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英宗朱祁鎮的一生?

柳育龍


明英宗朱祁鎮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算不上貢獻最大的,但是他的個人經歷和皇帝生涯卻非常具有傳奇色彩,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世的很多影視劇都將其生活的時代和宮廷作為背景,尤其是電視劇《女醫明妃傳》的播出,更讓明英宗朱祁鎮成為了明朝最廣為人知的皇帝之一。雖然影視劇中的一些表演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但是明英宗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確實是非常精彩的。

明英宗一生曾經兩次在位,是明朝十六帝中唯一一位用過兩個年號的皇帝,九歲時他從父親宣宗朱瞻基手中接過仁宣之治下的大明皇朝,在位十四年時因為親征瓦剌被俘,獲釋還朝後又被囚禁在冷宮之中將近八年,之後又做了七年皇帝,最終在三十八歲的盛年時病逝,結束了傳奇的一生。朱祁鎮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不同時期,這三個時期,各有特點,各有不同,共同構成了朱祁鎮極具特色的人生。

“三楊執政”、祖母嚴管的正統初年:

宣德十年,三十六歲的宣德皇帝駕崩,九歲的皇太子朱祁鎮繼位,成為了明朝的第六位皇帝,由於英宗年幼,朝政基本上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著名的“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輔政,太皇太后張氏雖然把持朝政,但是並沒有弄權亂政,更沒有重用張氏外戚,而是對於像三楊這樣的賢臣極盡重用,太皇太后還嚴防宦官專權,經常將英宗朱祁鎮身邊的宦官王振召至近前疾聲厲色的訓斥,張太皇太后在世時,王振終不敢越雷池半步。張太皇太后和三楊共同主政的正統初期,明朝政府延續了仁、宣兩朝的政策,明朝國力在仁宣之治的基礎上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王朝境內呈現出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似乎朱祁鎮的皇帝生涯將會再次創造一個“正統盛世”,但是一切都隨著正統八年張太皇太后去世而結束。

正統中期王振專權至土木之禍兵敗被俘:

正統八年,張太皇太后崩逝,在這之前,三楊中的楊榮已於正統五年去世,正統九年,楊士奇去世;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從正統五年到正統十一年的六年之內,三楊和張太皇太后先後此事,這不僅是朝廷的損失,實際上更是明廷內部正義力量的損失,這些能夠制衡王振的人紛紛死去,使得原本便蠢蠢欲動的王振開始走上了明朝臺前,明朝歷史上第一段太監亂政時期正式拉開帷幕。張氏和“三楊”陸續去世後,朱祁鎮才正式開始親政,雖然他也很想勵精圖治,幹出一番事業,但由於他寵信太監王振,而且得勢以後的王振很愛興風作浪、胡作非為,把朝政弄得一片黑暗,所以初次為帝的朱祁鎮並沒有多大的作為。

如果明英宗朱祁鎮真的是一個無所作為皇帝,恐怕對於明朝來說倒是個幸運的事,客偏偏朱祁鎮就是一個能力有限但是膽識無限的人,親政後不久,朱祁鎮甚至想效仿自己的曾祖父成祖皇帝朱棣北伐蒙古的壯舉,而初掌大權的王振也急欲在朝中立威,因此兩人一拍即合,明英宗便在王振的慫恿之下,親征瓦剌部落,結果卻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虜,幸虧于謙等人及時擁立他的弟弟朱祁鈺為新皇帝,還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抵擋住了瓦剌的進攻,將大廈將傾的明朝從最危難的局面中挽救過來,從而順利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朱祁鎮被俘以後,瓦剌首領也先等人本來是想挾持他以獲得更多的利益,沒想到明朝迅速擁立了新君,使得也先的計劃批產,這樣朱祁鎮也就失去了利用的價值。也先認為此時的朱祁鎮殺又不能殺,養著又費時費力,那還不如順便做個順水人情,將朱祁鎮送回了北京。

冷宮八年和二次復位後的天順時期:

被釋放回京的明英宗朱祁鎮對於自己的前途命運依然憂慮,弟弟郕王朱祁鈺已經登基為帝,並且帶領大明臣民成功抵抗了瓦剌的入侵,因此贏得了人心,而自己這個險些讓祖宗江山社稷傾覆的罪人顯然不會輕易登上帝位了。自己未來將會以何種身份居於宮中還尚未可知。

