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坑慘了明英宗,英宗事後卻並不恨他,還多次追念他,這是為什麼?

於無聲處34


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帝王不在乎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只在乎是否對鞏固權利有利,這就是為什麼英宗要追念王振,為什麼要殺民族英雄于謙。

土木堡兵敗,最大的責任人就是王振和明英宗,精銳喪失貽盡,皇帝被俘獲,大明帝國一度陷入空前的危機,多虧了于謙挽狂瀾於即倒。但是明英宗復位後,為何要清算于謙,為王振平反呢?

得位不正

明英宗從弟弟手上覆位,但是得位不正,如果任由有人攻擊王振,難免讓人感覺是指桑罵槐,表面上是說王振,其實是說明英宗,因為倆人的罪過難分伯仲。因為自明永樂以來,三大營主力最高統帥一向都是皇帝本人,沒有皇帝的御令,任何人無權調動。

冤殺于謙

應該說英宗對殺于謙是難下決心的,不忍下毒手。但是參與奪門之變的徐有貞、石亨一再催他下決心,他說:“謙,實在是有功。”但徐有貞攘臂說:“不殺于謙,今日之事何名?”也就是說:“奪門之變”是得位不正的,只有殺了于謙,才能為此事變披上一層合法的外衣。

殺于謙後,石亨還抄了于謙的家,但是于謙家徒四壁,僅僅抄得供桌上一把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參與抄家的士兵都潸然淚下。

理順權利的邏輯

于謙為何要殺,因為他的罪名是迎立外藩襄王,王振為何要追念,因為他忠心。至此才把權利的邏輯理順,王振雖然有罪,但是他忠於明英宗,明英宗是正統的皇帝,殺于謙是因為他們擁立他弟弟是篡位,現在殺了于謙等於把過去的錯誤(景泰帝)糾正,宣告景泰帝是非法的。

一殺一立,權利的合法性就有了。

讀懂歷史的邏輯,我是“天下會會天下”,歡迎關注!


天下會會天下


奪門之變後,復位的英宗就作了一件令所有人大跌眼鏡,後代史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就是為王振平反。

英宗不僅放回了王振在遼東鐵嶺衛充軍的家屬,還為王振舉行了“葬祭”,在智化寺建旌忠祠,“立旌忠碑於祠前”,稱王振“有社稷之功”“實萬世旌忠之勸”。

王振,一個禍國殃民的大權宦,一個將英宗害得連皇位都丟了,不得已在邊疆吃了多年風沙的奸佞之徒,英宗居然將他看作是忠臣,為他立碑建祠。清人在修《明史》時,史官們也表示疑惑:“乃復辟而後,又追念不已,抑何其惑溺之深也?”

我覺得與英宗的童年遭遇養成的性格有關。英宗幼年喪父,九歲登基,生母不知所蹤,實權掌握在太后手中。這樣的小孩敏感脆弱,特別依賴身邊的人。

而且三楊和太后對英宗的教育卻相當的失敗,只知道嚴厲灌輸,根本不顧及9歲孩童的心理。而王振卻一面教英宗識字,一面和他玩耍,扮演著集師、友、僕於一身的角色,他被英宗親切地稱作“王先生”,是小皇帝真正的知心人,他事實上彌補了英宗缺失的父愛。一般來說,一個人從小就會對自己最親近最熟悉的人特別有好感,並且依賴性非常強,再加上王振老奸巨猾,知道怎麼討好皇上。對於英宗朱祁鎮來說,王振不僅僅是一個侍候他的下人,還是一位嚴格的老師,是他童年最崇拜的人,最親近信任的人,同時也是最忠誠於自己的人。

英宗是個重情重義的人,為人親善,雖然是皇帝,卻對身邊人情深意重,例如還有錢皇后。但作為皇帝,被不算稱職了!



