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徒有虛名的將領?

國史春秋


歷史上徒有虛名的將領古今皆有,名氣非常大,本事卻很小,下面就列舉兩個。

趙括

趙括是戰國時期趙國人,父親是名將馬服君趙奢,可能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非常熱愛學習,尤其是兵法謀略,每次談論到帶兵打戰的事情都是滔滔不絕,認為天下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趙括曾經和自己的父親趙奢談論用兵之道,就連趙奢都無法反駁自己的兒子,因此不得不承認趙括的軍事才能,後來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咱這兒子真的這麼厲害嗎?”趙奢回答道“他每次都把打仗說的輕而易舉,這在以後實際行動中是會吃大虧的 !”

但是趙括的軍事才能逐漸在朝堂顯露,尤其是年輕氣盛,喜歡談論攻擊戰,所以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為趙括的軍事才能是非常不錯的,很多人也想一睹風采,直到長平之戰,趙王派趙括換下廉頗,趙括的母親聽見之後急忙上書趙王,說自己的兒子不是擔任將軍的材料,如果趙王非要讓趙括擔任大將,萬一有損失我們一家人能不能不受牽連,趙王這才答應。

果不其然,趙括上任之後,就將廉頗的部署全部換掉,就連原有的紀律和規定都被更改,還撤換了原來的將士,用新的將士接替,後來秦國派白起出戰,白起先是引誘趙括,佯裝失敗,之後斷了趙括的糧道,將趙軍士兵分段兩軍,一個多月後,趙軍士兵因為沒有糧草而無力戰鬥,趙括雖然帶著精銳幾次突圍,但都沒有成功,最後被秦軍射殺。

現如今很多人也為趙括辯解過,本人也為其翻案,但是最終還是認為趙括有些紙上談兵,戰場瞬息萬變,趙括只懂得兵法,但不懂兵法的精髓。

就連藺相如也這樣評價“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李廣

說到李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裡面的飛將指的就是李廣,李廣可謂是千古名聲,但是實際上李廣一輩子都沒有打過什麼勝戰,幾乎都是敗戰。

有人說李廣的名聲實則就是炒作起來的,因為李廣非常勇武,經常和士兵同甘共苦,得到了士兵和百姓的認可;還有就是在漢朝時期,漢人一直遭受匈奴的騷擾,所以他們需要一個人,一個能和匈奴打戰的人作為他們的精神領袖,因此李廣每次抓住幾個匈奴人,百姓就會覺得國家就需要這樣的人,他有能力保護我們,這樣下來李廣的名氣也就逐漸被傳播。

說到底還是李廣抗擊匈奴的正能量,楊廣可以說是給百姓和士兵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增加了人民的信心,所以將李廣作為一個正能量的人物,不斷的推廣,讓大家都有抗擊匈奴的意識。而之後李廣自殺身亡,抗擊匈奴一輩子也沒有被封侯,百姓都為之惋惜。

從這裡來看,李廣實際上就是一個普通的將領,只是名聲特別大,有些言過其實。

其實像這樣徒有虛名的將領在古代還有馬謖;近代就有曾格林沁、張學良、馮玉祥、湯恩伯。


羽評郡主


中華歷史徒有虛名的將領,在下認為有三人最名副其實,其他你們舉例的將領多少有過軍功,靠打仗晉升上來的將領,黑不得!

漢武帝的舅子:李廣利

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

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

理由太簡單了吧,一靠裙帶,二無靠戰功晉升,三都是年紀輕輕就獨當一面大統帥,害慘生靈塗炭無數,三人之災都帶有傷國滅國之禍級別的大坑!

盡情噴他們吧,真正坑爹坑國級別的”三大神人”!





