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在歷史上是個好官嗎?為什麼張居正不用他?

維鳩盈之


海瑞是一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人物,核心的爭議就是:

海瑞是一個只講氣節的清流人物,還是具有治理能力的人?

傳統上認為海瑞是清官,現在很多人認為海瑞是一個眼高手低的庸官——於己有益、與民無利。

因此就來評說下海瑞。用題主的話來說,海瑞是一個好官嗎?

好官的標準一般有兩個,一是傳統廉潔奉公道德標準下的好官,即清官,但治下百姓享受不到多少好處,不過是官員享受廣泛的官聲和盛名;二是有治理能力的好官,即能臣,但這類的好官一般都有兩個缺點:1、不會廉潔;2、貪戀權位。

簡單說,第一種是自律,是自我約束,不會對其他人造成利益上的增減;第二種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共享類型。

那麼海瑞是哪一種類型呢?下面來詳細的看。


海瑞有治理能力嗎?

海瑞是清流,還是具有治理能力。對於這個問題,必須要從海瑞自己的事實行為,和奏疏中的思想去分析。但在具體分析之前,必須指正大家對海瑞的一些誤會:

1、海瑞反對程朱理學,尊崇的是陸九淵和王守仁的心學;

2、海瑞對朱熹是大力批判,海瑞只所以只考得舉人而非進士,原因就在於明朝是以程朱理學為標準進行科舉考試,試問批判程朱的海瑞能夠考取為舉人已經是難得——據說還是因為策論寫得好,考官大加同情分,才讓海瑞混了個舉人的功名。

3、知行合一是海瑞的做事標準——嚴格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做事,這是海瑞做人做事的標準。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不折不扣、直白行事的海瑞形象的根本原因和價值驅動。海瑞在去北京參加鄉試考進士時,就敢上書《平黎策》,以舉人的身份去提出自己的治理意見;以戶部主事身份上書嘉靖帝大名鼎鼎的《治安疏》。這兩件事都表現了海瑞的知行合一。


對海瑞是否具有治理能力的分析:

1、參加鄉試時提出《平黎策》。《平黎策》的內容,在《明史》中只點出主旨“開道置縣,以靖鄉土”,並無具體內容。但在《海忠介公全集》中收錄有。

《平黎策》是海瑞對如何平定海南島中的黎族叛亂的建議:

首先海瑞點出黎族叛亂歷史悠久:

“自國初以至今日,除戍守軍民兵截殺並整飭兵備道督兵鵰剿不計外,兩廣廵撫都御史上請弘治十四年徵儋州昌化縣黎,嘉靖二十年徵陵水縣崖州黎,嘉靖二十九年徵感恩縣崖州黎,凡三大舉矣!每舉調兩廣官兵十餘萬,費銀數十萬兩,前後屯兵防守,騷害居民或三年或四年後止,然竟不能使黎冦讋服,迄今刼村殺人無歲月無有”

然後是平定黎族叛亂的難點:

“黎冦稔知之習,竊卑笑之,是以大兵一退,即旋轉耕其田,處其地,數年生長積聚,仍前為州縣冦害,不少衰”

最後是海瑞的建議:

“臣嘗以為弘治十四年開道立縣,可無嘉靖二十年大徵;嘉靖二十年開道立縣,可無二十九年大徵;大徵後開道立縣,可無歲歲鵰剿、年年守戌”

2、《治安疏》雖然鼎鼎大名,但根本就是海瑞知行合一價值觀的反映,不能體現出其治理能力或治理思想。海瑞的這句話點出知行合一的要義:

“陛下將謂懸刑賞以督責臣下,則分理有人,天下無不可治,而修真為無害已乎?”

3、《改折祿米倉糧疏》是海瑞上疏隆慶帝要求把原本是供奉皇帝和大臣官吏祿米,用來賑災,發放給受災的百姓。

這雖然不是海瑞的創新,而且在嘉靖40年時嘉靖帝就把五府六部官吏的祿米拿去賑災。不過海瑞是將範圍擴大了,並不僅限在五府六部的官吏,而是要求將所有在京官吏的祿米全部拿去賑災。內容摘錄如下:

“除內府白熟米繫上用所需,臣不敢言矣,其祿米倉,諸臣隨朝米,並吏役、監生、樂舞生、天文生、醫生、儒士月米,伏乞皇上軫念江南今歲之窮,比照嘉靖四十年例勑,下該部複議,盡與改折。其折銀即部運官,同白熟米、齊觧留米,以濟江南之飢。折銀以濟諸員役之用。況祿米倉每歲約該米五萬九千石上下,大約每歲支放五萬四千餘五千。嘉靖四十四年,總督倉場侍郎張守直題奉欽依照漕糧一尖一平收兩平、放又加耗米二升為七升、除去三升腳米,尚有四升祿米隨收隨放,與漕糧久貯有消耗不同,以羨餘之積合支銷之存,計今五年矣。約可再足一年支放,皇上雖與盡折一年,舊米將盡,新米又登,又非缺然無米,可兼支也,事無窒礙可行”

