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的“掩耳盜鈴”

中醫學,是產生於我國古代的一門研究人體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防治以及養生康復等理論和方法,並且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基本特點的醫學學科。

中醫裡的“掩耳盜鈴”

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是中醫藥的精髓,整體觀念想必大家很好理解,就是天地人是一個整體,人體、人與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看待事物也要從整體出發,和哲學很像,對吧?其實中醫學也就是發源於古代哲學思想,和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都能找到關聯點,比如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包含範圍是很廣的。

中醫裡的“掩耳盜鈴”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證,就是證候、證型的意思,中醫上面的疾病實際上是分為不同的證型的,比如感冒,可以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和體虛感冒,和現代醫學不同。這裡要講幾個中醫學上的概念:證、症、病

中醫裡的“掩耳盜鈴”

,就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病因、病位、病性,病勢和疾病過程中的邪正關係,本質上屬於某種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也就是可以理解為,如果把一個直尺作為一種疾病,那麼尺子的某一段就是這個疾病的證。

中醫裡的“掩耳盜鈴”

,就是疾病的臨床表現,一般有兩方面,一是患者的自我感覺,一是醫生檢查所獲得的客觀表現。可以理解為尺子上的一個點,是當下患者最能感受的疾病的表現,感冒流鼻涕就是一種症狀。

中醫裡的“掩耳盜鈴”

,就是在一定條件下感受病因引起的,機體正邪交爭,陰陽氣血、氣血津液、臟腑經絡等發生病理變化的過程,相當於整把尺子。

辨證論治就是根據患者的具體的證和症,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所以中醫治療疾病其實不是治具體的病,而是辨證論治

,於是就有了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兩種概念。同一種疾病,由於患者不同的發病時間、地點以及個人體質的差異,或者處於疾病不同的發展階段,所表現出來的證不一樣,其治法就不一樣。同理,即使是不同的兩種疾病,但是表現出來的證是相同的,就可以用同一種治法治療。

中醫裡的“掩耳盜鈴”

中醫學的幾種基本思維方法

司外揣內:從“有形內必行諸外”而來,就是說如果人體內在的變化會在其外部顯現出對應的表現,中醫學的望聞問切四診皆源於此。

援物比類:又稱為取象比類,運用形象思維,根據所研究對象與已知對象的某些相似之處,從而推測未知之物的某些特徵。陰陽五行的觀點和五臟等都可以從此找到根據。以後回細講。

以常衡變:以正常對比異常,用來指導分析生理和病理的表現。

試探和反證:字面意思,可用於指導一些疑難雜症的用藥。

內景反觀:中醫哲學思想,明代的李時珍《奇經八脈考》中說:“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

這篇文章旨在將一些中醫基礎知識展示出來,讓大家對這個領域都有一些瞭解,此後遇到些許問題有自己的辨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