鬼谷伍


徒有虛名的名將是,有一定軍事才能。名氣非常大。名過其實。


有兩個最典型者。

一、王翦:名聲100分,軍事才能55分。

王翦率60萬大軍滅楚。項燕率5萬楚軍抵抗。佔據絕對優勢的秦軍居然堅守不出。在此有兩問。

一是楚軍為何不出戰?如果出戰,秦軍很可能失敗。

二是楚軍深入楚地,60萬大軍的糧草供給十分困難。而五萬楚軍的供給要輕鬆的多。王翦為什麼打消耗戰?因為秦國可以供養60萬大軍作戰。而楚國卻供養不起5萬軍隊的糧草。兩國國力差距太大。

楚國原本100萬大軍。被白起消滅殆盡,秦滅楚之戰,是白起栽樹,王翦乘涼。

長平之戰後,趙軍主力全軍覆沒。王翦帶秦軍滅趙時,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兩次被李牧打敗。

王翦一生沒有一場以弱勝強之戰,甚至沒有勢均力敵之戰。全是以強打弱。敗仗還不可一二數。

如果王翦有白起的軍事才能。秦國會更早的統一天下。

總之,王翦名不副實。在春秋戰國的名將中,王翦的軍事才能排不進前三十。在齊國名將匡章、楚國名將項燕之後。

二、袁崇煥:名聲100分。軍事才能65分。

袁崇煥能夠擊敗後金。除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外,最重要的因素是袁崇煥的前任修築了堅固的城池。若不是以城池為依託。袁崇煥根本沒有能力抵禦後金的進攻。他更沒有能力主動進攻。平定遼東。

如果袁崇煥有戚繼光的軍事才能。定能平定。

與王翦、袁崇煥相比。吳起和白起,軍事才能高,名聲也大。可謂名副其實。


楊朱學派


倒戈將軍――馮玉祥實在是言過其實,作為一位統帥,個人指揮作戰水平不太高明。

馮玉祥先後倒戈九次,一、灤州起義倒清朝;二、護國運動倒袁世凱;三、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四、北京政變倒吳佩孚;五、反奉戰爭倒張作霖;六、五原誓師倒北洋;七、國共分裂倒共;八、中原大戰倒蔣介石;九、國共內戰倒蔣介石。不斷在左右搖擺中壯大自己,軍閥作風表露無遺。


北洋時期各地軍閥混戰,馮玉祥大多都參加了,有的還是他主動引起的,使得中國大地民不聊生、塗炭生靈,就是為了掙地盤和勢力範圍。


九一八後,馮玉祥與舊部方振武、吉鴻昌、等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等4縣城,最終失敗。1936年後抗戰爆發,馮玉祥在國民黨內受老將排擠辭職,此後輾轉各地奔走,積極從事抗日活動。

抗戰勝利後馮玉祥公開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積極支持國內人民的民主運動,並以20年的親身經歷撰寫了《我所認識的蔣介石》,對蔣介石做了大量的批判。



馮玉祥將軍不管個人軍事能力如何,最起碼是抗日英雄,值得肯定。


靜言觀史


還是聊聊張少帥吧!

張少帥號稱民國四大公子,尤好大煙和女人,後來大徹大悟,決心戒菸,據說是為了戒菸癮差點要了命,可見此人還是有點骨氣。但是女人說什麼也不能少,晚年的張學良曾經說,我一生無憾,只好女人。



但是這麼一個有骨氣的人卻沒有血性,家可以不要,老爹的仇也可以不報。日本人來了,東三省拱手相讓。張少帥的理由是,日本人不會佔領東北,我們不能激怒他們,惡狗還怕三不理,只要我們不理它們,也許它們自己溜達一圈就走了。

事實上,日本人非但沒有走,還把東北當成了自己的家,甚至還扶持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康德皇帝。要不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也不知道日本人會賴到什麼時候。

其實張少帥是怕日本人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早先年張少帥也有過年少輕狂的衝動,曾經挑戰過俄國長毛子,結果被暴揍一頓。張少帥很是不解,日本人都能收拾了的俄國人為什麼我不行,於是張少帥釋然了,原來日本確實比想像中的要厲害。所以,張少帥學會了識時務,當1萬多日本人開赴東北的時侯,張少帥帶著20萬弟兄撒腿就跑。

據日本人統計,張學良給日本人留下了300架飛機、26輛戰車、火炮300多門、輕重機槍5864挺、步槍15萬支、手槍6萬支。在那個武力可以說明一切的年代,張少帥的武力也許就是一個擺設,而且是給日本人準備好的擺放。

