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报官说牛舌头被割,包拯:你立刻回去宰牛卖肉,疑案随即告破

据《宋史》所载: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以“清正廉洁、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著称于世,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包拯为官期间,刚正不阿敢于替百姓请命,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望,因此人们尊称其为“包青天。”如今,“包拯”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体现,世人多用它来象征那些铁面无私、清正廉洁的官员。

民间有很多关于包拯的轶闻传说,尤其是在断案方面,最令后人为之津津乐道,“巧破牛舌案”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老农报官说牛舌头被割,包拯:你立刻回去宰牛卖肉,疑案随即告破

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包拯为其双亲守丧期满后,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在他刚到任不久,就碰上了一桩棘手的案件。

某日有一老农来到县衙报官,状告有歹徒把自家耕牛的舌头割了去,恳请县衙主持公道,捉拿罪犯。单单割去牛舌并无利可图,因此包拯断定此事必然是仇家的报复行为,思忖片刻后,包拯命老农立刻回去宰牛卖肉,并告知他一定照做,如此一来疑案必破。

老农报官说牛舌头被割,包拯:你立刻回去宰牛卖肉,疑案随即告破

老农听了包拯的话后,回到家里三下五除二便将自家的耕牛宰杀,然后他又按照包拯的指示,把牛肉拾掇干净,拿到热闹的集市上去叫卖。老农此举瞬间引来了无数路人的围观,在场之人都觉得老农疯了,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北宋的律法规定,凡是民间私自宰杀耕牛者,一律论罪,更何况老农不仅杀了耕牛,还这么明目张胆的售卖呢。果然,很快就有人跑去县衙状告老农私杀耕牛,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包拯居然命令衙役将举报之人羁押了起来,这是为何?

老农报官说牛舌头被割,包拯:你立刻回去宰牛卖肉,疑案随即告破

公堂之上,包拯厉声喝问:“大胆歹徒,你为何要割去老农家耕牛的舌头?”这一问把堂下那个举报之人吓的面如土色,瑟瑟发抖,还没来得及想好怎么狡辩就已经认罪伏法。

原来,此人与老农有些过节,为报复老农他便趁无人之际将耕牛的舌头割了去,打算借此陷害老农。

而包拯也正是利用了歹徒的仇恨心理,因为割牛舌者见到老农宰牛卖肉,必定会迫不及待的赶来县衙举报,以图加重老农的罪责,进而达到报复的目的。

不出包拯所料,割牛舌者果然前往县衙首告,结果自投罗网,疑案也随即告破。

老农报官说牛舌头被割,包拯:你立刻回去宰牛卖肉,疑案随即告破

案情真相大白后,百姓们无不折服于包拯的聪明睿智,纷纷赞扬他的心思缜密和断案入神。不得不说,包拯这一招“引蛇出洞”不仅是将计谋运用到了极致,而且也将人的心理揣摩到了极致,二者完美结合焉能有不破案之理?这里也就不难解释包拯为什么会被后世奉若神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