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擀麵,家的味道

手擀麵是流傳於中華大地上的、非常受歡迎的一種麵食,因其勁道的口感而被無數人所喜愛。因為手工擀出來的麵條零添加,吃起來非常爽滑Q彈,所以其擁有一眾鐵桿的粉絲。

手擀麵,家的味道

手擀麵

在不同的地區,它又有不同的叫法和吃法。

在長江沿岸一帶,人們管它叫小刀面。從安徽蕪湖一帶一直到上海,途徑的幾個城市都有這個叫法。鎮江一帶的鍋蓋面用的小刀面就是其中一種。這一帶的手擀麵吃法主要以湯麵為主,配以不同的澆頭。

手擀麵,家的味道

小刀面

過了鎮江往東行就到了南通,當地人又管它叫跳面。(其實鎮江的小刀面最早也是“跳”出來的)

至於為什麼叫“跳面”也很好理解,就是麵皮是用竹槓跳著擀出來的。據說這種做法是受到了“鍘草”的啟發:一端固定,綁好一根帶有彈性的竹槓,人騎在上邊,邊跳邊移動,左右往復直至將麵皮擀好。

這樣不但人省了力,而且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麵條機沒有發明出來之前,很多提供小刀面的麵館都使用這種方法來擀麵。

手擀麵,家的味道

跳面

在廣東地區,還有一種面叫竹升面,同樣也是“跳”出來的,與小刀面、跳面屬同宗同源,但具體是哪裡最先發明這種擀麵方法的已經無從考證,反正都吃的津津有味就是了。

在東北地區,手擀麵更是大受歡迎,一般是以打滷麵的形式存在,滷有很多,但基本沒有春晚趙本山“先來碗滷子嚐嚐鹹淡”那種操作。很多紋身的社會大哥酒過三巡後都會扎進小麵館裡來碗打滷麵,飽腹又解酒。

手擀麵,家的味道

打滷麵

改革開放以前,社會經濟不發達,也沒有壓面的機器,所以那時候吃的面基本都是手工製成的,所以手擀麵也就成了“手工制面”的代名詞。

如今工業化水平早已不同於往日,越來越多的麵館也都採用了機器壓的面,手工擀麵雖然好吃,但是效率低,已經漸漸退出了舞臺。

手擀麵,家的味道

媽媽擀的面最正宗

所以想要吃到最正宗的手擀麵,那就回家吧,因為媽媽擀的面最正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