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恰到好處的”父母

父母

讓孩子放手去做

金國壯提出:讓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

日常生活中嬰兒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如手拿奶瓶喝奶,大一些脫帽子、襪子、鞋子、吃飯等等,這些活動都能夠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但有些成人包辦嬰兒的一切事情,導致孩子手部精細動作差,獨立性差。

01

濤濤不會自己吃飯

怎樣做“恰到好處的”父母

濤濤兩歲半了,但是還不會自己吃飯。因為濤濤有一位“勤勞的”奶奶。

奶奶認為吃飯這麼簡單的事情,讓濤濤自己吃,要吃半小時,而且還會撒的滿地都是,掉地上的比吃進去的還要多,浪費糧食不說,打掃衛生費事兒。

就是因為濤濤奶奶這樣的想法,從出生到現在,帶著濤濤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肯讓孩子自己做一件事,所有事情包辦,導致孩子兩歲半了還只能張口餵飯,不愛自己動手做任何事情,依賴性極強,動手能力極差。

02

妮妮拿球

怎樣做“恰到好處的”父母

妮妮11個月了,她爬到海洋球圍欄外,想要拿球玩,但是手伸進圍欄的縫隙卻拿不出球,妮妮急得哇哇直叫,這時寶寶媽媽快步從圍欄中拿出球遞給孩子,孩子滿意的笑了。

老師對媽媽說,當孩子想要球時,我們不用送到手中,而是用語言引導孩子自己取球。如果你第一次拿了,孩子第二次又會哇哇叫,認為你拿球是理所應當,不知道自己動腦筋拿球。

第二次妮妮扶著圍欄站起,媽媽用引導語告訴妮妮,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球,這時妮妮轉頭看了看身邊的球,選擇了一個黃色球快速的拿起,開心的玩球。

03

做恰到好處的父母

怎樣做“恰到好處的”父母

作為父母,我們不要阻止孩子做想做的事情,其實孩子很喜歡自己開門、自己穿鞋、自己端奶瓶、自己吃飯,我們不要去聯想孩子做事情毛手毛腳,不要有收拾一地的煩惱,其實孩子只有多多的自己做,才能做得更好。

好父母要有寬容愛心之外,還要善用春風化雨的教育。需要“理性的沉靜”即恰到好處的態度,在不動聲色中平等地引導,首先讓已經發生的事件不要成為強烈追究的“問題事件”,小心翼翼地保護子女的自尊心和養成他理智的沉靜,讓他從困境和打擊中解放出來。

恰到好處就是恰如其分的愛和教育,最後在不經意中使孩子獲得解決難題的成就感。這需要一個母親要有多高尚的修養啊!

一個好母親貫穿其一生會有不同時期的“恰到好處”之表現。該放手的時候就必須剋制氾濫的母愛,讓人獨立自由是最大的造化。

04

金國壯早教

教你如何做

恰到好處的父母

怎樣做“恰到好處的”父母

如何做一個恰到好處的父母,始終存在著難以瀟灑對待的難題。

莊子有一個很好的觀念道理一直在中國沒有得到推廣:“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大宗師》)

看似無情,其實明智,合則兩害,獨立雙美。此之謂“恰如其分”矣。

作為父母什麼時候可以抱?什麼時候需要放手?什麼時候需要幫助孩子?金國壯早教,教你如何做恰到好處的父母,教你如何隔代教養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