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包拯,為何歐陽修看不上他?

開封有個包青天 鐵面無私辯忠奸 江湖豪傑開相助……


如何看待包拯,為何歐陽修看不上他?

看到“包拯”的名字就想到了這首歌,並在心裡輕聲哼唱,包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徵。“龍圖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報國盡忠,臨政無阿。杲杲清名,萬古不磨。”這世代流傳的詩句表達了人對包拯的讚美。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府合肥(今肥東縣)人。包拯後來說他“生於草茅”,指的是他降臨在今肥東縣一農家。但其父包令儀考中進士做了知縣後不久,便把家遷到合肥城內。包拯少時在城內香花墩讀書,他28歲中進士,因孝義居家陪侍父母十年後出仕。曾先後知天長、端州、瀛州、揚州、廬州、池州、開封等縣、府,出使過契丹,還在刑部、兵部任過職,在財政部門做過副使、轉運使、三司使,在監察部門做過御使、諫議大夫,最後做到樞密副使,成為朝廷的宰輔,死後追贈禮部尚書,諡孝肅。他當過的天章閣待制和龍圖閣直學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龍圖”的雅稱。老百姓更喜歡直呼“包公”。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我國曆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宋史》第316卷《包拯傳》中說:“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閭里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訴訟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進前陳曲直,吏不敢欺。”又說:“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與人不苟合,不會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包拯做過許多有益於百姓平民的好事,“不愛烏紗只愛民”,贏得了世人的敬仰。宋代以來,關於包拯的口碑、話本小說、戲劇曲藝乃至當代的電影電視就演義了許許多多他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的故事,演義的結果,使包公的形象更豐滿,甚至神化、傳奇化。包公“包青天”成了人們寄託、祈望的理想人物。

對包拯形象的塑造和傳揚始於其身前。而源於宋代的話本並紅火於元代的包公戲,自明清到近世,不斷髮展,推陳出新,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包拯在“京官”開封府尹任上不到一年半光景,描寫這一時期他斷案的故事無疑是最精彩的華章,傳播之廣,渲染之烈,溶進了人們熾熱的“包公情”。

現存18種元代公案戲中,寫包公審案斷獄的就達11種,如無名氏的《包待制陳州糶米》、關漢卿的《包待制智斬魯齋郎》等;明清又誕生20種。明代《元曲選》100種裡包公戲佔10種;打開《京劇劇目初探》,可以查到34出包公戲,《金丸記》、《桃花記》、《胭脂記》、《珍珠記》、《雙釘案》、《正朝陽》、《鍘美案》、《赤桑鎮》、《鍘包勉》、《砸鑾駕》、《打龍袍》等保留劇目歷久不衰。1993~1995年,長達236集的臺灣電視連續劇《包青天》風靡大陸和臺、港、澳、東南亞及歐美華人社會。

舞臺上的包公形象依“鐵面無私”漸漸有了“定規”,即“相貂”(帽翅加長的宰相帽)、“黑滿”(烏黑濃密的飄胸長鬚)、黑蟒(袍)、厚底(靴)且額頭上長著“月牙”,這月牙兒有“上昭日月”的含義,黑臉(鐵面)包公一出場,就明顯有別於其他人物。包公升堂斷案過程中一般都有兩樣道具。其一為獨角獸。傳說中斷案的神物,“能辨曲直,見人爭鬥就用角去頂壞人”。包拯公案上置有獨角獸,以示“曲直明鑑”。其二為三口銅鍘。龍頭鍘斬皇親國戚,虎頭鍘斬貪官汙吏,狗頭鍘斬市井刁民。

如何看待包拯,為何歐陽修看不上他?

歷史上的包拯當然沒有傳說或舞臺上的包公那般神奇。他既有政職、軍職,亦有文職,甚至有閒職,還做過諫官。包拯能流芳百世,恐怕主要在於他的剛直清廉,高風亮節。稍舉幾例:

智審牛舌案。包拯於宋景?四年(1037年)任天長知縣。某天某農戶前來報案,自家耕牛被人將舌頭割掉了眼看將死。包拯讓他回去先把牛殺了吃,過幾天再來。誰想幾天後那農戶來時案子已破了。原來包拯“等賊上門”,當時屠宰耕牛是犯罪的,那賊人來告發農戶,卻自投羅網。

不持一硯歸。端州(今廣東肇慶)出名硯。歷任官府徵貢品時,都要假朝廷之名多搜刮幾倍乃至幾十倍以中飽私囊。包拯從端州離任時,卻不帶走一方硯。航船途中發現一門生私攜了一方硯臺,包拯大怒,立命擲於江中,方才繼續趕路。今肇慶仍有包拯“投硯處”、“洗硯池”景。

疏浚惠民河。包拯主持開封府時,城池汛期吃緊而城內蔡河河道邊常被有權勢的官僚佔去砌蓋樓房水榭,阻滯了水流。包拯即令限時拆除,對過限不拆的“大人物”則開名單上報朝廷請求降他們的罪。這樣一來果然靈驗,蔡河經整治疏竣後水暢其流,百姓稱之為“惠民河”。

關心民疾苦。包拯擔任御使期間對西北邊防多有良策。如他提出將青壯年農民組織起來平時耕作,戰時打仗,以減輕徭賦,擴大兵源。他提議對京東地區的一些冶鐵專業戶緩徵生鐵以讓他們休養生息。他上書緩徵500萬石江淮地區的稻穀,“請支義倉米賑給百姓”,以解災民燃眉之急。

任人當唯賢。包拯晚年做臺諫時,積極向朝廷舉薦賢才,同時彈劾那些貪贓妄為之徒。掌管全國財政物資大權的三司使張堯佐,是仁宗皇帝的寵妃張美人的伯父,聲名狼藉。包拯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彈劾到底,終於使得張堯佐等人丟了官。不為親者諱。“廉者,民之表也”,包拯為官嚴於律已,生活儉樸,“飲食器用如布

如何看待包拯,為何歐陽修看不上他?

對於“歐陽修為什麼看不起包拯?”我個人認為不存在看不起,只不過是對事不對人。

包公連續扳倒了三司,皇帝宋仁宗做了一個決定,讓包公以樞密院直學士的身份代理三司使一職。任命一公佈,朝野上下一片譁然,對包公議論紛紛。文壇領袖級人物歐陽修,更是對包公任此職有著很深的成見。包公怎麼會忌諱歐陽修的言論和意見呢?甚至達到終日不肯出門,更不去就職。歐陽修說了一句話,用一句話就把包公難為住了,他說:“拯所謂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罰己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是說,牽牛的人牽著牛踩了人家的田地,卻被人家把牛也搶走了。牛踩了田,確實有罪過,可是你把牛都搶走了,這個罪過實在是更大啊!歐陽修的話裡話外是在說,包公辦案量刑過重,對包公心有不滿和成見。並非是開不起,否則也不會有歐陽修的“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