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槓桿之路,道阻且長!

去槓桿之路,道阻且長!

注:本文章部分靈感來源於Ray Dalio《A Template For Understanding Big Debt Crises》

在債務之惡1028一文中,講到了舉債發展不可持續及去槓桿迫在眉睫的原因,今天講講如何去槓桿。

在《A Template For Understanding Big Debt Crises》一書中,達里奧提出了需做好四件事才能完美去槓桿。它們是:一是貨幣緊縮,二是債務違約,三是重新創造貨幣,四是財富再分配。

有人會問,是不是央行多印錢才導致我們槓桿太高?實際上不是的,基礎貨幣增速在過去10年的增速是12%,而在過去5年僅5%,遠低於同期廣義貨幣增速(15.4%),也就說明了並非央行在主導貨幣超發。那麼是誰在主導?監管層已經找到了癥結所在,從去年金融去槓桿到今年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的落地,都旨在關閉影子銀行的通道業務,出臺之後的效果也很明顯,18年的廣義貨幣增速馬上降至8%,另一方面也在說明貨幣緊縮已經開始了。

債務違約是今年一大熱詞,P2P發生了行業性的違約,尤其六七月有上百家P2P倒閉;債券市場今年以來也有80多隻債券違約,總金額超800億元。雖然說債務違約對相關企業和金融機構形成了衝擊,但能容忍債務違約的發生對中國的金融市場來說也是很大的進步,對市場參與者也起到了警示作用(由於風險劇增,金融機構更加謹慎,企業也不敢亂借錢,也是對債務週期抬頭的遏制)。所以,

債務違約也已經開始了。

貨幣緊縮、債務違約之後,市場內的錢變得少又謹慎了,這時候就像失血過多的病人,自身造血不足就需要外部輸血。對於經濟來說,外部輸血就是由央行提供基礎貨幣,接連的降準就是最好的證明。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廣義貨幣的創造,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大幅減稅來提高企業部門的盈利和居民收入來間接創造貨幣

個稅改革雖然優惠不小,但實際力度很有限。本次減稅之前約有1.87億人交個稅,但剩下的12億人卻與之無關。真正需要減稅的是企業,是增值稅改革。中國企業部門承擔了80%的稅收,但是我們給企業部門僅僅降低了1%的增值稅稅率,而相比之下,美國的稅改則是把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5%下調到了20%,所以中國還需要加大給企業部門減稅的力度

去槓桿的最後一件事情是財富再分配,簡單的說就是政府要把財富多分一點給低收入階層,因為窮人的消費傾向比較高,這樣就可以重新激活消費。關於財富再分配,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需要涉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當下都比較矛盾,期待能在減稅上加大力度,財富再分配才有可能間接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