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辨忠奸

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在小的時候,都或多或少看過一些以包拯為原型,所創作的影視劇作品。他面色黝黑,眉間一點彎月,不怒自威,總能將每一個撲朔迷離的案件斷的公正明瞭。接下來就讓大家跟隨小編的腳步,來領略他豐富多彩的一生。

包拯: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辨忠奸

相傳,包拯在二十八歲時就已經考中了進士,並被授予官職,在那個年代,對於讀書人來說這已經是非常不俗的成就了,但包拯念及父母年邁,主動請求在家鄉附近任職。後來父母還是不忍他離家做官,他便辭官,回家伺奉父母。幾年之後,父母相繼離世,他直至守喪期滿都不忍離去,後來是鄉親父老極力勸說,他才重新回到京城任職。

大家都知道,在那時考中進士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五十少進士”,而包拯情願放棄優渥的待遇和光明的前程歸鄉侍奉父母,這是多麼大的孝心呢?孝順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就算放在今天,也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吧!百善孝為先,我認為,不管一個人有多大的成就,只有懂得孝順父母,他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善良的人,也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做一個人人愛戴的好官。

包拯: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辨忠奸

包拯,毫無疑問,就是這樣一位不折不扣的好官。在他擔任端州知府期間,端州所出產的硯臺僅滿足上供需要,遏制了以前將硯臺送給達官貴人的不正之風,而他自己,連一方硯臺都沒有拿回家,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遼在邊境之地集結軍隊,邊界州郡加強戒備,許多良田都用來牧馬,百姓無地可耕,後來,包拯將這些土地又全都分給了百姓,他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還改整了解州的鹽法,直接與商販流通交換,緩解了百姓的困頓。就這樣,他秉持著這樣清正廉潔的作風,官職也不斷地提升。

其實,一切腐敗的根源就在於一個字:“貪”。只要是人,就會有慾望,慾望催使著人越過道德的底線,當“律”無法制“貪”時,唯有“德”才能與之抗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對於金錢的慾望無需剋制,但是要以正確的方法取得錢財,所謂君子,就是能以德自律的人,是謹守道德底線的人。

包拯: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辨忠奸

包拯不止是清廉,他在朝政上也很有一套。在他任職期間,曾擔任契丹正旦使,出使遼朝後,不僅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還根據自己在遼朝總結的經驗,上書朝廷重視邊境的治理,加強防禦。在他擔任河北路運轉使時,為百姓減少了許多賦稅,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在他為官期間,不管官職是大是小,他都能以百姓為主,積極地為人民最貢獻,也因此得到了百姓的愛戴。

能夠成為一個讓百姓愛戴的好官,這對於一個人的要求是很大的,不僅僅要清廉,還要有真才幹。只有德的話,雖然一心為民,但卻碌碌無為;只有才的話,雖然足智多謀卻心術不正。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只有做到德才兼備,既有真才實學,又以德為本,才能真正取得大的成就,才能真正的取得別人的愛戴。

包拯: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辨忠奸

在經過一番波折後,包拯終於進入了那個讓他揚名千古的地方:開封府。此後,他解決了許多撲朔迷離的案件,為許多人討得清白,他的事蹟也傳為千古佳話。他兢兢業業一心為國,因為立儲的事,他上書皇帝建議儘快立儲,但皇帝疑心他謀私,他直言道:“臣請求早立太子,是為宗廟萬世之大計著想的,臣已年邁,又沒有兒子,並不是為自己考慮啊。”皇帝聽聞,深深被他的為國之心感動。

包拯: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辨忠奸

包拯的一生所維護的,就是“公平”二字。為官清廉,是為了儘可能地維護百姓的公平,改善他們的生存環境。在開封府任職斷案,也是為了維護公平,許多陳年雜案沒有人願意處理,只有他堅持不懈,心思細膩。他大可以將那些棘手的案件草草了結,反正也不會有人來追究,但如果人人都這樣想的話,公平又從何談起呢?

包拯: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辨忠奸

有的人喜歡耍小聰明,得過且過,稍微遇到點困難就想著糊弄過去,但一來二去,最終是糊弄了自己。不信你看,我們都只記得包拯這樣盡職盡責的清官,誰能知道那些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的庸庸碌碌的人呢?永遠不要試著糊弄生活,否則命運只會給你一個敷衍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