當時,張少帥的無恥和軟弱引來東北人民罵聲一片,為了開脫自己,把屎盆子扣在了老蔣頭上,老蔣沒頭髮正好缺一帽子。據說,張少帥還一直保留著老蔣給他發來的不準抵抗的電報,還壓在於鳳至的床底下。事後經證實根本沒有的事兒。

國難當頭,就算不報家仇,但做為一個軍人怎麼能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實在令人費解。據說光是張家的金條就留給日本人80000多條。所以,無論張少帥如何的巧舌如簧,天下的老百並不買賬。1933年,張學良終於無臉見江東父老,宣佈下野。



1936年底12月12日,張學良終於做了件一白遮百醜的事,事後就連老張也跟著沾光了不少。記得有一段時間,父子倆的光榮事蹟鋪天蓋地,張作霖被光鮮了好一陣子,就連做過的許多不堪入目的事情,都是理直氣壯、正義凜然。由此可見李大釗死的真不瞑目。

張學良晚年對於祖國的熱情很是不感冒,寧願客死不遠萬里的異國他鄉,也不願意回到生他養他的一片故土。也許是他在贖罪,回來就是一種褻瀆。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的看法!


國史春秋


說到徒有虛名的將領,我首先想到的是所謂“抗日十大名將”張靈甫。

近年來,“抗日名將張靈甫”被一些媒體和粉絲炒作地十分厲害,而且張靈甫的抗日功績竟然被無限抬高。在討論所謂“抗日十大名將”時,有人竟然說“如果沒張靈甫將軍,這種排行榜就沒意義”。張靈甫的確在抗日戰場立過功,但在一些媒體和文人嘴裡,這個功勞卻被無限拔高,居然變成了“抗日十大名將”。在某些記者吹捧下,連抗日鐵軍74軍居然也變成了“張靈甫領導下的抗日鐵軍”。

抗戰正面戰場的無數奮戰建功的少將、中將、上將,全都被一個上校(1945年才晉升少將)壓下去了。這個上校功勞何其之大?

論抗日功績和影響,正面戰場的中國軍隊湧現出一大批抗戰名將,我臨時想到了的就有張自忠、傅作義、馮治安、孫蔚如、孫震、孫連仲、劉汝明、關麟徵、白崇禧、薛嶽、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鄧龍光、王敬久、吳奇偉、王陵基、王凌雲、李玉堂、宋希濂、鄭洞國、羅卓英、黃傑、衛立煌、杜聿明、孫立人、廖耀湘、陳明仁、胡璉、方天……。這些排得上號的抗日名將至少有30個以上,而且都是正經的軍長以上職務。張靈甫在抗戰大部分時間不過是團長、師長,1945年才當上副軍長,抗戰結束後才當上軍長,功績和影響怎麼也排不到前30名以內。名將戴安瀾都擠不到這個名次裡,何況張靈甫?

放在五大主力之一的第74軍裡看,也還有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這三任軍長在前。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萬家嶺大捷主角是俞濟時,三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是王耀武,常德會戰、長衡會戰、湘西會戰時是施中誠。除了三任軍長外,74軍資歷更深、功績更大的,還有死守常德的餘程萬,張靈甫的正師長廖齡奇。要不是廖齡奇被誣告冤殺,當副師長的張靈甫後來出彩機會都不多。

在74軍抗戰中的大部分戰役裡,張靈甫都只是配角中的配角,只是在1945年湘西會戰時終於當上了第一配角。然而,無聊文人為了吹捧而編造的履歷中,這一系列戰役的主角似乎都變成了張靈甫,誰知道俞濟時、施中誠是何人?真可謂“貪天功為一人”。

位列前30名的抗戰名將們,有哪個無聊文人和X粉曾經去祭拜過?倒是排不上名的張靈甫,莫名其妙的香火從不間斷。

歷史的眼裡容不得沙子。所以說,如果要重排抗戰名將,至少要把74軍的前輩名將先排進去,一下就佔去了4、5位。被吹捧為“10大抗戰名將之一”的張靈甫,名次後加個0可能更符合史實。

