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生了個娃,該怎麼養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剛好和西方近代心理學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三歲和七歲被看做兒童成長的兩個最關鍵的時間點,對一個人的一生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響。七歲以後,孩子的人格結構,親密關係模式,人際關係模式,應對困難的方式等等,都會基本定型,除非遇到重大的人生變故,基本保持終身穩定。

三歲以前,照顧孩子的主要職責落在媽媽身上,對孩子來說,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獲得安全感,也就是說孩子確定自己得到無條件的愛,注意,是孩子的感受,如果愛的方式不正確,對孩子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這個時候需要媽媽是個足夠好的母親,專業術語是“Good Enough Mother”,就是要媽媽對孩子有足夠的愛,足夠的耐心,足夠的敏感度。媽媽儘可能做到和孩子“共生”,感受孩子的感受,及時滿足孩子的需要,不用大人的標準苛責孩子,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對孩子有充分的耐心。有些家長著急給孩子立規矩,這個階段稍嫌早些,完全可以三歲以後進行。還有的家長經常威脅孩子,“要是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這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母親的愛是有條件的,條件是聽話。

生了個娃,該怎麼養

當一個小孩子從心底深處確定媽媽是愛自己的,他就會相信自己是可愛的,所有人都是愛自己的;當一個小孩從心底確定媽媽認為自己好,他就會認為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好。這是多麼寶貴的人格資源。一個人如果有了這樣的心理底子,當他長大以後,才會有足夠的勇氣走出去探索世界,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不論遇到再大的風浪,再大的打擊,都不會將他擊垮。只有一個人充分肯定到自己的價值,堅信不論怎樣這個世界都是接納他,愛他的,他才會激發出最大的行動力和創造力,他的人生才會真正充滿幸福和光彩。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受三歲前媽媽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態度影響。

有個很好玩的故事,我老師說他同事家的孩子,三兩歲,有天不睡覺,他媽媽威脅他,再不乖就把你扔到窗外,外面有個大灰狼等著呢。孩子說,那我就給大灰狼當寶寶,你就沒有寶寶了。這個孩子的安全感就建立得非常好,他的話裡假設的是我是好的,可愛的,連兇惡的大灰狼都會把我當寶貝愛,把我扔到窗外是媽媽的損失。

生了個娃,該怎麼養

根據精神分析理論,三歲到六歲是兒童的“俄狄浦斯期”。孩子會對父母的關係、兩性之間的問題比較敏感,對自己的性別特徵也會很感興趣,這個階段孩子會逐漸形成性別身份認同。女孩子向媽媽學習認同自己的女性身份,男孩子向爸爸學習認同自己的男性身份。所以對於男孩子來說,這個階段,父親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具體過程基本是這樣的,由於三歲以前母子親密的共生關係,孩子潛意識裡會想獨佔母親,把父親當成假想敵,當然這一切都發生在潛意識的世界裡。而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親過於強大,孩子意識到他不可能戰勝父親,那孩子後面就會有折衷的做法,我做一個像爸爸那樣的男人,將來有一天,我就能娶一個像媽媽那樣的女人做妻子。 “俄狄浦斯”的名稱來自於希臘神話,俄狄浦斯是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弒父娶母。弗洛伊德用這個名稱代表這時期父母與孩子之間複雜的三角關係。

前面說的過程是比較理想的狀態,需要父母雙方的配合。在一個家庭裡,教育孩子從來就是某一個人的事情,需要父母之間的通力合作。母親在孩子三歲以後,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人是你爸爸,你爸爸最愛的人是我,你雖然不是我和你爸爸最愛的人,但是在家裡你得到父母雙份的愛,加一起你也不吃虧,呵呵。你將來也會找到你最愛的女人,你也將是那個女人最愛的人。這話完全可以用孩子聽得懂語言直接說給他聽。條件是三歲以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完好。不然,他會覺得自己被母親拋棄了。而且讓孩子明白這件事情是一個逐步的過程,不要操之過急。

家庭裡夫妻關係是優於親子關係的。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的,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只有幫助孩子在將來能夠離開你獨立自由地生活,你的愛才是真正無私的成功的愛。這樣的家庭教育讓孩子放得下心離開父母,也容易複製父母成功的婚姻。基本上,父母感情好的,孩子幾乎不會出問題,所有的問題孩子,家庭一定有問題。

生了個娃,該怎麼養

這個階段,母親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父子建立良好的關係,讓兒子認同父親,而不是圍著媽媽轉。媽媽要在孩子面前力挺爸爸,讓孩子尊重爸爸,向爸爸學習,媽媽愛爸爸。孩子為了獲得媽媽的愛也會自然接近爸爸,向爸爸學習。如果媽媽對爸爸有很多抱怨和不滿,即使不在孩子面前說出來,孩子也會敏感地捕捉到,從而更加疏遠爸爸。另一方面,爸爸在親子關係上也需要媽媽的引導和鼓勵。男人的成熟期之長超過了女人的想象。男人永遠有孩子的一面,到老了都可能還是個“老頑童”。很多爸爸對孩子的到來沒有什麼心理準備,面對孩子,有時候是倉皇失措的,如果媽媽對爸爸的方式粗暴批評,甚至利用孩子作為夫妻爭鬥的砝碼,往往會讓爸爸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更加退避三舍。其實讓爸爸參與教育孩子,對爸爸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成長契機,讓爸爸有動力不斷完善自己,對家庭更有責任感。一個毛病再多的男人,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仍然是高大偉岸的,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孩子去學習。即使爸爸會犯錯,有失敗,媽媽也要讓孩子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爸爸仍然是最親愛的爸爸,讓孩子和父親彼此的愛相互滋養。家庭的氛圍是女人營造的,女人的情緒往往就是整個家庭的情緒,聰明的媽媽懂得調整好自己,協調好家庭成員的關係,為孩子,為丈夫營造一個溫馨的充滿愛的家。

生了個娃,該怎麼養

父子關係如果沒有建立好,對男孩子的負面影響是非常明顯的。首先,男孩子認為爸爸好才會學習爸爸的品質。如果父子關係糟糕,男孩子很可能將來缺乏一些核心的男性品質,造成性格上的缺陷。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有母親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自然科學引導方面,運動方面。夫妻關係不好的時候,媽媽往往把兒子拉得過緊,兒子替代了丈夫的位置,母子關係過於緊密,這對孩子未來長大成人,成功與原生家庭分離都十分不利,最重要的是影響他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他很難再跟哪個女人建立超越與母親的親密關係。而且,家庭治療學派發現,家庭的模式有非常明顯的代際傳遞現象,就是你的家庭模式很可能就是你兒子未來的家庭模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他將來跟妻子跟孩子的關係很可能有明顯的原生家庭痕跡。另外孩子早年和父親的關係模式,極大地影響著他未來和同性之間的相處方式,就像孩子跟母親相處的方式會影響他將來跟女性的交往方式一樣。尤其他在跟男性權威(男領導,男老師)打交道時,尤為明顯。這個社會男性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如果哪個人跟男性權威相處有先天不足,他在未來的事業上就容易遭受挫折。

說了這麼多,家長也不用太緊張,再努力再智慧的家長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孩子自有他成長的原動力,家長充其量只起到輔助作用。我們儘量做能做到的,給孩子提供一個儘可能好的人生起點,用愛協調家庭關係,夫妻關係,用愛滋養孩子健康成長,孩子在未來會少些掙扎苦痛,我們也少些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