉核心院財富引擎這個模式可以普惠到老百姓,如今做財富管理還不一樣,並不是簡單的按照傳統的金融資產50萬元以上客戶就為他服務,簡單銷售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比較low的方式。實際上,客戶更需要的是理財服務過程,而不是單一的產品。還有就是渠道變化,現在是多渠道協同的時代。我記得有一句話是:“零售銀行的靈魂,就是合適的產品通過合適的渠道,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景出售給合適客戶”。

關於金融人才,中國改革開放後,CFP、AFP、CFA為中國銀行業人才培養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我發現有些理念,尤其是法律法規並不符合中國國情。中銀協最近提出了培養中國銀行業的金融科技師,助力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這一理念,市場反響不錯。我們在深圳先行先試,報名1000多人,第一批嚴格審核300人左右。我們借鑑國外金融科技師課程體系,港科大很給力,我們再結合國內銀行業金融科技實際案例。採用MBA的案例教學的方式,重點傾向於立足解決需求端問題的這種模式。

目前,零售銀行的痛點是網點運營成本較高、產能低,很多網點缺乏理財經理做財富管理,多則兩三個,少則一個都沒有,即使貴賓客戶也無人問津。目前,我們發現中國做財富管理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傳統的財富管理模式,需要面對面服務,一個人服務400人左右;第二種模式是用機器來做,我們發現有些智能投顧也是虧損的,客戶並不滿意。做得好客戶就會留下來,做得不好客戶就走了。所以第二種模式採用完全的金融科技的風險很大。第三種模式就是人+機,機器是輔助,人來做決策。財富管理的未來主要發展趨勢是,智能財富管理模式,與傳統模式最大的區別是覆蓋各類客群,有溫度的服務就是人+機。

金融科技如何驅動財富管理的模式?嘉信理財2018年6月底,線上CFA有16000多人,用人+機來做財富管理。如今我們有些銀行也開始這樣做了,叫做人機結合的遠程財富管理模式。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呼入業務由機器人來完成,大量的人去做呼出、做電銷。現在正處在轉型期,線下零售的一些業務都被轉移到了線上,線下櫃檯服務演變成空中的營業廳,空中服務人員直接可以做業務,然後推送到客戶的手機頁面上,客戶只需輸入密碼則交易完成。5G是機會,可視電話的產品已經出現並投入運營,客戶不用來網點,在家就可以辦業務。金融科技賦能還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生產關係,理順總分支行的關係,還有總行部門之間的關係。

因此,最重要的是定客群、定目標、定團隊、定回饋,整個一套方案線需要上線下充分融合。所以,未來的財富管理應該是財富引擎+空中團隊,具有理財師資格的團隊來完成整個財富管理。要有數據能力團隊、移動端用戶體驗團隊,要做多渠道協同等等。因用人成本高所以中低端的暫不用人,因而達成線上閉環迭代式的財富管理模式。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先介紹這麼多,未來財富管理的趨勢一定是基於數據驅動的線上閉環的營銷,移動端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場景,人機結合有溫度的服務和經營,金融和科技複合式的財富顧問以及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財富管理平臺體系。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