然而,一些鼓吹“國民黨抗戰功績”的人,卻偏偏無視大多數國民黨抗戰名將,偏偏在一個張靈甫身上大做文章。無論是百度百科和媒體亮相,有關“抗戰功績”的描述,無人及得上張靈甫一個人。其實仔細審視一下,就會發現一個規律,上述排名前30名的國民黨抗戰名將,居然沒一個是在解放戰爭中戰死的。或者在抗戰殉國,或者內戰中被俘,或者起義,或者逃臺。整個解放戰爭中,軍銜較高的國民黨將領中,居然只有張靈甫等寥寥幾人算得上是“壯烈戰死”。所謂“國軍抗戰名將沒有死於抗日,反而死於內戰”這種戲劇性事件,符合條件的,還真沒幾個!也正是這種獨特性,張靈甫在一些人的眼中,歷史地位迥然“偉大”起來。這種“偉大”,並不是和抗戰功績成正比的,而是和打內戰的功績線性相關的。可見,某些人大張旗鼓高唱“張靈甫抗戰功績”,還不如說暗中歌頌內戰功績。這種歧視,造成大批國民黨愛國將領只因在內戰中不夠賣命,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媒體和無聊文人所無視,甚至連名字竟然都敢說“沒聽說過”!


血染戰旗紅


說個三國的吧,大家都比較熟悉——夏侯惇,一隻獨眼威風凜凜,一看就不是好惹的

夏侯惇作為曹魏第一大將,幹得最多的活就是運糧草

運糧草是一個肥差,一把手很容易肥私瘦公。曹操把願意這重任交給他,確實夏侯惇本人還是比較清廉的,他完成的還是比較好的。

當然夏侯惇的天賦一定是點錯了,身為一個將領,天賦居然是種田?!!

夏侯惇種田技術高超,還會興修水利!!這確定不是被軍事耽誤的農業專家嗎?

說起他的本職來,打仗確實不咋地········跟他弟弟夏侯淵比起來差遠了。現在講講他悲慘的戰績:

1、呂布襲擊兗州,夏侯惇急急忙忙跟呂布交戰,想證明一下自己。然後被自己人抓去做俘虜了

笑笑不說話

2、夏侯惇跟曹操去打徐州,結果負傷回家了

父精母血......疼疼疼!

3、打張繡,夏侯惇的青州兵兵變,控制不住

夏侯兄,你就做我的經驗包讓我上位吧

4、打劉備,還是打不過

哎,夏侯將軍,你還是回家種田吧,求你別打仗了

5、打漢中,居然被個書生忽悠

夏侯惇,你的政治覺悟呢?是曹指揮槍,不是楊指揮槍!!!

還好,夏侯惇最終一洗前恥,打敗了無人能敗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天生克猴子,嚇得猴子趕緊蹲了下來


銫媒體


徒有虛名的將領,在我看來非民國“五星上將”蔣公公常凱申莫屬!常公公早年出道於上海灘青幫大亨黃金榮門下,後入日本振武學堂學習,後在日軍中任弼馬溫之職,起名石田介雄!

後回國後結好孫中山,從而出任黃埔軍校校長,北伐時第一軍總司令,雖為軍人但其一生敗績無數,被白崇禧稱為“只夠當個步兵排長”,李宗仁也由衷地稱讚他“論治國治軍能力極低,唯玩弄權術天下第一”,在當時大多數人不認為常公公是個將領,覺得他更像個政客!

縱觀常凱申一生征戰,真可謂對手的吉祥物,本來手下打得不算壞,但他一插手馬上輸得慘不堪言,可謂亂軍引勝!

總之,作為一名所謂的“五星上將”,常公公可謂徒有虛名,若非共黨陳賡拚死相救,他早就在東征和北伐中掛了!





北國油桐


我敬佩張靈甫為抗戰做出的功勞,本文只是談對於評價他十大抗日將領到底合不合適!

