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報官說牛舌頭被割,包拯:你立刻回去宰牛賣肉,疑案隨即告破

據《宋史》所載: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以“清正廉潔、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著稱於世,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包拯為官期間,剛正不阿敢於替百姓請命,在民間享有極高的聲望,因此人們尊稱其為“包青天。”如今,“包拯”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體現,世人多用它來象徵那些鐵面無私、清正廉潔的官員。

民間有很多關於包拯的軼聞傳說,尤其是在斷案方面,最令後人為之津津樂道,“巧破牛舌案”便是其中的經典之一。

老農報官說牛舌頭被割,包拯:你立刻回去宰牛賣肉,疑案隨即告破

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包拯為其雙親守喪期滿後,獲授天長(今屬安徽)知縣,在他剛到任不久,就碰上了一樁棘手的案件。

某日有一老農來到縣衙報官,狀告有歹徒把自家耕牛的舌頭割了去,懇請縣衙主持公道,捉拿罪犯。單單割去牛舌並無利可圖,因此包拯斷定此事必然是仇家的報復行為,思忖片刻後,包拯命老農立刻回去宰牛賣肉,並告知他一定照做,如此一來疑案必破。

老農報官說牛舌頭被割,包拯:你立刻回去宰牛賣肉,疑案隨即告破

老農聽了包拯的話後,回到家裡三下五除二便將自家的耕牛宰殺,然後他又按照包拯的指示,把牛肉拾掇乾淨,拿到熱鬧的集市上去叫賣。老農此舉瞬間引來了無數路人的圍觀,在場之人都覺得老農瘋了,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北宋的律法規定,凡是民間私自宰殺耕牛者,一律論罪,更何況老農不僅殺了耕牛,還這麼明目張膽的售賣呢。果然,很快就有人跑去縣衙狀告老農私殺耕牛,不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包拯居然命令衙役將舉報之人羈押了起來,這是為何?

老農報官說牛舌頭被割,包拯:你立刻回去宰牛賣肉,疑案隨即告破

公堂之上,包拯厲聲喝問:“大膽歹徒,你為何要割去老農家耕牛的舌頭?”這一問把堂下那個舉報之人嚇的面如土色,瑟瑟發抖,還沒來得及想好怎麼狡辯就已經認罪伏法。

原來,此人與老農有些過節,為報復老農他便趁無人之際將耕牛的舌頭割了去,打算藉此陷害老農。

而包拯也正是利用了歹徒的仇恨心理,因為割牛舌者見到老農宰牛賣肉,必定會迫不及待的趕來縣衙舉報,以圖加重老農的罪責,進而達到報復的目的。

不出包拯所料,割牛舌者果然前往縣衙首告,結果自投羅網,疑案也隨即告破。

老農報官說牛舌頭被割,包拯:你立刻回去宰牛賣肉,疑案隨即告破

案情真相大白後,百姓們無不折服於包拯的聰明睿智,紛紛讚揚他的心思縝密和斷案入神。不得不說,包拯這一招“引蛇出洞”不僅是將計謀運用到了極致,而且也將人的心理揣摩到了極致,二者完美結合焉能有不破案之理?這裡也就不難解釋包拯為什麼會被後世奉若神明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