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在历史上是个好官吗?为什么张居正不用他?

维鸠盈之


海瑞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核心的争议就是:

海瑞是一个只讲气节的清流人物,还是具有治理能力的人?

传统上认为海瑞是清官,现在很多人认为海瑞是一个眼高手低的庸官——于己有益、与民无利。

因此就来评说下海瑞。用题主的话来说,海瑞是一个好官吗?

好官的标准一般有两个,一是传统廉洁奉公道德标准下的好官,即清官,但治下百姓享受不到多少好处,不过是官员享受广泛的官声和盛名;二是有治理能力的好官,即能臣,但这类的好官一般都有两个缺点:1、不会廉洁;2、贪恋权位。

简单说,第一种是自律,是自我约束,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利益上的增减;第二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共享类型。

那么海瑞是哪一种类型呢?下面来详细的看。


海瑞有治理能力吗?

海瑞是清流,还是具有治理能力。对于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海瑞自己的事实行为,和奏疏中的思想去分析。但在具体分析之前,必须指正大家对海瑞的一些误会:

1、海瑞反对程朱理学,尊崇的是陆九渊和王守仁的心学;

2、海瑞对朱熹是大力批判,海瑞只所以只考得举人而非进士,原因就在于明朝是以程朱理学为标准进行科举考试,试问批判程朱的海瑞能够考取为举人已经是难得——据说还是因为策论写得好,考官大加同情分,才让海瑞混了个举人的功名。

3、知行合一是海瑞的做事标准——严格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做事,这是海瑞做人做事的标准。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不折不扣、直白行事的海瑞形象的根本原因和价值驱动。海瑞在去北京参加乡试考进士时,就敢上书《平黎策》,以举人的身份去提出自己的治理意见;以户部主事身份上书嘉靖帝大名鼎鼎的《治安疏》。这两件事都表现了海瑞的知行合一。


对海瑞是否具有治理能力的分析:

1、参加乡试时提出《平黎策》。《平黎策》的内容,在《明史》中只点出主旨“开道置县,以靖乡土”,并无具体内容。但在《海忠介公全集》中收录有。

《平黎策》是海瑞对如何平定海南岛中的黎族叛乱的建议:

首先海瑞点出黎族叛乱历史悠久:

“自国初以至今日,除戍守军民兵截杀并整饬兵备道督兵鵰剿不计外,两广廵抚都御史上请弘治十四年征儋州昌化县黎,嘉靖二十年征陵水县崖州黎,嘉靖二十九年征感恩县崖州黎,凡三大举矣!每举调两广官兵十余万,费银数十万两,前后屯兵防守,骚害居民或三年或四年后止,然竟不能使黎冦詟服,迄今刼村杀人无岁月无有”

然后是平定黎族叛乱的难点:

“黎冦稔知之习,窃卑笑之,是以大兵一退,即旋转耕其田,处其地,数年生长积聚,仍前为州县冦害,不少衰”

最后是海瑞的建议:

“臣尝以为弘治十四年开道立县,可无嘉靖二十年大征;嘉靖二十年开道立县,可无二十九年大征;大征后开道立县,可无岁岁鵰剿、年年守戌”

2、《治安疏》虽然鼎鼎大名,但根本就是海瑞知行合一价值观的反映,不能体现出其治理能力或治理思想。海瑞的这句话点出知行合一的要义:

“陛下将谓悬刑赏以督责臣下,则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修真为无害已乎?”