歷史上徒有虛名的將領,實在是數不勝數。但是在中國近代史上面,我認為也有這麼一個徒有虛名的將領。那就是被人評為十大抗日將領的張靈甫,如果根據他的水平都可以排得上十大,那這個十大實在是太水了。

張靈甫的壽命雖然不長,但是一生中卻經歷過四次婚姻。原配夫人一直住在鄉下,根本就沒有幾個人見過,只是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存在。在當時封建殘餘下,可能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夫人為他守了一輩子的活寡。第二任妻子名字叫做吳海蘭,然而只是因為他開了一句玩笑,就被張靈甫當作是共黨槍斃。

殺人償命實在是最簡單的道理,想當年我黨當中也有一位將領殺了妻子,被毛主席直接指示按照法規來辦,結果給他槍斃掉。然而蔣介石出於黃埔學生的愛護,只是判處了他十幾年的監禁。最後也只不過是坐了兩三年牢,後來恰逢抗日戰爭爆發,他就出來戴罪立功去抗日。張靈甫從監獄出來之後,就立刻投奔到了剛剛組建的74軍。這是一支剛剛成立的部隊,不過他的底子比較好,是俞濟時的58師和王耀武的51師。當時是淞滬會戰的高峰時期,張靈甫出來之後,就擔任了51師的上校高參。這種身份放在古代,其實是屬於幕僚。

淞滬會戰作為抗日戰爭當中一場標誌性戰役,當然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其中比較讓人認可的是王耀武的51師,曾經在羅店打退日軍的多次立體性進攻。但是在後來的過程中,很多人把這場戰役都疊加在了張靈甫的身上。

說是305團團長張靈甫,為這次抵抗日軍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我承認他的抗日功勞不可抹殺,但是他從高參調任為305團的團長,都已經是1937年的10月份,然而這個時候羅店戰役在就結束了。所以說當年羅店戰役發生的時候,張靈甫還在辦公室裡面坐著,並沒有很多人說的參與到一線裡面去。


當然這些功勞也不是空穴來風就歸到他的身上,而是在他新任305團團長的時候,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曾親自帶著隊伍在第一線戰鬥。但是後面的戰役,基本上就沒有多少是比得上淞滬會戰那樣慘烈了。在上海淪陷後,張靈甫帶著自己的305團來到了南京。後來日軍很快趕到,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案件。

然而張靈甫要是在南京保衛戰拼死最後一刻,或者說接到上峰命令撤退也就罷了,關鍵是還沒打完就提前撤退了。在南京保衛戰裡面,張靈甫擔任的是守衛中華門。可是部隊在最後12日的死戰前,已經是11日提前坐船走了。而王耀武后來說張靈甫撤退,因為他是胳膊受了傷才走的。然而根據當時的部隊人員回憶,張靈甫並沒有受傷。

究竟有沒有受傷,是為什麼提前撤離。我們不是當事人,並不是很清楚,這裡就不多加討論。但是也有人說,別光說他在南京保衛戰表現,你跟我談談他在萬家嶺戰役裡面敢死隊的表現。之所以會有這個言論,是因為外界一直說在萬家嶺戰役當中,張靈甫多次帶著敢死隊衝在第一線。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萬家嶺戰役裡面,確實是組織了多次的敢死隊,但是當時305團的敢死隊隊長是新團長唐生海。戰鬥中重傷之後,接手敢死隊的也是代團長於清祥。而且在戰後傷亡統計裡面,也沒有出現張靈甫的身影。要是真的衝在第一線,這麼大的人物肯定有記載。

那麼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如何?肯定是有好的,但是也犯過極其低的錯誤。是在第二次的長沙會戰裡面,張靈甫暫時接手了58師師長廖齡奇的職務。因為在開戰前,廖齡奇回家省親就沒趕上。但是張靈甫在前往前線的路上,違背了常規而一路冒進。白天行軍竟然不做任何偽裝,結果被日軍發現,並進行了飛機轟炸。

廖齡奇的部隊死傷慘重,這個損失誰來揹著?後來廖齡奇的下場,除了他本人與他人的一些矛盾之外,也有一部分是這次張靈甫給他部隊帶來的損失。他的失誤,結果廖齡奇背了。但是也有人質疑了,為什麼你說他的能力不高,還屢次被升任?


