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至少“背叛”父母2次,才能“健康成年”做自己

孩子乖巧、懂事,也許是父母的驕傲,也可能是父母的悲哀。相反,孩子主意多,會反對父母,這樣的孩子也許讓父母頭疼,但對孩子來說,是他們更能在社會上獨立的表現。

其實,孩子本性從6個月就存在背叛心理,只是多數受父母控制、打壓、包辦的影響,從小選擇了順從、接受。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乖巧懂事都難。

孩子一生至少“背叛”父母2次,才能“健康成年”做自己

但如果孩子絕對順從父母,那就意味著孩子的生命將被徹底包在父母的空間之內,他們不可能去創造自己的空間了,長期以往,會被世界束縛。

相反,存在叛逆情緒和行為的孩子,更可以勇敢地去創造他們自己的空間與規則了,世界因此也會不斷改變。

有這樣一位二孩母親來諮詢說:“她的第一個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個詞是“要”,而第二個孩子開口說的個詞是“不要””。

因為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她沒什麼主見,家人對孩子的管束特別嚴厲。所以自己也沒有很好的付出太多“溺愛”,老大出生後,她的家人就不斷地對老大說“乖,要聽話噢”。

孩子一生至少“背叛”父母2次,才能“健康成年”做自己

因大人長期教導要乖乖聽話,所以當老大學會一開口說話,只能先表達“要”,而不是說“不”,完全受到兒時的影響。

通過諮詢後她的觀念也得到了改變,她現在變得非常有主見,堅持給孩子愛與自由,堅持及時地回應孩子,無條件地滿足他們。

最後,老大逐漸從聽話的乖孩子,變成了很不好惹的孩子。而一直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老二,得到了充分滿足,開口講話後,動不動就說“不要”。

這位媽媽的經歷告訴我們:被鼓勵做自己的孩子,會導致對父母的一些背叛。

孩子一生至少“背叛”父母2次,才能“健康成年”做自己

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結果表明:每個人都有兩個叛逆期。

  1. 1歲半到3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孩子會說“不要”、“我來”等反對語言。這時父母想要控制他們,他們便會鬧得很厲害。
  2. 青春期是第二個叛逆期,青春期的青少年,充滿了他們的心智還不能很好處理的荷爾蒙,因此很容易顯得躁動不安,他們什麼事都想自己做決定解決。所以,他們對別人介入他們的心靈,並去指導他們而變得非常敏感。

嚴格意義上來講,處於這兩個叛逆期的孩子,都處於嚴重的冒犯與背叛中。這時父母想要對孩子施加“高壓”或“控制”,孩子就會表現出各種反抗。

孩子一生至少“背叛”父母2次,才能“健康成年”做自己

這兩個叛逆期,都是孩子在積攢力量,為了更好地進入下一階段的競爭中。

第一叛逆時期:就是與同性父母競爭異性父母的愛與關注,這是一個巨大的冒犯,被稱為俄狄浦斯期。

孩子3歲前在與媽媽的關係中獲得了足夠的鼓勵與支持,確信可以做自己,所以在這個時期便展開了對自己父母的競爭,想獲取更多父母的關注與關愛。

如果3歲前孩子的“叛逆”一直被父母打壓,被教導聽話,孩子的生命力就會被“悶”住了,就難以在父母間展開俄狄浦斯期的競爭。

孩子一生至少“背叛”父母2次,才能“健康成年”做自己

第二個叛逆時期:就是青春期,這個時期一過,孩子就成年了。孩子進入了真實的“人生遊戲”中,選擇自己做主的人生。

這個時期,規則與空間並存,孩子有自己的空間,需要父母對此給予尊重和支持。

但是,現實中有很多家長對孩子制定一系列規定:要以學業為重,中學、大學不能戀愛,然而等孩子大學一畢業,又要要求戀愛,然後結婚生子、傳宗接代。

這樣的父母沒有給孩子叛逆與冒犯的空間,甚至都不會有生命力揮灑的空間。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如何真正地做自己呢?如何能創造自己的生命空間,擁有獨立的自我?

在這種期待中,父母只教導孩子為了實現某種目的而參與競爭,卻沒有允許孩子有個性化的熱情與創造力。

孩子一生至少“背叛”父母2次,才能“健康成年”做自己

這裡有我十分贊同和喜歡有一句話:“偉大,總是從冒犯開始。”

偉大總是要創新,創新就意味著要去破壞或冒犯舊的事物、舊的規則。如果總是尊重已有的事物,偉大的新事物就不能產生了。

孩子的背叛,常常被家長誤解,覺得是一件壞事,其實並沒有大人們想象地糟糕。所謂“叛逆”,是因為孩子想要做自己,這不是一個需要矯治的錯誤。

孩子一生至少“背叛”父母2次,才能“健康成年”做自己

所以,父母需要陪伴與尊重孩子,給予他你足夠的信任,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則來,去淋漓盡致地展現自己的競爭欲,不要抑制他們的天性和創造力。在父母的支持與理解中度過這兩個叛逆期的孩子,成年後才能獨立並適應於這個複雜的社會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