朱祁鎮回宮後,兄弟二人進行了短暫的寒暄,隨後,朱祁鎮以太上皇帝的身份便被景泰帝朱祁鈺安置在了南宮居住,所謂的居住實際上就是監視居住,在說白了,就是囚禁,與求圖毫無兩樣,並且這一關,就是將近八年的時間,這八年期間,朱祁鎮過著戰戰兢兢的生活,或許自己將老死在這座南宮之中,八年來朱祁鈺曾經無數次這麼想過,客氏造化弄人,正當朱祁鎮逐漸放棄了重新當皇帝的想法時,上天又給了他一個重新登位的機會。投機派徐有貞、石亨等人趁朱祁鈺病重期間,敲開了南宮大門,重新迎立朱祁鎮為皇帝,明英宗成功復辟。

然而二度臨朝的朱祁鎮的做法依舊讓人十分絕望,成功復辟的朱祁鎮在將景泰帝廢為郕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將於國有大功的于謙處死。二次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鎮改年號為天順,似乎預示著自己的奪門行為是順應天命,但是“順應天命”的朱祁鎮在天順一朝的表現依舊讓人失望,如果說唯一的亮點,拿了恐怕就是他在臨終前廢除了明朝沿襲了近七十年的嬪妃殉葬制度吧。

明英宗既不英,亦不明,原本就是個昏君,其三十八年的人生中很難找出什麼亮點,如果非要找出一條的話,那麼只能說被俘後的朱祁鎮的不卑不亢的表現尚對得起大明天子的身份吧。


歷史課課代表


朱祁鎮是垃圾中的戰鬥機,大明皇朝的第一掘墓人。

寵信太監王振,把五十萬大軍的指揮權與大明的國運交給一個從來都不知兵的太監,你們問一問這五十萬大軍的冤魂,朱祁鎮算不算一個好人?是自己國家士兵性命如草芥,卻和敵方打的火熱,到了你們嘴裡成了優點了?這是什麼畜生邏輯?

朱祁鎮以大明皇帝的身份領著也先的部隊去叫大同的城門,好讓也先的部隊進入大明領土去燒殺搶掠!這是你們眼裡好人的標準?這是天子守國門的典範?咱們能不能要點臉?

冤殺大明的救世主于謙,好人的標準在當年明月與它的明粉眼裡就這麼變態?沒有于謙,也先會把你當成坐上客?沒有于謙,你早就被插上狗尾巴去跳舞了。也先留著毫無用處的過氣皇帝有個鳥用?這種忘恩負義的人也能叫做好人?

就為了他幾個老婆沒給他殉葬就是個好人了?這隻能說明他還有點人味。朱祁鎮為大太監王振立廟徹底摧毀了他做人的底線。他何以面對土木堡死去的將士?

這種垃圾如果能叫做好人?好吧,當年明月與明粉們連這個標準的人格也沒有,所以他們才會把朱祁鎮當做好人。





白耀亮


朱祁鎮是個好人?你開玩笑吧。朱祁鎮既不是好皇帝又不是好人。

就說他早年重用王振,甚至是專寵於王振,在御駕親征這種事兒上是聽王振的意見,讓幾十萬大軍被耍的團團轉,身邊的文臣武將的進諫也不聽,最終導致土木堡之變幾十萬大軍一朝喪盡,政府班子幾乎一網打盡,差點兒讓明朝就這麼滅亡了,這難道不是他的責任嗎?他基本上做了一個亡國之君該做的所有事情。明朝沒有滅亡,真的是運氣好加臣子給力。這個時候他哪怕像崇禎那樣自殺,恐怕都爺們點,但是這個懦夫窩囊廢又不肯自殺,就這樣被蒙古人抓去了。

被蒙古人抓去之後,仍然表現得毫無氣節,居然同意讓蒙古人押著去明朝邊境關隘要求開門,幸虧是守邊將士深明大義沒有把他放進來,不然明朝真的要完蛋,天下老百姓就要生靈塗炭,這難道不是他的過錯嗎?真的是一點羞恥之心都沒有啊。

後來回到北京,拋棄在蒙古的妻子兒子,在幽禁期間生了不少孩子,奪門之變本質上奪取的是他親兒子的天下,然後還害死了自己的親弟弟。上臺後殺害於謙等一干北京保衛戰功臣。無論是他弟弟還是于謙都是他救命恩人哎,要不是明朝沒有滅亡,他怎麼還可能會有利用價值沒被殺呢?他這麼做,權力慾熏天,甚至不惜殺害救命恩人,真的是狼心狗肺。

他還紀念王振,給也先立祠堂,真是無恥之尤了。也先是窮兇極惡的敵人,王振是千古罪人,就為一點個人的情誼就給他們紀念,真是忠奸不分親者痛仇者快。這怎麼看怎麼是個混蛋。他死得晚還能掌權真是老天不開眼啊。