筱原123


回答問題前,我們先來看毛主席說的一段話: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毛主席是偉人千年難出的偉人,他老人家為什麼這樣說呢?說明在老人家心中英宗不僅不壞,還頗有作為。下面我們具體來分析分析:

一、明英宗(朱祁鎮)其人。明宣宗朱瞻基長子,年少僅僅9歲繼位,繼位前期均由張太后及三楊把持朝政,待張太后三楊去世後才開始真正掌權。英宗少聰慧,極其崇拜祖先成祖、老爹宣宗親自帶兵出征,或許這是遷都北京對皇帝的潛在要求吧,朱棣就常帶孫子宣宗朱瞻基出征塞北,逐鹿草原。

二、明朝的政治體制。太祖朱元璋自李善長鬍惟庸造反後,廢棄了丞相,到朱棣時期雖然內閣制雛形開始形成但力量薄弱,武官集團力量強大且占主導地位,一直保持到土木堡事變前,而武官集團力量一直保持在皇帝手裡。

三、武官集團與內閣或者說叫文官集團之爭。太祖朱元璋廢除相權後,同時也逼死了武將,文、武集團勢力基本保持平衡。在朱棣這個雄主的時代,文官們一直在默默的打醬油被武官壓制,因為成祖可是個馬上皇帝。宣宗時情況雖然仍然是武壓文,但文官集團已在默默崛起,待宣宗在位十年去世後,在張太后和三楊時代,文官集團已經反過來壓制武官集團了。關鍵是文官集團卻不怎麼聽皇帝的,不管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天下道義,還是隻是清流而已,總之在英宗心裡不舒服,更欣賞武將,畢竟槍桿子理出政權,這是必須要掌控的,在土木堡事變前夜,文武之爭已經不那麼簡單了。

四、明英宗後來為何追念王振?文武之爭白日化,英宗必須做出選擇,正好此時也先過來“涉獵”,英宗最後決定以親征的方式來樹立威信,壓制文官集團。這是英宗親征的本質原因,滿朝文官大臣皆勸諫不可,但王振明白英宗心中所思,堅決支持,這就是後來為何明英宗要追念王振的原因。我們換句話想,若土木堡的失敗確實是王振一手造成,那他乃千古罪人,一個皇帝不可能是非不分到這個地步,否則毛主席也不會說他還可以!下面我們緊接著分析分析土木堡事變。

五、土木堡事變的真相!我們先來看看幾大怪。一怪堂堂皇帝親征,隊伍還沒有走出多遠(沒到大同沒出山西)仗還沒怎麼打,路上糧草就供應不上了,沿途七大糧倉說沒有糧食,可土木堡慘敗後,代理兵部尚書于謙僅用六天時間,便將周邊糧倉糧食盡數運至京城,效率確實反差很大。二怪土木堡戰場打的正歡的時候,我們宣府的楊洪不去救駕,不管皇帝死活,等明英宗被俘虜朱祁鈺當皇帝后不但不罰楊洪反而給他加官進爵。三怪明朝軍隊出征沒找到也先部隊,可也先部隊卻能輕易越過宣府在土木堡精確的找到明英宗的部隊!有此三大疑問,個人以為土木堡事變就是文官集團精心設計的大陰謀,他們趁也先南下皇帝親征(幾乎帶走了所有武將)的這個大格局下,故意透露消息給也先,同時延誤軍糧,買通邊境守將太監,共同給皇帝和武將設下天大的套子,企圖將之全部滅掉。後來雖然皇帝沒死,但明初培養練就的整個武官集團就此一蹶不振,完全受制於文官集團,以至於後來一代名將戚繼光也必須時時給張居正送錢送美女,袁崇煥必須時時給魏忠賢送錢,可悲嗎😊,但這是事實。明英宗明白了這些後,也先殺他也就沒有意義了,也可以解釋明英宗回來後為何在幾乎沒有流血的情況下說復辟就復辟了,更可以回答為何後來英宗要追念王振了。



聖哲同學


誰坑了誰,當事人自己最清楚,誰願意為一個坑了自己的人樹碑紀念,招魂禮葬呢。如果明英宗確實被太監王振逼迫,他差點命喪邊關做了俘虜又失去皇位,這麼嚴重的後果,英宗應該恨得王振牙癢癢的才對。


御駕親征本來就是英宗自己的決定,英宗後來所做所為說明他並沒有找替罪羊。當初他做出率領京師三大營主力,也就是大明王朝的精銳部隊出關和蒙古瓦剌一決雌雄的這個決定,沒有人能夠主宰左右得動他。因為自明永樂以來,三大營主力最高統帥一向只能是皇帝本人,清代的宗室可以帶兵,明代的宗室都是吃乾飯混日子的,這是朱棣繼位後建立的軍事制度使然。