4、《開吳淞江疏》、《開白茆河疏》、開黃浦江等這三個工程實事就不必說了。

5、《革募兵疏》是海瑞在隆慶年間出於為地方減輕軍費負擔而要求裁減因為倭寇而實行的募兵。摘錄如下:

“蘇、松、常鎮軍餉及應天等府恊濟銀,每年計該銀一十八萬九千四百二十八兩四錢四分九釐七毫四絲六微三纖一沙,並徽州府恊濟近給本地方用充兵費計每年一萬一千六百一十八兩四錢六分八釐,民以為厲有損於民而無絲毫補益者”

6、《治黎策》——這是海瑞考取舉人時所做的策論——也是讓他考到舉人的原因。摘錄如下:

“故愚生以為,今日之計不過堅持開十字道之心,固執立州縣之計而巳。自此之外,雖議之之盡其方,處之之盡其術,皆下策也。何者?昔之議者,謂盡獮其類為忍而究其所以為說。不過曰禁啇人之貿易,則黎無以為矢刄之資。夫利之所在,人共趍之,雖死有所不顧,而況於鐵首其戎者乎。是奸商,雖不可不禁,而有不容於盡禁者矣。不過曰禁軍民之迯亡,則黎無以深刼奪之毒。夫徭役不擾,俯仰足資,固有樂之者。況於州縣復為之毆,乎是迯亡,雖不可不禁,而有不容於終禁者矣。不過曰治土酋之刻削,則黎無以為變亂之。激夫讀書知禮義者,浚剝良民雖廉恥有所不顧,而況於土酋之無知者乎。是貪酋雖不可不懲而有不容盡懲者矣”

7、《海忠介公集》第八、九卷記錄了海瑞在淳安縣知縣時的對於官職、量田、築城等政務的見解和看法。

8、從《明史 海瑞傳》的記錄來看,海瑞巡撫應天半年,政績還是很不錯的

“吏憚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勢家朱丹其門,聞瑞至,黝之。中人監織造者,為減輿從。瑞銳意興革,請浚吳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賴其利。素疾大戶兼併,力摧豪強,撫窮弱。貧民田入於富室者,率奪還之。徐階罷相里居,按問其家無少貸。下令飈發凌厲,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竄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機告訐,故家大姓時有被誣負屈者。又裁節郵傳冗費。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頓,由是怨頗興。”

被免職時,當地的百姓:

“小民聞當去,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

從這裡可以看出,海瑞在巡撫半年的治理策略有:

1、吏治,肅貪,墨者多自免去;

2、財政,節用

,有勢家朱丹其門,聞瑞至,黝之。中人監織造者,為減輿從;又裁節郵傳冗費。

3、交通,興建工程,請浚吳淞、白茆;

4、土地,抑制兼併,素疾大戶兼併,力摧豪強,撫窮弱;徐階就被海瑞逼著退田給百姓。

從思想(海瑞奏疏),到政績(海瑞半年巡撫政績),都可以看出海瑞還是一個有治理能力的人。海瑞的知行合一,經常被誤會為程朱理學的迂腐。這是對海瑞很大誤會——這明明是他大力反對的東西,怎麼就被我們給誣陷了呢!


張居正為什麼不用海瑞

只要你對比著看《海瑞傳》和《張居正傳》,其實二人在整肅吏治方面都基本無差,沒有什麼區別,都是雷厲風行的開展,不留情面。

張居正在成為首輔進行改革時,有很多方面和海瑞所做的都基本相同:

整肅吏治,實行考核,即考成法,這在上文中就有提及;

清丈土地,實行一條鞭法。《海瑞傳》:

“故自為縣以至巡撫,所至力行清丈,頒一條鞭法。”

如此看來,張居正和海瑞基本差不多,在具體治理策略上,他們二人意見基本相同,都是陽明學派之人。

張居正不用海瑞的原因:

價值觀、性格有所不同不同。雖然張居正和海瑞都是陽明學派,但張居正在知行合一上,並沒有海瑞一樣貫徹到底,隱忍和世故是張居正得以成為首輔的原因。

海瑞在知行合一上做得非常的徹底。但張居正就不同:

“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測也。嚴嵩為首輔,忌階,善階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王甚賢之,邸中中官亦無不善居正者。而李芳數從問書義,頗及天下事。”

張居正在人際關係上就非常長袖善舞:嚴嵩和徐階兩面通吃;隆慶帝看重,就連隆慶帝身邊的太監和張居正關係也很好,甚至太監李芳還請教張居正。

可以說,如果海瑞有張居正的二、三分人際關係技能,內閣首輔的位置,未必就是張居正的。



綜述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海瑞是迂腐,多數都是因為關於他的野史或者流言所導致的。既然海瑞在擔任淳安知縣時曾經因婆媳矛盾而勸媳婦許氏改嫁、又禁止溺殺女嬰,在巡撫應天時又下令寡婦改嫁,你還會相信海瑞會因為女兒吃了別人給的一個饅頭而讓她活活餓死嗎?