葉子評論


如果要形容明英宗朱祁鎮,筆者可能會用“一生並不光彩的好人皇帝”十一個字來形容。稱作為好人皇帝,也只能說好人緣罷了。今天,就來給您說說這位“好人”皇帝——朱祁鎮。

遭權臣忽悠,堂堂大明天子御駕親征成為階下囚

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後來明代宗朱祁鈺異母兄長,明憲宗朱見深的父親。作為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前14後8的皇帝生涯,倒是讓他平添了一些不一樣的色彩。

在朱祁鎮即位初期,就出現了張太后主政,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擔任內閣輔臣,安定邊防,整頓吏治,發展經濟,使得大明朝國力鼎盛。但好景不長,一切變故隨著三楊去世,太后駕崩,王振嶄露頭角,走向了滑坡。

19歲的明英宗朱祁鎮,從少年天子長成熱血青年,正是意氣風發,想有一番安邦定國的時候。這個時期,三楊淡出政壇,王振開始專權(于謙楞是鬥不了他),而瓦剌部也先大舉入侵。於是就有了正統十四年,王振慫恿22歲的明英宗朱祁鎮草率親征瓦剌部也先,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之變。

這個時代有點奇葩,不僅皇帝御駕親征,連百官都親自動手打群架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被俘令京城大亂。郕王朱祁鈺臨時負責,他一定想不到,第二天朝堂上的百官成了銅鑼灣的古惑仔。

在朝堂上,都御使陳益上奏要求誅殺王振全族。這個時候,錦衣衛指揮馬順跳了出來,他是王振的親信,公然呵斥上奏的官員。

文人出身的戶科給事中王竑一碼當前。王竑是言官,擅長紙上罵人,想不到拳腳也甚為了得,王竑捉住馬順就是一頓痛打。

想到平時這馬順為虎作倀的行徑,他恨得咬牙切齒,還用嘴狠狠地咬下了馬順臉上的一塊肉。跑得快的幾位大臣也趕過來了,立刻各種拳打腳踢,其他大臣不斷加入,大家爭先恐後地拳腳齊上。

不多時,大家都停手了,因為錦衣衛指揮馬順已經被活活打死。

群臣還不解氣,要求朱祁鈺交出王振餘黨。太監金英立刻派人找來了王振的同黨毛貴和王長隨,兩人剛進大殿,就被失去理智的群臣圍住,也是被圍毆打死。

也許是這個早晨有點瘋狂,把代理皇帝朱祁鈺嚇得夠嗆,以至於後來百官擁戴其登基時,朱祁鈺前後推辭了九次才同意。

在蒙古當了回好人,回來復辟後成就了歷史唯一“一位皇帝兩個年號”

朱祁鎮在位總共不過十五年,年號卻有兩個,前一個叫正統,後一個叫天順。

先說正統朝,差不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瓦刺犯邊,忠臣良將的苦勸不聽,朱祁鎮偏聽死太監攛掇,非要御駕親征。

朱老闆帶著幾十萬人牛氣哄哄出了長城,按說既然親征你就好好打啊,他不,走到半道又後悔了,連敵人影都沒見著撤兵。撤兵撤得快點啊,跑還沒跑成,讓人家圍在土木堡包了餃子,稀裡糊塗一場混戰,幾十萬大軍全死光,連本人都當了俘虜。

還好有個懂事的弟弟朱祁鈺和大忠臣于謙來收拾爛攤子,打退了來犯的敵人,同時軟磨硬泡讓對方放回了朱祁鎮。

回來舒舒服服過太上皇的日子倒也不錯,可他不消停,拉幫結派培植私人勢力,幾年後趁著弟弟病重搞了場“奪門之變”。

奪回了皇位不說,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殺掉了功臣于謙。並把當初北京保衛戰的功臣們來了個大清洗,掌握朝政大權的全是如徐有貞,石亨,曹吉祥這樣的奸險小人。雖然過了沒幾年,這幾個人也被明英宗清算。

朱祁鎮之所以要殺于謙,只是為了鞏固他的權位清除朱祁鈺親信的帝王之謀

通過復辟重新登位的朱祁鎮,首先的問題就是如何確立自己的皇位合法性鞏固自己的皇位,畢竟他已經遠離廟堂高位8年了,現在朝堂之上的重臣都是朱祁鈺在位時提拔的親信。

如果不處置於謙不但無法震懾眾臣,而且不能清除朱祁鈺在朝廷的影響,對他的統治極為不利。所以在徐有貞上疏進諫“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後,朱祁鎮下了處置於謙的詔書,命曰“殺于謙,抄家產”,並且株連他的家人,一律發配充軍。

