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父親清晰的存在,孩子容易覺得,母親仍然圍繞著他,他像是在一個城堡裡。他想走出這個城堡,卻發現好像沒有出路。就像是,他仍如胎兒一般,還呆在媽媽的子宮裡。

如果媽媽的功能強大一些,孩子會覺得,這是一個溫暖的、完整的城堡,可還是憋悶的。

如果媽媽既冷,同時控制慾望又強,這容易演化成墳墓的意象。

父親的存在,則會自動為這個封閉性的城堡,打開一扇門,甚至很多扇。

例如,一位父親嚴重缺席的女子,會有這樣的感覺,家完全就是媽媽的地盤。當有了這種明確的感知時,她想,如果爸爸常常在,那麼她至少就看到,這個世界至少是有兩個人的地盤的,她在媽媽的地盤呆不下去時,可以去爸爸的地盤上待著。

這會演化出無數種含義,例如,如只有媽媽的地盤,那你不能破壞這個地盤,不能攻擊,因為如果這個地盤被毀了,或者媽媽不要你了,那你將再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

所以,孩子需要從最初只活在母子關係的感覺中,逐漸向外走,先走入父親的地盤,如果同時還有各種親戚鄰居等,當然這些關係要足夠重要,那麼孩子會獲得一種自由感。

並不是,只要有父親、親戚鄰居,這種感覺就自動發生,而需要父親和其他人,與孩子建立起足夠重要的關係。

一個關係,就是一個通道。本質上,與媽媽的關係也是一個通道,但孩子容易感知為,媽媽好像是整個世界,媽媽的意志與身影,圍繞著在他周圍每一個角落。這一開始幫助孩子從自己的孤獨世界中走出來,而先與媽媽這個人建立了關係。但之後,孩子就需要找到其他通道,從與母親共生的關係中走出來。

當然,父親在,孩子還會有一個非常直接的收穫:當他遠離母親時,母親有人陪,而且這個人還是強有力的,且與媽媽是恩愛的。

如果母親是虛弱的、或強控制的,同時又是孤獨的,那孩子即便打開了通道,從母子共生的城堡中走了出來,他也會非常擔心,母親一個人不能存活,或很不幸。

一個人的一生,是不斷與母親和家庭分離的一生。先是與母親真實共生——在母胎裡,而後出生;但出生後最初半年,仍處於心理上的共生中,而後與母親逐漸分離,並逐漸意識到父親和其他家人的存在;在未成年前,都處於家庭的一定的保護中,然後與家庭分離……最終去創造自己的世界。

說明:使用的圖片,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劇照。電影中,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亞,在家裡孤獨嘶吼的形象,讓我印象深刻。於是想,亞歷山大一路征服到印度,也像是在逃離他的母親,逃離他的俄狄浦斯情結,逃離母親的城堡。

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有了一個聯想:男人們在地球上拼命廝殺,想成為世界之王,不過就是一個精子,佔據地球這個巨大卵子的一種隱喻而已。

所以,逃離?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