注重細節,也是海瑞的一個特點,很具有秦朝時的法家治理特點。《革募兵疏》中對軍餉數量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

“一十八萬九千四百二十八兩四錢四分九釐七毫四絲六微三纖一沙”

事實上,用清官的標籤來描述海瑞,是誤會了海瑞。大多數的清官都是清流之人,沒有治理能力。

海瑞是清官之餘,更重要的他還是一個注重實務的人——因為知行合一是他的信仰,而非迂腐!

最後多說一句——要想了解真正的海瑞,還是去看《海忠介公全集》,這才是歷史上的海瑞的所做所想,真正的根源。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海瑞不得重用,很多人會說海瑞只是個噴子,為人迂腐,墨守成規,可以做清官卻不能做好官,所以張居正改革得不到重用。

拜託,你那是電視劇看太多了好嘛!海瑞從一個教書的到嘉靖末年徐嚴黨爭漩渦中心杭州當縣令,接著入戶部,兵部,最後官至應天巡撫,掌握大明朝最為富庶的環太湖地區。一個迂腐的,連應試科舉都沒過的人能做到步步高昇?人家在官場鬼精滑頭的很嘞。並且他還是早在隆慶年就支持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並在自己轄區推行的大臣。



換句話說,這麼一個懂的會做官,而且還清廉剛正,無遺力支持自己新政的人,簡直就是獨一無二的改革最佳人員,那為什麼張居正還不重用海瑞?其實這其中牽涉到的就是改革前夕的張徐黨爭,也就是關鍵人物徐階。

眾所周知,海瑞和張居正都屬於前內閣首輔徐階的人。其中張居正算是徐階的弟子,是徐階一手提拔上來的,所以張居正一直以來也都對徐階持弟子禮。



而海瑞則是當年徐階用來掰倒嚴嵩的利劍,並且嘉靖末年力壓降罪海瑞的聖旨,這才有他後來在應天大展拳腳。所以徐階對海瑞不僅有知遇之恩,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但是到了隆慶年,問題就慢慢來了。張居正主張改革,而徐階作為老一派則是堅定的"保守黨",這使得這師徒兩人在政策上產生分歧,最終引發了"張徐黨爭"。



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張居正贏了,徐階被革職歸隱。而伴隨著徐階的下臺,為了更好的把控整個朝政,徐黨也被清洗替換。由於救命之恩站隊徐階,併為徐階下臺鳴不平的海瑞,自然就落到了"不用"名單。

有句話說得好,朝政之上的用人,不求你多聰明多能幹,但求忠心不二,也就是寧用無能之輩,不用精明的非自己人。


三觀粉碎機


海瑞其人,不必過多介紹,正如一些戲劇所展示的那樣,對於人民來說,他是個好官。

他的為官經歷,百度即可搜到,他的政治生涯可以說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但他個人是有著缺點的,比如拒絕受賄,為此他和他的家人只能吃糠咽菜,過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這一點是他的缺點,但也讓人敬佩。

再比如他不知變通,對他來說,政治上的彎彎繞繞不存在,他就是現在說的“鐵頭”,他永遠履行職責內的事,政治的黑暗,他融不進去。

所以很顯然,在政治的漩渦中容不下他,張居正也沒法用他,因為張居正自己就來自於黑暗,用海瑞,海瑞絕不會記得他提拔的恩情,只會履行職責,所以只會傷了他自己。

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場上,我認為海瑞是個好官,他清正廉直,為民做主,其實這就夠了,至於說推動整個地區發財致富,海瑞自身的能力達不到,這沒法強求,也不能勉強。


解儒


海瑞,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個好官,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並不見得就非常有利。

他是一個十分清廉的官,在他的官宦生涯,除了黑就是白,並沒有緩衝的灰,就是因為如此,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海瑞都是以清廉著稱,他只懂得善惡,不會變通,當官期間也十分困難,行事也很極端,經常死諫,蹲過大牢,新君登基才放出來,這樣的官員,在我眼裡看來,於民是好的,於國就不見得非常有利了。

關於海瑞,讓我想起了宋朝的王安石,執拗,變法也是一意孤行,導致失敗,張居正這樣的變法者肯定會借鑑前人,怎麼敢用這樣的一個人呢?換作是你,你也不敢用吧。


揚眉的南石


用力過猛,情商低,死板,教條主義,不懂變通,直接了當不委婉!刻板,至剛,無所顧忌,不計後果!一心為民也要方法,一心捍衛王法也要顧全大局!爛攤子下猛藥只會死的更快!整個官場都會攪亂,官心不穩。從最後任上的應天巡撫就可以看出他的執政能力,所以不用,只能當楷模樹立!


迷霧夜行


海瑞就是個噴子,一事無成,靠噴皇帝得清名,這樣的人有什麼用呢?

就是因為噴皇帝,才有這高的名聲,並不是因為有什麼作為


南朝四百八十寺


我特別討厭這種典型的儒家士人。已經到了讀書讀傻了的地步。禮教罪人!為了一件小事情逼死自己幾歲的女兒,這是人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