朱祁鎮自己也知道于謙有功無過,對此甚為愧疚,於是在其逝世前特意留下密詔命繼位的明憲宗為于謙正名平反。

朱祁鎮的人緣到底有多好?被俘虜時,瓦剌首領把他當大爺供著

朱祁鎮當俘虜的時候真的人緣很好嗎?答案是肯定的,他人緣確實不錯。

從堂堂皇帝淪落為敵國的階下囚,日子本來應當很不好過,然而神奇的是,朱祁鎮在瓦剌時卻人緣頗好。瓦剌的首領太師也先雖也曾起過殺朱祁鎮的念頭,後來對朱祁鎮卻越發客氣,時常去看望他,多次特地送牛羊給朱祁鎮加餐。到朱祁鎮生日那天時,也先甚至大擺筵席,特意給朱祁鎮祝壽。

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更是和朱祁鎮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朱祁鎮在瓦剌時一直住在他的營帳中,他便派自己和妻子的貼身侍女去服侍朱祁鎮。當朱祁鎮即將離開瓦剌,伯顏帖木兒送別時竟然情不自禁的大哭道:“我的皇帝今日進去了,再幾時得見?”這話說的確實是情真意切。

那麼問題來了,朱祁鎮來瓦剌當俘虜,為何人緣那麼好?最大的原因便是利益。

從《蒙古源流》的記載來看,土木堡之變大勝明軍之後,由於種種原因,瓦剌方面軍心開始渙散,內部不穩。而且之後也先一直帶著大軍在明朝邊境轉悠,不僅沒怎麼佔到大便宜,長期行軍,連給養糧草都有些跟不上了。

也先心裡也清楚,他並沒有一口吞掉明朝的實力,所以必須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繼續積極備戰,另一方面,也要保證與明朝方面談判渠道的暢通,以談判求利益。

其次,朱祁鎮在瓦剌表現的還是不錯的,不卑不亢,沉著鎮定,沒太丟臉(虜人往來窺覘天容,穆然殊無慘沮)。

待自己的侍從也很隨和,吃不完的食物會賜給瓦剌軍中其他被俘的明軍(飲食所餘,多以賜中國被虜者),這麼看來表現的也不算太爛,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俘虜,怎麼說也比什麼徽欽二帝表現的好多了。


王銘葦


明英宗接手的是一個處在全盛時期的大明帝國,內有“三楊”主政,外有張輔、朱勇、沐晟等名將護國,國家欣欣向榮,國力強盛,可是正統年間不僅是這位帝王命運的轉折,也是明帝國命運的轉折,轉折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缺乏對朝臣的駕馭能力,年少繼位,使得英宗自幼便受到文官集團變相的挾持,以至於親政之後不得不依靠宦官制衡文官集團

二:帝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英宗十分敬佩太祖,成祖的文治武功,也有一個開疆拓土的帝王之心,然而年輕氣盛,謀略欠缺,不但使帝國軍力受損,自己也身陷敵營

不過,英宗銳意進取想做一番功業的雄心和臨戰不懼親征瓦剌的勇氣,可敬可佩。

如果,英宗在瓦剌入侵時堅守城關,待明軍主力從南方平叛歸來再聚殲敵軍,那麼不僅武將聲望提高,也能用武將制衡文臣,就不會出現之後文臣一家獨大的局面了。

再者,也可以大力推動武器的研發和改良,或許在英宗朝軍隊的火器戰力就會更大,火器的普及率也會有顯著的提高,在之後的憲宗朝軍隊可能會全面使用火器


A明靜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位皇帝,9歲登基,在位一共22年,還有7年的太上皇時間。這7年的時間是被自己的弟弟也就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以太上皇的身份軟禁在南宮。堂堂的一位帝王,為何被自己的弟弟軟禁起來呢?是什麼事情使他丟了皇位,最後他能否重新奪回自己的皇位呢?今天我們就說說這位明英宗朱祁鎮。


要說這明英宗朱祁鎮前半生啊是比較一帆風順的,出生後沒幾個月就被他老爹明宣宗冊立為皇太子,九歲的時候,他老爸一蹬腿,他就成了皇帝。


這幸福來的比起自己的父親,爺爺那就輕鬆的多了,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位置了。由於年齡太小,所以呢國事就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賢臣“三楊”主政。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大明王朝算的上國泰民安。可沒過十幾年,太后和“三楊”相繼離世,這下二十多歲年輕氣盛的少年天子覺得到了自己可以一展拳腳的時候了,於是在自己的寵臣宦官王振的挑唆下決定親征當時北方的瓦剌。


