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生了个娃,该怎么养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刚好和西方近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三岁和七岁被看做儿童成长的两个最关键的时间点,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七岁以后,孩子的人格结构,亲密关系模式,人际关系模式,应对困难的方式等等,都会基本定型,除非遇到重大的人生变故,基本保持终身稳定。

三岁以前,照顾孩子的主要职责落在妈妈身上,对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获得安全感,也就是说孩子确定自己得到无条件的爱,注意,是孩子的感受,如果爱的方式不正确,对孩子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这个时候需要妈妈是个足够好的母亲,专业术语是“Good Enough Mother”,就是要妈妈对孩子有足够的爱,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敏感度。妈妈尽可能做到和孩子“共生”,感受孩子的感受,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不用大人的标准苛责孩子,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对孩子有充分的耐心。有些家长着急给孩子立规矩,这个阶段稍嫌早些,完全可以三岁以后进行。还有的家长经常威胁孩子,“要是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这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母亲的爱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听话。

生了个娃,该怎么养

当一个小孩子从心底深处确定妈妈是爱自己的,他就会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所有人都是爱自己的;当一个小孩从心底确定妈妈认为自己好,他就会认为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好。这是多么宝贵的人格资源。一个人如果有了这样的心理底子,当他长大以后,才会有足够的勇气走出去探索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不论遇到再大的风浪,再大的打击,都不会将他击垮。只有一个人充分肯定到自己的价值,坚信不论怎样这个世界都是接纳他,爱他的,他才会激发出最大的行动力和创造力,他的人生才会真正充满幸福和光彩。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受三岁前妈妈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影响。

有个很好玩的故事,我老师说他同事家的孩子,三两岁,有天不睡觉,他妈妈威胁他,再不乖就把你扔到窗外,外面有个大灰狼等着呢。孩子说,那我就给大灰狼当宝宝,你就没有宝宝了。这个孩子的安全感就建立得非常好,他的话里假设的是我是好的,可爱的,连凶恶的大灰狼都会把我当宝贝爱,把我扔到窗外是妈妈的损失。

生了个娃,该怎么养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三岁到六岁是儿童的“俄狄浦斯期”。孩子会对父母的关系、两性之间的问题比较敏感,对自己的性别特征也会很感兴趣,这个阶段孩子会逐渐形成性别身份认同。女孩子向妈妈学习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男孩子向爸爸学习认同自己的男性身份。所以对于男孩子来说,这个阶段,父亲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过程基本是这样的,由于三岁以前母子亲密的共生关系,孩子潜意识里会想独占母亲,把父亲当成假想敌,当然这一切都发生在潜意识的世界里。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亲过于强大,孩子意识到他不可能战胜父亲,那孩子后面就会有折衷的做法,我做一个像爸爸那样的男人,将来有一天,我就能娶一个像妈妈那样的女人做妻子。 “俄狄浦斯”的名称来自于希腊神话,俄狄浦斯是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弑父娶母。弗洛伊德用这个名称代表这时期父母与孩子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

前面说的过程是比较理想的状态,需要父母双方的配合。在一个家庭里,教育孩子从来就是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父母之间的通力合作。母亲在孩子三岁以后,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是你爸爸,你爸爸最爱的人是我,你虽然不是我和你爸爸最爱的人,但是在家里你得到父母双份的爱,加一起你也不吃亏,呵呵。你将来也会找到你最爱的女人,你也将是那个女人最爱的人。这话完全可以用孩子听得懂语言直接说给他听。条件是三岁以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完好。不然,他会觉得自己被母亲抛弃了。而且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情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

家庭里夫妻关系是优于亲子关系的。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只有帮助孩子在将来能够离开你独立自由地生活,你的爱才是真正无私的成功的爱。这样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放得下心离开父母,也容易复制父母成功的婚姻。基本上,父母感情好的,孩子几乎不会出问题,所有的问题孩子,家庭一定有问题。

生了个娃,该怎么养

这个阶段,母亲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父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儿子认同父亲,而不是围着妈妈转。妈妈要在孩子面前力挺爸爸,让孩子尊重爸爸,向爸爸学习,妈妈爱爸爸。孩子为了获得妈妈的爱也会自然接近爸爸,向爸爸学习。如果妈妈对爸爸有很多抱怨和不满,即使不在孩子面前说出来,孩子也会敏感地捕捉到,从而更加疏远爸爸。另一方面,爸爸在亲子关系上也需要妈妈的引导和鼓励。男人的成熟期之长超过了女人的想象。男人永远有孩子的一面,到老了都可能还是个“老顽童”。很多爸爸对孩子的到来没有什么心理准备,面对孩子,有时候是仓皇失措的,如果妈妈对爸爸的方式粗暴批评,甚至利用孩子作为夫妻争斗的砝码,往往会让爸爸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更加退避三舍。其实让爸爸参与教育孩子,对爸爸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契机,让爸爸有动力不断完善自己,对家庭更有责任感。一个毛病再多的男人,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仍然是高大伟岸的,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孩子去学习。即使爸爸会犯错,有失败,妈妈也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爸爸仍然是最亲爱的爸爸,让孩子和父亲彼此的爱相互滋养。家庭的氛围是女人营造的,女人的情绪往往就是整个家庭的情绪,聪明的妈妈懂得调整好自己,协调好家庭成员的关系,为孩子,为丈夫营造一个温馨的充满爱的家。

生了个娃,该怎么养

父子关系如果没有建立好,对男孩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首先,男孩子认为爸爸好才会学习爸爸的品质。如果父子关系糟糕,男孩子很可能将来缺乏一些核心的男性品质,造成性格上的缺陷。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有母亲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自然科学引导方面,运动方面。夫妻关系不好的时候,妈妈往往把儿子拉得过紧,儿子替代了丈夫的位置,母子关系过于紧密,这对孩子未来长大成人,成功与原生家庭分离都十分不利,最重要的是影响他建立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他很难再跟哪个女人建立超越与母亲的亲密关系。而且,家庭治疗学派发现,家庭的模式有非常明显的代际传递现象,就是你的家庭模式很可能就是你儿子未来的家庭模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将来跟妻子跟孩子的关系很可能有明显的原生家庭痕迹。另外孩子早年和父亲的关系模式,极大地影响着他未来和同性之间的相处方式,就像孩子跟母亲相处的方式会影响他将来跟女性的交往方式一样。尤其他在跟男性权威(男领导,男老师)打交道时,尤为明显。这个社会男性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哪个人跟男性权威相处有先天不足,他在未来的事业上就容易遭受挫折。

说了这么多,家长也不用太紧张,再努力再智慧的家长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孩子自有他成长的原动力,家长充其量只起到辅助作用。我们尽量做能做到的,给孩子提供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起点,用爱协调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用爱滋养孩子健康成长,孩子在未来会少些挣扎苦痛,我们也少些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