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仕途罕见坦荡,果真魁星下凡?

包拯,庐州府人(今安徽合肥),细查他的官场生涯,考中进士之后,从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做起,直至六十四岁突然病逝,追赠礼部尚书为止,

为官26年升迁27次的记录,虽然期间有过过犯错遭贬的经历,但是被贬后没过多久立马高升。包拯的仕途生涯可以说非常顺利了!实在是中国古代史上极为少见的,何况在宋朝政治斗争激烈的官场上!后世认为他是魁星下凡,要不然怎么解释他形貌,以及仕途生涯?

包拯,仕途罕见坦荡,果真魁星下凡?

魁星,原为古代天文记载的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白虎宫七宿之首的奎星的俗称。其形貌黑脸红发以鬼面,右手执朱批笔、左手托金印,左脚后翘踢斗而得名为魁星。修建的魁星楼供奉着主宰天下文运的北斗星官——文曲星,其形貌也是黑脸红发以鬼面出现,右手执朱批笔、左手托金印,左脚后翘踢斗而称魁,且文曲星又在斗魁星宫,在这个意义上文曲星和魁星的文化意义本质上是等同的。

包拯,仕途罕见坦荡,果真魁星下凡?

而在《三侠五义》中,对包拯的身世做过描述,出生前包父梦见一个怪物头生双角,青面红发,巨口撩牙,左手拿一银锭,右手执一朱笔,跳舞着奔落前来。梦醒包拯就出生了,包父都不带去看一眼,就认定包拯是旁边瓜地里的瓜成精,商量着就将包拯丢到七八里远的地方,但是与包母商量的时候被包拯的嫂子听见了,后来就被嫂兄收养了,为了不露馅,嫂兄的亲生孩子还反而偷偷地给别人寄养去了。随着包拯的成长,逐渐面露异相:长得奇丑、面貌黢黑。野史传包拯后来考取了功名,面见仁宗皇帝,宋仁宗被包拯的相貌吓了一跳,心中却是信了包拯实乃天上文曲星(魁星)下凡,不可怠慢,肯定是带着保卫赵家江山的使命!人有异相,必有大才!上帝给他关了一扇门,会给留窗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包拯,仕途罕见坦荡,果真魁星下凡?

在一般印象中,一般正直的清官都会因为过于耿直,得罪小人或者不受主子待见,最后结局很悲惨!回到本文,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极为刚直,在地方做官,他不怕得罪人,一切依法办理,可以理解,毕竟天高皇帝远,在地方他可以不受束缚。然而,包拯调任中央当官的时候,他不仅弹劾官吏,对皇帝也毫不客气。除掉民间对他的神化光环,包拯哪里来的底气?

包拯,仕途罕见坦荡,果真魁星下凡?

本文认为包拯没有所谓的逆天背景,即使仁宗为他撑腰,也只是一时的!归根结底还是包拯自身有过人的官场生存之道!主要有两点:

第一,自从宋太祖赵匡胤创制以来,定下过一条规矩:不杀言官!回顾一下包拯的当官履历: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判官、转运使、刑部郎中、刑部郎中、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等等,这意味着什么?包拯绝大时间都是在宋朝监察司法系统里任职!这种职位主要职责主要对地方监察地方父母,分其财权,地方官贪污,能逃过包拯的法眼?包拯在地方代表的是中央,背后是仁宗皇帝!因为此职位特殊性,包拯能刚正不阿!并且做得好,极守仁宗皇帝的青睐,包拯越刚正不阿、越敢打击权贵,就是为仁宗皇帝的利益着想!在中央,作为言官,监察百官,打击权贵,不算什么,敢跟仁宗皇帝叫板,反而是一种荣耀,一旦跟仁宗皇帝冲突了,直接辞职不干了,百官莫不敬畏,以后开展工作谁敢阻拦?仁宗皇帝碍于祖制:

不杀言官,以及开国以来重文轻武的惯例,不能惩罚敢于直谏的言官,否则寒了言官的心,才是大大的损失!仁宗皇帝反而要主动消消气去劝劝包拯,还给升官,包拯在家呆几天,心里过得去了就上朝履职。

包拯,仕途罕见坦荡,果真魁星下凡?

第二,包拯也是时代的幸运儿,为什么这样说,宋朝政治有着明显的“同年”政治的特征

。恰好包拯科举进进士那年, 总共录取了1418人,出现了这么大批高官,这个现象在大宋一朝是极为罕见的。而且出现同年三人同为宰执的局面,包拯很大程度上受了这个因素影响,他在做中央做官时,获得当时的宰相文彦博(同年)以及他的继任者韩琦(同年)帮助极大。包拯与文彦博是儿女亲家。文彦博是北宋政坛不倒翁,三度担任宰相,熬死了四位皇帝。而包拯在这棵大树下才平步青云的。包拯与其他的同年高官都保持了极为密切的关系。在现存《包拯集》的187篇文章中,其中55篇中明确批判了61位本朝人物,其中只有2位是包拯同年。而且除了这两人,包拯未曾批评过其他同年,包拯弹劾中央高官、惩治贪官污吏有明显的针对性,避开了同年同僚!或许这年考出的官员,为官为人素质的确非常过硬,在这个可能性之外,我们可以看出包拯不但刚正不阿,同时他也具有着非凡的政治智慧和为官技巧!只有这样他才能步步高升,打破升官记录!

包拯,仕途罕见坦荡,果真魁星下凡?

笔者专注于历史研究领域,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哦!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加关注,么么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