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子多跟爸爸,女兒多跟媽媽,遠離俄狄浦斯情結

最近刷抖音經常看到一些小女孩被爸爸抱著,然後滿臉挑釁似得看著媽媽,又或者瞪媽媽一眼,然後捧著爸爸的臉親親,雖然這些小視頻只是用來調侃一下女兒奴,但讓孩子經常這樣,可能會有俄狄浦斯情結。

“俄狄浦斯情結”是一種性心理障礙,也稱作性心理倒錯,一般源於孩子在3~6歲的時候沒有得到正確的關愛和適當的教育。

在孩子3~6歲的時候會開始注意性別差異,對性產生好奇心,這一時期男孩子會比較依戀媽媽,嫉妒爸爸,而女孩子則會比較親近爸爸,嫉妒媽媽,如果在這一時期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關愛和適當的教育,就有可能發展為“戀母情結”或者“戀父情結”,這兩者統稱為“俄狄浦斯情結”。

讓兒子多跟爸爸,女兒多跟媽媽,遠離俄狄浦斯情結

果果從小就跟爸爸感情特別好,爸爸也是個女兒奴,對果果很是溺愛,一有空就帶著果果玩耍,剛開始媽媽覺得女兒親近爸爸挺好的,因此沒有太在意。

忽然有一天,果果很認真地對爸爸說:“爸爸,我長大了要嫁給你。”爸爸聽了只是覺得女兒還小,有點孩子氣,長大就懂事了,因此也沒有放在心上。

可慢慢地,果果越來越愛對爸爸撒嬌,對媽媽則很少理睬,甚至在媽媽教育她的時候還有些仇視媽媽,媽媽對果果的行為深感困惑,不知道這孩子是怎麼了,是沒長大太幼稚還是平時太溺愛她,亦或是出現了其他問題呢?

讓兒子多跟爸爸,女兒多跟媽媽,遠離俄狄浦斯情結

其實父母習慣性把這看做是親情問題,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偏愛哪一方都無所謂,尤其是那些感情比較好的夫妻,常常覺得孩子親誰都一樣,其實,這是孩子在進行性別角色方面的認同。

弗洛伊德認為,這是一種本能的異性愛的傾向

明明再過不久就要上初中了,可明明跟媽媽的關係還是異常親密,十分依戀媽媽,排斥爸爸,有時爸爸都會很生氣,認為兒子總也長不大,像個小孩子一樣。

讓兒子多跟爸爸,女兒多跟媽媽,遠離俄狄浦斯情結

以上兩個案例,果果明顯親近爸爸,反對媽媽,而明明親近媽媽,遠離爸爸,如果他們的“俄狄浦斯情結”沒有獲得正確的解決,其“戀父情結”或者“戀母情結”就會日益加重,而這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會造成消極的影響,甚至對和睦的家庭關係造成很大的打擊。

1、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善於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

讓兒子多跟爸爸,女兒多跟媽媽,遠離俄狄浦斯情結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兒子過分依賴媽媽而疏遠爸爸,或者女兒過分依賴爸爸而疏遠媽媽,家長就需要注意了。這可能是孩子正在對性別角色進行認同。

家長應該想辦法引導孩子回到合理的對爸爸媽媽都愛的狀態中去,讓被孩子疏遠的那一方增加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並多給孩子關愛,讓孩子知道原來爸爸(或者媽媽)其實也很愛他

此外,被孩子親近的那一方也應該多對孩子進行引導,告訴孩子你親近爸爸(或者媽媽)的同時也應該多關心關心媽媽(或者爸爸),要不媽媽(或者爸爸)會很難過的。

讓兒子多跟爸爸,女兒多跟媽媽,遠離俄狄浦斯情結

2、將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親子關係

很多家庭往往會把親子關係放在第一位,常常忽略夫妻關係,其實將夫妻關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才是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最好的辦法。

可能這對很多父母來說比較難做到,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重視夫妻關係又是必需的。因為孩子天生有一種犧牲自己來平衡父母關係的傾向。

其實孩子表面上有“俄狄浦斯情結”也是對父母關係發出的信號。如果父母的夫妻關係始終很牢固,那孩子就可能很少會有俄狄浦斯情結。

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擺脫“疼愛孩子、輕視老伴”的心理,要讓孩子知道爸爸(或者媽媽)才是媽媽(或者爸爸)最愛的人,而我不是。此外,還要讓孩子知道雖然我不是爸爸(或者媽媽)最愛的人,但爸爸媽媽依然會無條件地愛我。使孩子在充滿愛的氛圍中快樂成長。

讓兒子多跟爸爸,女兒多跟媽媽,遠離俄狄浦斯情結

3、讓兒子多跟爸爸,女兒多跟媽媽,形成認同

男孩跟爸爸認同,女孩跟媽媽認同也是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重要的一點,如果孩子顛倒過來,就容易形成“性身份障礙”,嚴重得話會發展為排斥、仇視異性,甚至形成同性戀的潛在內因。

讓爸爸多帶男孩,因為男孩需要格外親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徵的父親,從父母那裡學習男性特有的性格氣質和舉止神態,將來才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被社會所承認的男人。同樣的,女孩也需要格外親近具有女性心理特徵的母親。

讓兒子多跟爸爸,女兒多跟媽媽,遠離俄狄浦斯情結

結語

讓男孩多跟爸爸,女孩多跟媽媽,夫妻恩愛,家庭和睦,不僅是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的關鍵,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