(在這裡順便科普一下,明太祖朱元璋並沒有滅亡元朝,只是結束了元朝在中國的統治,當時的元朝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逃到了蒙古漠北繼續統治這那裡,史稱北元。後來北元又分裂成瓦剌和韃靼)
由於當時明朝的主力軍都在外地,皇帝這一時興起要親征也來不及調回來啊,於是就在京城附近臨時招募組織了一個二十多萬的臨時軍,對外號稱五十萬大軍。為了表示自己決心,就把兩歲多的兒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又讓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於是大明王朝的這支臨時軍在雄心壯志的明英宗朱祁鎮和自己心腹寵臣王振的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的出了北京。


結果呢,天公又不作美,大軍沒出發多久就開始下起了綿綿細雨,再加上糧草補給也跟不上,等到了大同這地時,明英宗就打起了退堂鼓,但又不想認慫

怎麼辦呢?這時候皇帝御用的馬屁精王振跳了出來

建議英宗朱祁鎮繞道去蔚州。王振心裡的小算盤撥的那叫一個響亮,蔚州是哪,那不正是我王振老家,你看我把皇上領到我老家來了,我王振這臉那得多有光啊;這面子,我就問還有誰?於是呢,英宗朱祁鎮不顧其他大臣的反對,為了給自己的寵臣王振長臉,就又帶著二十多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往蔚州。結果走半道上,王振一想不對啊,這麼多軍隊要是把我老家的莊稼地給踩壞了,這可咋整呀,我爹我娘豈不是要怪我,於是又鼓動皇上按照原路撤軍。等大軍到了懷來這個地附近時,輜重又沒有跟上。於是,王振又讓原地駐紮等候。


(這來來回回折騰的,說好的去打“鬼子”呢?)俗話說得好,No zuo No dea,why you try?這二十多萬人還沒走到懷來城外,就被瓦剌的大軍在土木堡這個地方給追上了。結果可想而知,被來來回折騰的這支臨時軍被瓦剌軍來了個一勺燴,英宗朱祁鎮這位雄心壯志的“逗比”也“光榮”被俘。自己的寵臣王振呢,則被憤怒的明軍給殺了,史稱“土木堡之變”。

這下可樂壞了瓦剌人了,明英宗在這群人眼裡那比黃花大閨女還要誘惑啊,那簡直就是個活寶貝搖錢樹麼,我想要多少,你明朝還不得乖乖的給我送多少呀。

結果呢,這夢白做了。怎麼回事呢?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北京,可嚇懵了朱祁鎮的老孃孫太后和媳婦錢皇后,兩人開始各種搜刮金銀財寶準備贖回英宗

結果在當時以于謙(不是說相聲的那個于謙,是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那個于謙)為首的大臣的建議和擁護下不得不讓留守北京的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繼位稱帝來安撫民心,這也就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或者叫景泰帝(艾瑪,幸福來的太突然),尊被俘的英宗為太上皇。

這些輪到瓦剌人蒙逼了,帶著英宗這個大寶貝到處招搖撞騙一年多,愣是沒人理。英宗這一天天的還得白吃白喝的養著,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這不好玩,得,我們不要了,乾脆還給你們。於是,跑出去“打鬼子”被俘一年多的英宗朱祁鎮被放了回來。

可這就尷了個尬,尤其是他弟弟朱祁鈺啊,本來我這輩子壓根沒機會當這皇帝,可天上突然掉下這麼個皇位給我,你說你咋又回來了,我這皇位是還你還是不還你呢?還吧,我這皇帝寶座屁股還沒捂熱乎呢,不還吧,可這本來就是你的。
想來想去,算了,還是不還了。於是英宗朱祁鎮請進南宮軟禁起來。這一呆就是7年,這7年咱的這位太上皇可算是明白了啥叫“自己做的死,含著淚也要做完”。


這弟弟朱祁鈺也是蠻“關照”自己哥哥的,讓人把南宮門鎖上灌上鉛,所有的食物都只能通過小洞遞進去,又怕外面有人聯絡他哥哥英宗,又讓人把南宮外面所有的樹給砍了。這可苦壞了英宗朱祁鎮,有時連飯都吃不飽,可憐的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針線活,託人帶出去賺點外快貼補家用。

就這麼戰戰兢兢的過了7年,終於是苦盡甘來。

怎麼回事呢?原來一幫大臣趁著代宗朱祁鈺生病的時候發動政變,擁護英宗朱祁鎮復位

這下這位當了一年多的俘虜,7年多太上皇的朱祁鎮又重獲新生,再次當上了皇帝,這一當就是8年。

明英宗朱祁鎮這一生可以說是大起大落,嚐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冥冥中總覺得良心上過不去,於是臨死的時候,決定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就是廢除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臭名昭著,慘無人道的宮妃殉葬制度。

