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莊子的處世之道,令人平心靜氣,蘊含大智慧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了不少的牛人,其中以孔子,莊子,老子,孟子,墨子這些人為首形成了很多流派。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大家最為熟悉的,自漢代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後,儒家的思想一直處於統治地位。很多人反而忽視了其它的思想,其實中國古人很多哲學思想是很好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莊子。

論莊子的處世之道,令人平心靜氣,蘊含大智慧

莊子有個著名的故事“莊周夢蝶”,一日莊子睡夢中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蝴蝶非常愜意,翩翩起舞,一剎那彷彿放下了所有的煩惱。忽然夢醒了,而莊子卻似乎還沉醉在夢境中,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是莊周夢中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成了莊周。故事很簡單,卻有著很深的哲學思想。人生一世,百年而已,如夢似幻,生死之間,也許恰是夢醒時分。莊子的哲學思想更近乎於道,考慮更深層次的人與自然的關係。

論莊子的處世之道,令人平心靜氣,蘊含大智慧

關於莊子的故事還很多,還有一個小故事也流傳很廣,一日,莊子和惠子在同遊,莊子站在橋上看著水中的魚兒遊著,莊子說到:“鰷魚在水中游著,這是它們的快樂。”惠子微微一笑:“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莊子和惠子的一問一答中盡顯智慧。

論莊子的處世之道,令人平心靜氣,蘊含大智慧

莊子的這兩個小故事很簡單,卻蘊含了大道理,而這些道理恰恰是儒家思想給予不了我們的,在當今浮躁的社會,重讀莊子,洗滌一下內心的汙垢,沉澱一下心情,也是極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