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緒的感染性總是很強,今年的樓市就非常明顯

市場情緒的感染性總是很強,今年的樓市就非常明顯

市場情緒的感染性總是很強,今年的樓市就非常明顯。

上半年,搶房的時候,千人排隊,萬人搖號在全國各地的城市是此起彼伏。

如今的行情下行也同樣在各大城市上演:火熱的杭州樓市,上週一樓盤搖號出現了“零報名”的尷尬局面;而前天(11月5日)深圳市公佈了一份徵求意見稿,裡面提到人才住房用地,地價僅為商品房市場定價的30%!

有媒體報道,結婚買房這類默認的剛需族,也不再剛需了,丈母孃都不著急催新郎官買房,而是要“等一等”。

現在的丈母孃不著急,那是因為過去兩年半里著急的丈母孃們太多。

01

2016年樓市一改之前的低迷行情,全年的銷量大增。

據我國統計局公開的數據可以看到,2016年全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比上年增長22.5%。

全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17627億元,增長34.8%!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36.1%,辦公樓銷售額增長45.8%,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增長19.5%。

市場情緒的感染性總是很強,今年的樓市就非常明顯

2016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增速|來源:國家統計局

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大增,也刺激了房地產投資。2016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比上年增長15.2%。其中個人按揭貸款24403億元,增長46.5%!

丈母孃經濟被熱議,跑步進入樓市的人越來越多。

2017年,在上年樓市行情爆發式增長的基礎上,全年全國銷售面積比上年增長7.7%,銷售額增長了13.7%。

02

2016、2017年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未來的住房消費需求。

著急買房的不只是丈母孃。單身青年,在父母的首付款或全款支持下,也紛紛擁有了自己的房產。甚至一些還在上學的孩子,名下都有房產。

房子的投資屬性,市場情緒,加之棚改貨幣化安置等因素,追漲殺跌的情形堪與股市“媲美”。

儘管期間調控加碼,提高了購房門檻,首套房貸款比例、利率等,但也有各地爭奪人才變現“放鬆”的現象。

市場情緒的感染性總是很強,今年的樓市就非常明顯

拉長時間線來看,今年上半年的行情也是很火的,到8月全國才開始出現明顯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下降。

之後是急速的樓市“涼涼”。從短期的因素來看,超預期是一大原因:包括外部形勢的變化;兩年調控週期的失靈,非但沒放鬆反而還在加碼。

而從稍微長期一點的因素來看,前兩年加之今年上半年的火爆行情,提前透支了未來一段時間的購房需求。既包括剛需,也包括改善型住房需求(從此前排隊買別墅的新聞中也可見一斑)。

其實不是丈母孃們不著急了,是很多準丈母孃們都已經自己進場買房了。

03

樓市的火爆,還真不該丈母孃們背鍋。自己掏錢出首付的丈母孃、準丈母孃們也很多。

此前,匯豐銀行發佈了一項橫跨9國的調查報告,出生在1980至2000年間(“千禧一代”)的年輕人住房擁有率裡,中國的80、90後年輕人住房擁有率高達70%,排名第一!

而美國同齡的年輕人住房擁有率僅為35%。恐怕連80後、90後自己都不清楚為啥我們就這樣趕英超美了。

買房的錢哪裡來?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人買房的錢40%是父母出的。

沒買房的80後、90後壓力很大,怕晚一年買房又白工作一年;買了房要還房貸的年輕人壓力也不小,別提夢想,先保住工作按時還房貸吧。

樓市行情下行,有需求的自然也持觀望態度了。畢竟晚買一兩個月要能省一大筆錢,何樂而不為。

不過,對於因為樓市調控房價被壓制的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來說,未必這會是一個長期現象。人口源源不斷地湧入,需求擺在那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