萌萌的肥牛


朱祁鎮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皇帝。

一生兩次繼位為皇帝,第一次,9歲登基為帝,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誠孝昭皇后)把持,賢臣"三楊"主政。隨之,張氏駕崩,三楊去位,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王振是朱祁鎮老師,在他的慫恿下,朱祁鎮親征,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被俘虜。

朱祁鎮被俘虜後弟弟朱祁鈺在大臣的擁戴下繼位,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明朝在於謙的帶領下北京保衛戰打敗也先,成功瓦解了蒙古的進攻。後來通過種種努力,英宗回京,隨即,景泰帝將他軟禁於南宮,一鎖就是七年,另外廢除朱祁鎮兒子太子身份,立自己兒子為太子,可是不幸的是明代宗朱祁鈺僅有的兒子不久死去,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病重,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稱帝,改元天順。

英宗復位以後,還鄉團(幫助英宗復位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徐有貞以于謙意欲迎立藩王為下一任皇帝為罪名勸英宗,英宗最終殺害於謙。

之後還鄉團內部之間發生爭鬥,李賢出於正義和對於謙的敬佩,一步一步瓦解還鄉團,最終徐有貞被流放充軍,石亨和侄子石彪被殺,太監曹吉祥義子謀反和曹吉祥一起被殺,至此還鄉團基本覆滅。

朱祁鎮一生寵信過小人,比如王振;打過敗仗,比如土木堡之變;當過俘虜;做過囚犯;殺過忠臣,不是個好皇帝,但是他應該算是一個好人,他幾乎信任身邊的每一個人,從王振到徐有貞,再到石亨,李賢,無論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什麼樣的環境下,他都能夠和善待人,鎮定自若,那些蒙古兵,看守他的人等等,最終都成為了他的好朋友,連蒙古也先的弟弟也不例外,送英宗回去的時候,居然親自送到不能再送的地方,哭著不願意分開。另外朱祁鎮比他祖先要偉大的一個地方在於,他臨死前廢除了殉葬制度,明朝自太祖起,就有規定,皇帝死後,後宮需要人員殉葬,朱祁鎮的經歷(皇帝到蒙古人俘虜到北京皇宮囚徒到重新復位)讓他能夠深刻理解別人的痛苦。

以上可以看出朱祁鎮是一個和善的好人,但是好人註定成為不了一個好皇帝。


江湖皮皮蝦


朱祁鎮在中國古代的帝王當中絕對是一個奇葩的存在,個人的人生經歷曲折離奇,一生經歷了從皇帝到俘虜,再到囚徒,再到皇帝的轉變,幾百個皇帝有如此經歷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吧。

朱祁鎮9歲登基,寵幸宦官王振,將忠實能幹的三楊內閣排斥開外,這一切終於在他23歲那年引來惡果。正統14年,小朱同志在王振的蠱惑下御駕親征,出征瓦剌,結果由於王振的愚蠢與無知釀成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朝廷精銳幾乎損失殆盡。

朱祁鎮這個人有個驚人的天賦,就是搞人際關係的能力。他在被俘期間跟瓦剌首領也先的弟弟結下了深厚情誼,正是在其庇護下朱祁鎮才得以苟活。回到大明後,他被自己的弟弟景泰帝軟禁,度過了8年的囚徒生涯。8年後,景泰帝病重,朱祁鎮在徐有貞等的策動下發動奪門之變,重登皇位,之後對朝堂展開了清洗,忠臣于謙被冤殺,這是朱祁鎮永遠無法抹去的人生汙點。

8年之後,朱祁鎮也病入膏肓,臨終之際,他廢除了明太祖時期死灰復燃的人殉制度,展現了一定的人性光輝。當年明月說他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皇帝,好皇帝他自然不是,但說他是好人也未必,因為他復辟之後對朝堂的清洗也是血腥殘酷的,並沒有一個仁義之主的做派。因此朱祁鎮的一生罪過遠大於功勞,對百姓,對大明都是如此。



煮酒嘗歷史


皇帝

1427年,才出生四個月的朱祁鎮就被立為皇太子,九歲就登基為帝,在朱祁鎮即位之前,宣宗駕崩之後,宮中傳言,說要立襄王為帝。當時的張太后召集群臣,指著皇太子朱祁鎮說,這就是新君,於是朱祁鎮順利登基。

新君年僅九歲,主少國疑,國事仍舊掌握在已經貴為太皇太后的張氏手中,她重用仁宣以來的舊臣,其中 楊士奇、 楊榮、 楊溥三位頗為著名,史稱”三楊“。三楊擔任內閣輔臣期間,安定邊防,整頓吏治,發展經濟,使得大明朝國力鼎盛。