但是明英宗肯定不具備永樂的軍事素質,他有御駕親征決策的權力,而沒有指揮大兵團和蒙古騎兵作戰的才能。回軍繞道,拒入懷來,滯留土木堡或和瓦剌議和都只能是英宗最後拍板,王振只不過是個更不懂軍事的奴才。在皇帝身邊狐假虎威,最多根據自己的判斷來影響英宗的決策,拒絕諫臣的合理意見,但拿主意的畢竟還是英宗自己。

當時的人需要找出戰爭失敗的罪魁禍首,對王振平時擅權已經痛恨的朝臣自然會將責任甩鍋給王振。一來為尊者諱,誰願意誰又敢把責任推給萬歲爺呢,二來反正王振已經在戰場上被憤怒的護衛將軍擊殺,讓死去的人背鍋再合適不過了。

《明史》更是樂得抹黑,大明王朝滅就滅在宦官擅權上,揪出王振這個導致土木之變的禍首,將大明開始走下坡路的責任歸結於這個太監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導致皇帝工作量大大增加,明宣宗開始讓太監幫忙處理政務,在內閣對文件處理票擬後,替皇帝將處理意見抄上去,叫批紅。不要看這個抄抄寫寫,這就是無上的權力,這種權力可以幫皇帝分憂也可以制衡文官。

把國家權力交給閹割之人,實在不正常。王振就是明宣宗親自為太子朱祁鎮選來伺候的。王振和魏忠賢有點相似,是年齡比較大了以後自宮當太監的,比較熟悉人情世故,明英宗朱祁鎮對他既信任又依賴。



很多人都覺得王振是忽悠朱祁鎮御駕親征的罪魁禍首,其實王振是給朱祁鎮背黑鍋的人。後世說朱祁鎮御駕親征是王振強烈要求的,絕不是這麼回事,事實上是朱祁鎮自己要求御駕親征。

皇帝御駕親征在明朝初年是常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都幹過這事;後來發生土木堡之變,大家又把責任全部推到王振身上,其實不妥。我們始終要牢記一句話:主要領導負主要責任,不要攬功諉過。



朱祁鎮還是比較恩怨分明的,雖然智商不是特別高,但是上進心和公正心還是有的,為王振平反對明英宗而言是必然的。因為皇帝為了百姓的安全,帶領部隊抵禦外敵入侵併沒有什麼政治錯誤,反而是值得肯定的事,復位後,明宣宗一直堅持御駕親征沒有問題,不是王振慫恿的,不能把這樣勇敢的行為記在王振身上。


坐看東南了


如果非要問原因的話,其實答案非常簡單。英宗為王振平反,所嘉之“忠",是忠君,忠於英宗個人,非忠於國家社稷。英宗復位,嚴格來說其實是篡奪,合法性存在問題,那麼英宗需要有"忠"臣忠於自己,故明知土木堡之敗王振負有主要責任(其實另一個應該負責的恰恰是英宗個人),卻仍然為其平反甚至建旌忠祠以昭告天下。當然這裡也不排除英宗對王振的私人感情。但這種禍國殃民危害社稷之徒註定會被歷史所唾棄,會被歷史綁在恥辱柱上。而,與之相反,于謙所忠,是忠於國家,忠於社稷,註定會青史留名,彪炳千古。


北極星NStar


如果那個最能幫你背黑鍋的人走了,估計你也會一直追念他的。

因為沒有了他,以後的任何錯誤,都是你自己造成的了,再也沒有人幫你背鍋了。


葉飄刀


屁股決定腦袋問題,他要是否定王振,就代表否定御駕出征,就代表土木堡之變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也就是他決策失誤。就是否認他統治的合法性(二次登基根基不穩)。。。所以每加封一次王振就是對自己合法性的一次強化


湖水太涼錢謙益


一個太監權勢再大也是仰仗皇帝的權力的 他們沒有軍事大權也沒有政治權利 一些作為不過是皇帝慾望的表現 沒有了皇帝的寵信什麼也不是 那些罪行不過是為皇帝背的黑鍋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