首先是跟對了人——王耀武,王耀武是真的有本事,所以人家本來就可以屢次升任。而張靈甫跟了王耀武這麼久,再加上是天子門生黃埔出身,其他的人死的死升的生,所以很快就輪到了他。他還曾經被王耀武等人保送到了重慶陸軍大學深造,結果你看看他幹嘛了?

他的同班同學董其武回憶,張靈甫在重慶學習的時候,私自買了一棟700萬的別墅。還邀請他做客,在他的面前炫耀。結果他這個“土包子”受不了,很快就走了。而且別人都是帶著一個參謀,唯獨他帶了兩個。自己一天只上一節課,其他的都是參謀去。

人家王耀武自己辦餅乾廠,然後賺來的錢全部補貼軍用,他這裡倒是好。別人都在前線奮戰,他在這裡也不急不躁,吃香的喝辣的,甚至還娶了第四房老婆。不過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明明在重大學習,為什麼有人把雪峰山會戰的功勞歸到他的身上?


這件事情說的是雪峰山會戰,有人把58師的功勞歸到了張靈甫身上。但是當時58師師長是蔡仁杰,張靈甫可謂是人在重慶座,功從天上來。而更讓人矚目的,其實是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上面的表現。有人認為張靈甫之所以要堅守孟良崮,是因為他想用中心開花的戰術翻盤。

先不說中心開花的戰術,其實是他的智囊李運良提出來的。但是孟良崮是個石頭山,上面什麼都沒有,要是後面的支援來不及,完全會被困死在上面。而且真正實現我們中心開花戰術的,還是我們的六縱。面對著全國解放的大趨勢下,就算是王耀武也抵擋不了這種洪流,更不要說是張靈甫了。

所以張靈甫就是一個對家庭極其不負責任,生活作風不端正。在抗日戰爭時期,很多時候都是基層幹部。真正要是擔任抗日十大名將,實在是有點配不上。不過抗日就是有功,他的功勞我不否定,只是說配不上十大。


史之策


要說歷史上徒有虛名的將領,蔣介石的心腹愛將胡宗南絕對算一個。

胡宗南身上掛著的名頭真的是令人眼花繚亂,什麼“西北王”、“天子門生第一人”,哪一個都是牛氣的不行。但實際,胡宗南的戰績卻遠遠如他的名頭來的響亮。



有人說有著中原王之稱的湯恩伯名不符實,光從內戰的角度來看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在抗日戰爭的中前期,湯恩伯那也是實打實的虎將,讓日本人頭痛不已,甚至把湯恩伯列為天字第一號的對手。只是從抗戰後期的豫湘桂潰敗開始,湯恩伯突然就一瀉千里。


但是胡宗南比起來湯恩伯,更加的名不符實。整個抗日戰爭時期,胡宗南也就是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中露了一下臉,吃了幾場敗戰之後,就被蔣介石調到西北大後方修整,並把槍口對準了八路軍。也就是說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大家都在想著怎麼把日本人趕出去,胡宗南卻是在琢磨怎麼對付自己人。

蔣介石對於胡宗南寄予厚望,企圖用胡宗南兵團進攻延安,消滅八路軍。不過,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胡宗南的二十幾萬大軍被彭老總利用蘑菇戰術牽著鼻子走,幾次都是無功而返。沒辦法,胡宗南之好自己給自己編造了一場打勝仗,什麼殲敵5萬之類的。

不過,胡宗南敗仗一個接一個,但是職務卻是飛快的往上竄,胡宗南集團更是成為了蔣介石手下三大軍事集團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陳誠集團和湯恩伯集團,此三人被戲稱為陳胡湯)。


胡宗南之所以能爬的如此之快,一來他是蔣介石的浙江老鄉,二來他是黃埔嫡系,三來他很聽蔣介石的話。而這三個特徵正是蔣介石的主要用人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