驚變

當時的額瓦剌軍不時的騷擾明朝邊境,二十多歲的朱祁鎮很是惱怒,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然而讓這個熱血青年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戰讓他的生命軌跡發生了大轉變。

大軍到了大同附近,發現屍橫遍野,加之後方糧草供應不及,軍心動搖。朱祁鎮就就想撤軍了,但又感到很沒面子。王振就建議繞道蔚州,一來可以保全皇帝顏面,二來王振老家就在蔚州,要是皇帝跟自己回鄉,自己臉上也有光啊。於是大軍就前往蔚州。

不料王振心血來潮,擔心大軍過處,踩踏自己家的莊稼,而建議按照原路撤軍。就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軍追上明軍,將皇帝等人困在土木堡。朱祁鎮被俘,王振被樊忠殺死,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等大臣戰死。歷史上稱之為” 土木堡之變“。據李賢記載的《順天目錄》記載:

明軍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騾馬亦二十餘萬,衣甲兵器盡為胡人所得”"

不可謂不慘烈。

俘虜

儘管當時情況萬分危急,朱祁鎮卻沒有像其它人一樣四散奔逃,而是安靜地坐了下來,一個瓦剌士兵發現了盤膝而坐的朱祁鎮,便上前用刀威逼他,要他脫下身上穿著的貴重衣物,但朱祁鎮看都不看他一眼。於是這個瓦剌士兵打算殺了他。就在這個時候,他哥哥看出來朱祁鎮不是一般人,說:此非凡人,舉動自別。就這樣,朱祁鎮保住了自己的命。

朱祁鎮成了瓦剌軍首領也先的王牌,瓦剌軍把他當成了搖錢樹,屢屢利用他向朝廷要錢。剛開始的時候,這招的確很好使,但漸漸的,送來的錢就越來越少,書信也越來越少,後來才知道朝廷已經另立新帝。

朱祁鎮在塞北待了一年左右,在這一年間朱祁鎮不僅和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爾成了很好的朋友,甚至劉定之《否泰錄》中說他走時“虜人亦不忍別”,從袁彬《北征事蹟》中“上在行營,或坐暖車,或乘馬。途中達子達婦遇見,皆於馬上叩頭,隨路進野味並奶子”的記載來看,朱祁鎮在塞北還是很吃得開的。

囚徒

從塞北迴來的朱祁鎮,身份很尷尬,那時候他的弟弟朱祁鈺已經登基為帝。《明史紀事本末》渲染說二人見面時噓寒問暖,彼此謙讓了一番,《明實錄》則只有一句“帝迎見於東安門,駕入南宮,文武百官行朝見禮。”不管是噓寒問暖,還是冷眼相對,事實上是,景泰元年回京的朱祁鎮成了太上皇,從此被鎖在南宮,整整七年。

七年裡,朱祁鈺不但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甚至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連食物都只能通過小洞遞入。有時候吃穿不足,錢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紅,託人帶出去變賣,以補家用。為免有人聯絡被軟禁的朱祁鎮,朱祁鈺甚至把南宮附近的樹木砍伐殆盡,讓人無法藏匿。就這樣,朱祁鎮在驚恐不安之中,度過七年的軟禁生涯。

在這裡不得不提的是朱祁鎮的元配錢皇后,在朱祁鎮被俘的日子裡,錢皇后變賣自己的首飾,發動宮裡的嬪妃也這樣做,就為了能把朱祁鎮贖回了,當她發現一切都無望的時候,只能痛哭,由於長期伏地痛哭,很少活動,她的一條腿變瘸了,到最後,她不再流淚了,不是她停止了哭泣,而是因為她已哭瞎了眼睛,再也流不出眼淚。  

錢皇后一生無子,但朱祁鎮還是把她立為皇后。臨終前他叮囑太子,一定要好好對待錢皇后,而且,等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要和自己葬在一處。

復位

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朱祁鎮趁機復位,以謀逆罪處死於謙、王文,籍沒其家。倉促之間,來不及罷黜景泰帝朱祁鈺,因此一個朝廷,竟然存在兩位合法的皇帝,算得上是奇事一樁。

八年後,朱祁鎮去世,臨終前留下遺詔,廢除自明太祖開始的宮妃殉葬制度。

明英宗朱祁鎮,前後兩次在位,共計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後八年又當皇帝。少年不識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熱血,加上從皇位墜落的彷徨與毫無自由的恐慌,最終失而復得,勤政處事,這樣的人生不可謂不復雜。


