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能不能別跟媽媽睡了?”女兒發言不好惹,寶媽扎心了

文|秘籍君

週末難得休息,我卻被表妹叫出去喝酒,看她一臉鬱悶就知道有事要說。酒過三巡,她終於肯開口,說出來的內容卻讓我很吃驚。本以為是婆媳話題或常見的夫妻矛盾,沒想到表妹所說內容只與她的寶貝女兒有關,原是被小孩子傷了心,老公嫌幼稚,她只好把我拉來傾訴。

故事很簡單,無非是當初整天黏在身邊的小姑娘,如今眼裡只有爸爸,看不到老母親的心酸。每當表妹下班回家時,再也見不到昔日蜜糖般的撒嬌小甜心,而是坐在沙發上對她愛理不理的高傲小公主。

若女兒天生性格如此,表妹也就不計較了,奈何是“雙重標準”:小姑娘對妹夫倒是跟得緊,天天黏著不說,還把“喜歡爸爸、討厭媽媽”掛嘴邊,這讓表妹很抓狂。

昨晚更是過分,女兒竟說出“爸爸,你能不能別跟媽媽睡了?”的鬼話,把表妹一顆諄諄愛子之心紮成了篩子,一晚上沒過來,不知道女兒為何突然不愛自己了?看著表妹跟小孩子置氣的樣子,我不由自主笑出聲來。

沒辦法,實在是因為這種現象很常見。就我身邊而言,孩子之間的爭寵行為並不少見,無論是親子關係,還是兄弟姐妹間,爭寵現象無處不在。只不過表妹家的這種情況有點嚴重,需要家長重視並加以正確引導,不然可能影響到家庭穩定。

“爸爸,你能不能別跟媽媽睡了?”女兒發言不好惹,寶媽扎心了

女兒的厄勒克特拉情結

這個概念來自十八世紀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中國大多會被直譯成“戀父情結”,其根據希臘神話中厄勒克特拉為父弒母的故事而命名,說的正是在女兒在特定成長時期,會出現想要佔有爸爸、視媽媽為敵人的行為。

比如我表妹身上發生的事,就是因為小姑娘對爸爸的依戀,導致對媽媽的敵視。尤其當父母比較親熱時,女兒就會出現對母親的嫉妒,並想要取代媽媽的位置。

很多寶媽會產生疑問,為何孩子會突然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就心理學來看,這種情況的發生屬於必然。心理學上就這個問題曾出現過兩種角度分析,一種是從“性”心理學角度,一種則是從精神分析角度。

“爸爸,你能不能別跟媽媽睡了?”女兒發言不好惹,寶媽扎心了

弗洛伊德:生殖器官的嫉妒

弗洛伊德認為,女兒在三歲前更加依賴自己的母親,這源於天生對母親的依賴。從出生那一刻起,女兒就需要依賴母親的母乳維持生命,這導致她認為自己與媽媽是一體的,自己所擁有的的一切都是來自母親的饋贈。

然而等女兒兩三歲時,自我意識和性別意識開始覺醒,她就會突然意識到,自己沒有男孩的“小弟弟”時,會本能認為自己是“殘缺”的,由此產生對生殖器官的嫉妒心態。而基於以前的認知,女兒會認為自己的不完整是由母親帶來,由此歸罪與母親。

偏偏女兒又發現,父親是具備這一項“完整”特徵的,出於憧憬和嚮往,她就會把曾經對母親的崇拜轉移到父親身上。在一個正常的家庭中,父親最愛的大多是母親,於是母親就成了女兒心中認為的競爭對手,也就產生了“厄勒克特拉情結”。

“爸爸,你能不能別跟媽媽睡了?”女兒發言不好惹,寶媽扎心了

七田真:母子一體感的破除

與弗洛伊德不同,日本著名教育學博士七田真則認為這與“性”無關,只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帶來的“反抗”而已。在七田博士看來,孩子3-6歲時,心理會進入破除“母子一體感”的階段,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反抗期,而母親被選定為“獨立”道路上最大的障礙。

如同弗洛伊德前期所說的,孩子自出生那一刻起就與母親的生命息息相關,尤其母乳餵養會讓母子關係進一步連接。當孩子自我意識覺醒時,第一反應就是要對抗來自母親的生命控制。孩子不再認為自己與母親是一體感的存在,反而迫切的想要割裂與母親之間的親密關係,以完成自己的獨立。

然而七田博士的分析並不能說明“戀父情結”的存在原因,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更傾向於弗洛伊德的理論。

“爸爸,你能不能別跟媽媽睡了?”女兒發言不好惹,寶媽扎心了

作為媽媽該怎麼辦?

穩住:面對來自女兒的挑釁,媽媽要做的是息事寧人。這個階段的孩子毫無道理可講,媽媽能做的就是儘量無視,靜靜等待這個階段過去。總之,媽媽絕對不能表現出對父女關係的嫉妒,不然只會讓家庭的三角關係陷入混亂。

反省: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若女兒出現對媽媽的厭煩,媽媽需要做的就是自我反省,找出自己與配偶在育兒方面的差距。要知道,在孩子心裡,父母的行為是存在一個比較的,媽媽要做的就是找到爸爸的長處,並加以利用,以找回在女兒心中的地位。

最後,與厄勒克特拉情結相對應的是俄狄浦斯情結,行為表現與之相反,大多是兒子想要取代父親的位置,更加依戀母親。而應對方法一致,爸爸們也要上點心。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髮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