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總是能聽到不少企業老闆、人事抱怨,這屆年輕人不好帶啊,一言不合就裸辭。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2名18~35歲的職場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2.5%的受訪職場青年“裸辭”過,49.4%的受訪職場青年考慮過“裸辭”,52.6%受訪職場青年稱身邊“裸辭”的人多。
可是,就只有裸辭嗎?君不見,各種996、247新型加班方式層出不窮,猝死過勞死屢見不鮮,能說這屆年輕人不努力嗎?那麼,到底是佛系還是拼命,怎麼回事呢?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可以先來看下日本的前車之鑑。日本有一“平成廢宅”之說,跟目前國內所稱的“佛系青年”比較相似,而“平成廢宅”有兩個主要的原因,1,階級固化。 2,社會福利,不高不低。總而言之,就是部分年輕人認為努力也看不到改變的希望,於是變得不喜社交,不喜工作,甚至連家門都不想出,過著低慾望的生活。
而在國內,首先,隨著社會經濟愈加多元化,互聯網又打破了以往話語權的單一性,對於成功的定義有了多元化的標準;
其次,固化日益嚴重,以往實現躍升的手段已逐漸失效,“努力而得不到回報”的例子頻出不窮,部分青年不再願意奮鬥;
再次,過去的三十年是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許多青年的父母順應時代的潮流,積累了一定的財富,青年即使不奮鬥也能保證生活;
最後,互聯網讓年輕人普遍獲取了大量知識,同時全方面地展示了社會現狀和結構,因此更多的人開始思考“to be or not to be”這樣的問題,質疑統一的宣傳和說教。
他們已經目睹了太多的反面例子。比如,年年有人猝死,職場“年輕用命換錢、老了用錢買命”。有些人為了公司嘔心瀝血,結果老闆只給畫餅不給加薪,裁員時連賠償金都不給。再比如,有些人辛辛苦苦攢200萬想買房,攢夠了發現房價已經漲到了600萬。
好在,這屆年輕人也並不是只有佛系,只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生長在物質基礎富足的時代,普遍對不合理要求的忍耐力比較低,放眼望去:
吃苦打拼每個月守著5000左右甚至更少工資的;
埋頭做事最後被坑一筆都不知道怎麼理論,默默離開的;
不分晝夜加班到眼睛吃不消,肩酸腰痛的;
奮鬥還是主流,只是越來越安逸富足的生活讓部分青年失去了動力,希望奮鬥精神永遠不會失去。
閱讀更多 影月劍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