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聯”發力 金融雲提速

沉寂了一年多,由16家銀行聯合發起設立的融聯易雲金融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聯”)最近有了新動作。4月28日,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融聯已於近期正式展開全方位的市場拓展與業務合作,未來三年,將以交易市場和數據共享平臺為核心業務,初步構建起金融科技生態圈。分析人士認為,由原銀監會牽頭成立金融雲公司,無疑會加強銀行業金融雲實力,但在與銀行合作的過程中,同樣也面臨一些需要雙方磨合的地方,融聯目前對接機構較少,共享數據有限,再加上銀行之間是競爭關係,未來是否有更多銀行加入共享數據,對於該平臺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重點打造數據共享平臺

據瞭解,“融聯”是在原銀監會宏觀指導、政策支持、風險監管的指導原則下,由16家銀行聯合發起,於2017年9月註冊成立。工商註冊信息顯示,這家註冊資本為3.2億元的公司坐落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6家股東每家認繳2000萬元,各持股6.25%。

從股權穿透圖來看,融聯也是業內唯一一傢俱有全部國有大型銀行、多數股份制銀行和部分城商行聯合背景的科技服務機構,股東主要包括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興業、招商、中信、民生和恆豐5家股份制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2家城商行,上海信託、北京信託2家信託公司,光大集團子公司光大雲付、郵儲銀行(港股01658)母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和1傢俬募基金。

對融聯成立的意義,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孫揚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融聯是原銀監會系統監管的骨幹金融機構的合資公司,可以說是金融科技領域的國家隊。這些金融機構各自都有較強的金融科技實力,融聯可以將各家金融機構較為優勢的金融科技能力匯聚起來,形成不管在互聯網金融還是傳統銀行業都非常有競爭優勢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此外,融聯也是繼網聯、信聯(即百行徵信)後,由監管機構主導的中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又一佈局。融聯和網聯、信聯的區別是什麼?孫揚介紹稱,“網聯”通俗點說就是統一支付機構和銀行的連接,為支付機構提供統一支付清算服務。“信聯”則是實現金融機構之間徵信數據共享,助力風險聯防聯控。“融聯”主要是提供區塊鏈、金融雲和風險識別等技術服務,和網聯的業務服務和信聯的數據服務還是有較大差別的。

原銀監會在“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中指出,在“十三五”期間,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積極開展雲計算架構規劃,制定雲計算標準,聯合建立行業雲平臺。融聯方面表示,將在政府和監管引導下實施市場化運作,打造金融業權威的交易市場和數據共享平臺,成為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三年,公司的發展目標是:以行業共性需求為導向,以監管要求為指引,以交易市場和數據共享平臺為核心業務,初步構建起金融科技生態圈。

“上雲化”新賽道

在2017年剛成立伊始,這家被業內人士稱為融聯的公司就給金融雲行業帶來巨大的衝擊,但在成立一年半後,融聯才開始開展業務。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認為,註冊一年半後展業屬於正常。他強調,平臺搭建、銀行系統與融聯平臺對接、數據標準制定等都需要時間。孫揚也說道,“作為一家監管機構牽頭成立的國家隊金融科技公司,一是要充分和監管層面進行溝通,獲得戰略和合規方面的具體指導,二是要充分和各金融機構溝通,就各家金融機構的項目進行溝通,瞭解大家的共性需求,做好產品規劃。另外一方面,融聯服務的對象是主流金融機構,在數據、安全、合規等方面肯定也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各家金融機構的需求和標準都不是統一的,融聯一定要充分地和各家金融機構交流,並且說服各家機構牽頭建立統一的數據和技術標準”。

據融聯方面透露,其打造的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目前已有中信銀行(港股00998)、民生銀行(港股01988)和中國銀行(港股03988)等多家銀行成功接入,華夏銀行、桂林銀行、蘇寧銀行和泰安銀行等多家銀行將陸續上線。除此之外,融聯將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各個行業安全性、互通性打通,再通過大數據分析加工,打造出首例全國性的數據共享平臺,把安全信息、信貸前中後的風險、反欺詐信息、輿情信息及防範策略進行共享,提高整個社會信用。

在監管層對銀行業提出“上雲”要求後,金融業“上雲化”儼然成為一條新的賽道,已有不少銀行在佈局金融雲業務。國有五大銀行在2018年年報中均提到雲計算的應用與發展情況。

例如,建行表示,著力實施金融科技戰略,構建公有云服務。中行則在私有云上實現突破,完成分佈式架構私有云平臺、大數據平臺及人工智能平臺基礎建設,以三大技術平臺支持業務創新。工行透露要全面推廣雲平臺,有效實現系統資源合理佈局。農行在年報中也稱,推進新一代基礎架構雲平臺建設,實現靈活調度、隨需應變、 動態擴展、集約使用的IT基礎架構。交行在年報中表示未來積極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圖計算等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啟動全集團風險數據應用生態體系建設,打造覆蓋全集團的統一風險監測體系,銀行業紛紛“上雲”表現異常活躍。

人員配備、股東競合關係成挑戰

雖然已經制定了未來三年的發展戰略,不過,目前融聯還處在招兵買馬的階段,在融聯官網上,該公司首頁只有公司簡介、通知公告、人才招聘三欄信息。融聯也透露,目前公司處於初創階段,正在大力引進各方人才,招聘崗位包括市場、銷售、商務、中後臺支持條線、技術運營、軟件開發、數據管理及分析等。有市場觀點認為,由原銀監會牽頭成立金融雲公司,無疑會加強銀行業金融雲實力,但在與銀行合作過程中,同樣也面臨一些雙方需要磨合的地方。

孫揚認為,“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一些比較強有力的金融科技公司作為競爭對手,這些金融科技公司的需求響應速度和技術實力都不容小窺,銀行機構未來選擇合作伙伴一定會秉承務實的態度來選擇,融聯在產品化和服務敏捷化等方面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打磨;此外,融聯的技術特性很明顯,而金融科技最重要的是人才,融聯是否擁有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靈活市場化的薪酬體系,能否擁有吸引尖端人才的開放氛圍,這些都有待於觀察,可以說人才的獲得是左右融聯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

孫揚進一步強調稱,金融科技尤其是系統級的金融科技產品需要較為強大的開發交付和維護隊伍,融聯成立之初肯定不能獲得大量的人力支撐,所以在選擇佈局產品方面,一定要選擇要麼非常標準的產品,要麼輕量級的產品,比如通過API提供服務的產品,而避免系統級的重產品。

王詩強也指出,融聯目前對接機構較少,共享數據有限,再加上與銀行之間的競爭關係,未來是否有更多銀行加入共享數據,對於該平臺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