朕是歷史君


對於明英宗朱祁鎮,單純的說他好或者是不好,都是不正確的。

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的朱祁鎮

公元1427年,也就是明宣德二年,朱祁鎮出生於北京皇宮內,生母是孫貴妃。時年其父朱瞻基已經29歲了,做皇帝也是第三個年頭了,而朱祁鎮是他的第一個兒子。29歲生子,這個年齡放到今天,也算不得年輕,更不要說是那個時代的皇帝了。至於後來,其母孫貴妃取胡皇后而代之,雖說孫皇后和明宣宗有青梅竹馬的感情,但其能上位為皇后,與朱祁鎮的出生絕對不分不開關係的。

公元1435年,明宣宗駕崩,時年九歲的朱祁鎮被擁立為皇帝,史稱明英宗。即位初,由於年幼,朝政主要由其祖母太皇太后張氏、其母太后孫氏,及著名的內閣輔臣三楊負責。因為上下同心,用人得當,這一時期,雖然皇帝年幼,但朝政還算清明,國家也處於蒸蒸日上的局面。

隨著年齡增長,太皇太后張氏、輔臣三楊都相繼離開了人世,朝廷大權落到了皇帝朱祁鎮的手上。因其父親、祖父乃至曾祖父都是被世人稱頌的聖主賢君,加之彼時大明國力強盛,年輕的朱祁鎮也想有一番作為,想成為祖輩那樣的聖主。上天很快就給了朱祁鎮這樣的一個機會。

土木堡之變與文官集團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刺部進犯。按照大明此時的實力來說,這本來不是個大事兒,派兩個能征善戰的武將就能搞定,但建功心切的朱祁鎮打算御駕親征。因其父輩都有過御駕親征的經歷,而且都多有戰績,所以在年輕的朱祁鎮看來,皇上親征和大獲全勝差不多是一個意思,長於婦人之的他完全不知道戰場的兇險。更何況他身邊還有個豬隊友太監王振。

後面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此役明軍大敗,英宗本人被俘。後人論及此事多歸罪於王振,對於英宗朱祁鎮則認為其不知深淺,寵信宦官。這種說法雖無不妥,但多少有些不近情理。

對於朱祁鎮這樣幼年即位的皇帝來說,看過《明英宗實錄》的人就應該知道童年時的朱祁鎮是怎麼被文官集團要求的。文官集團眼裡的聖君標準,雖符合經典,但很難做到。所以,一直以來,朱祁鎮和文官集團關係一般也就是情理中事了。但是個人總是有和人溝通親近的需要,皇帝也不例外,太監王振就恰好滿足了英宗的這一需求。因而寵信宦官,就算有錯,對於彼時不知世事艱難的朱祁鎮來說,也是無心之錯,非有意為之。

八年軟禁與奪門復辟

英宗被俘,朝廷立其弟郕王朱祁鈺為帝,尊英宗為太上皇。此事如果發生其父輩身上,且不說可不可能戰敗,單就俘虜以後來說,大概不會像他一樣保存革命實力,更不會以太上皇的身份到城下替瓦刺叫開城門,儘管守城士兵沒開,但此事卻成了明英宗一生的汙點。若是其父輩,殉國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當 然了,這也符合他長於深宮的性格。

被瓦刺送回大明後,朱祁鎮被其弟景泰帝朱祁鈺軟禁於南宮,時間長達八年。這八年的時間應該是朱祁鎮一生中最陰暗的時間,生活待遇甚至不如在草原當俘虜的待遇。但是這八年,也是朱祁鎮性格轉變的重要和主要時段。

在本來就和文官們關係不怎麼好的朱祁鎮看來,景泰帝朱祁鈺無疑是可惡的,但擁立朱祁鈺稱帝,甚至到現在還在幫朱祁鈺幹事的文官們就更可惡了。如果有手榴彈,一定先朝文官們扔兩塊錢的。至於景泰五年之後,大臣們反覆建議、要求朱祁鈺復立朱見深為太子,幽禁南宮的朱祁鎮就未必知道了,直至景泰八年的奪門復辟。

鹹魚翻身和瘋狂報復

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朱祁鎮在徐有貞等人的擁立下,通過奪門政變,再次為帝,改元天順。終於到了揚眉吐氣的時候,也該算算舊賬了。景泰帝被廢,死後諡號為戾,于謙等保國老臣被殺。如果不是怯於壓力,他殺盡朝中老臣都有可能。

從天順元年至天順八年,需要報恩的朱祁鎮都報了,比如髮妻錢皇后;需要報怨的,他朱祁鎮也都報了,比如朱祁鈺、于謙等人,比如後來的徐有貞、石亨等人。

但瘋狂總有平靜的時候,平靜下來的朱祁鎮在晚年重用李賢等大臣,也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及至天順八年,英宗臨死前,交待太子朱見深取消殉葬制度。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可能是朱祁鎮一生中做得最後一件好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