3、《改折禄米仓粮疏》是海瑞上疏隆庆帝要求把原本是供奉皇帝和大臣官吏禄米,用来赈灾,发放给受灾的百姓。

这虽然不是海瑞的创新,而且在嘉靖40年时嘉靖帝就把五府六部官吏的禄米拿去赈灾。不过海瑞是将范围扩大了,并不仅限在五府六部的官吏,而是要求将所有在京官吏的禄米全部拿去赈灾。内容摘录如下:

“除内府白熟米系上用所需,臣不敢言矣,其禄米仓,诸臣随朝米,并吏役、监生、乐舞生、天文生、医生、儒士月米,伏乞皇上轸念江南今岁之穷,比照嘉靖四十年例勑,下该部复议,尽与改折。其折银即部运官,同白熟米、齐觧留米,以济江南之饥。折银以济诸员役之用。况禄米仓每岁约该米五万九千石上下,大约每岁支放五万四千余五千。嘉靖四十四年,总督仓场侍郎张守直题奉钦依照漕粮一尖一平收两平、放又加耗米二升为七升、除去三升脚米,尚有四升禄米随收随放,与漕粮久贮有消耗不同,以羡余之积合支销之存,计今五年矣。约可再足一年支放,皇上虽与尽折一年,旧米将尽,新米又登,又非缺然无米,可兼支也,事无窒碍可行”

4、《开吴淞江疏》、《开白茆河疏》、开黄浦江等这三个工程实事就不必说了。

5、《革募兵疏》是海瑞在隆庆年间出于为地方减轻军费负担而要求裁减因为倭寇而实行的募兵。摘录如下:

“苏、松、常镇军饷及应天等府恊济银,每年计该银一十八万九千四百二十八两四钱四分九厘七毫四丝六微三纤一沙,并徽州府恊济近给本地方用充兵费计每年一万一千六百一十八两四钱六分八厘,民以为厉有损于民而无丝毫补益者”

6、《治黎策》——这是海瑞考取举人时所做的策论——也是让他考到举人的原因。摘录如下:

“故愚生以为,今日之计不过坚持开十字道之心,固执立州县之计而巳。自此之外,虽议之之尽其方,处之之尽其术,皆下策也。何者?昔之议者,谓尽狝其类为忍而究其所以为说。不过曰禁啇人之贸易,则黎无以为矢刄之资。夫利之所在,人共趍之,虽死有所不顾,而况于铁首其戎者乎。是奸商,虽不可不禁,而有不容于尽禁者矣。不过曰禁军民之迯亡,则黎无以深刼夺之毒。夫徭役不扰,俯仰足资,固有乐之者。况于州县复为之殴,乎是迯亡,虽不可不禁,而有不容于终禁者矣。不过曰治土酋之刻削,则黎无以为变乱之。激夫读书知礼义者,浚剥良民虽廉耻有所不顾,而况于土酋之无知者乎。是贪酋虽不可不惩而有不容尽惩者矣”

7、《海忠介公集》第八、九卷记录了海瑞在淳安县知县时的对于官职、量田、筑城等政务的见解和看法。

8、从《明史 海瑞传》的记录来看,海瑞巡抚应天半年,政绩还是很不错的

“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被免职时,当地的百姓:

“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从这里可以看出,海瑞在巡抚半年的治理策略有:

1、吏治,肃贪,墨者多自免去;

2、财政,节用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又裁节邮传冗费。

3、交通,兴建工程,请浚吴淞、白茆;

4、土地,抑制兼并,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徐阶就被海瑞逼着退田给百姓。

从思想(海瑞奏疏),到政绩(海瑞半年巡抚政绩),都可以看出海瑞还是一个有治理能力的人。海瑞的知行合一,经常被误会为程朱理学的迂腐。这是对海瑞很大误会——这明明是他大力反对的东西,怎么就被我们给诬陷了呢!


张居正为什么不用海瑞

只要你对比着看《海瑞传》和《张居正传》,其实二人在整肃吏治方面都基本无差,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雷厉风行的开展,不留情面。

张居正在成为首辅进行改革时,有很多方面和海瑞所做的都基本相同:

整肃吏治,实行考核,即考成法,这在上文中就有提及;

清丈土地,实行一条鞭法。《海瑞传》:

“故自为县以至巡抚,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

如此看来,张居正和海瑞基本差不多,在具体治理策略上,他们二人意见基本相同,都是阳明学派之人。

张居正不用海瑞的原因:

价值观、性格有所不同不同。虽然张居正和海瑞都是阳明学派,但张居正在知行合一上,并没有海瑞一样贯彻到底,隐忍和世故是张居正得以成为首辅的原因。

海瑞在知行合一上做得非常的彻底。但张居正就不同:

“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王甚贤之,邸中中官亦无不善居正者。而李芳数从问书义,颇及天下事。”

张居正在人际关系上就非常长袖善舞:严嵩和徐阶两面通吃;隆庆帝看重,就连隆庆帝身边的太监和张居正关系也很好,甚至太监李芳还请教张居正。

可以说,如果海瑞有张居正的二、三分人际关系技能,内阁首辅的位置,未必就是张居正的。



综述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海瑞是迂腐,多数都是因为关于他的野史或者流言所导致的。既然海瑞在担任淳安知县时曾经因婆媳矛盾而劝媳妇许氏改嫁、又禁止溺杀女婴,在巡抚应天时又下令寡妇改嫁,你还会相信海瑞会因为女儿吃了别人给的一个馒头而让她活活饿死吗?

注重细节,也是海瑞的一个特点,很具有秦朝时的法家治理特点。《革募兵疏》中对军饷数量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一十八万九千四百二十八两四钱四分九厘七毫四丝六微三纤一沙”

事实上,用清官的标签来描述海瑞,是误会了海瑞。大多数的清官都是清流之人,没有治理能力。

海瑞是清官之余,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个注重实务的人——因为知行合一是他的信仰,而非迂腐!

最后多说一句——要想了解真正的海瑞,还是去看《海忠介公全集》,这才是历史上的海瑞的所做所想,真正的根源。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海瑞不得重用,很多人会说海瑞只是个喷子,为人迂腐,墨守成规,可以做清官却不能做好官,所以张居正改革得不到重用。

拜托,你那是电视剧看太多了好嘛!海瑞从一个教书的到嘉靖末年徐严党争漩涡中心杭州当县令,接着入户部,兵部,最后官至应天巡抚,掌握大明朝最为富庶的环太湖地区。一个迂腐的,连应试科举都没过的人能做到步步高升?人家在官场鬼精滑头的很嘞。并且他还是早在隆庆年就支持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并在自己辖区推行的大臣。



换句话说,这么一个懂的会做官,而且还清廉刚正,无遗力支持自己新政的人,简直就是独一无二的改革最佳人员,那为什么张居正还不重用海瑞?其实这其中牵涉到的就是改革前夕的张徐党争,也就是关键人物徐阶。

众所周知,海瑞和张居正都属于前内阁首辅徐阶的人。其中张居正算是徐阶的弟子,是徐阶一手提拔上来的,所以张居正一直以来也都对徐阶持弟子礼。



而海瑞则是当年徐阶用来掰倒严嵩的利剑,并且嘉靖末年力压降罪海瑞的圣旨,这才有他后来在应天大展拳脚。所以徐阶对海瑞不仅有知遇之恩,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但是到了隆庆年,问题就慢慢来了。张居正主张改革,而徐阶作为老一派则是坚定的"保守党",这使得这师徒两人在政策上产生分歧,最终引发了"张徐党争"。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张居正赢了,徐阶被革职归隐。而伴随着徐阶的下台,为了更好的把控整个朝政,徐党也被清洗替换。由于救命之恩站队徐阶,并为徐阶下台鸣不平的海瑞,自然就落到了"不用"名单。

有句话说得好,朝政之上的用人,不求你多聪明多能干,但求忠心不二,也就是宁用无能之辈,不用精明的非自己人。


三观粉碎机


海瑞其人,不必过多介绍,正如一些戏剧所展示的那样,对于人民来说,他是个好官。

他的为官经历,百度即可搜到,他的政治生涯可以说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但他个人是有着缺点的,比如拒绝受贿,为此他和他的家人只能吃糠咽菜,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一点是他的缺点,但也让人敬佩。

再比如他不知变通,对他来说,政治上的弯弯绕绕不存在,他就是现在说的“铁头”,他永远履行职责内的事,政治的黑暗,他融不进去。

所以很显然,在政治的漩涡中容不下他,张居正也没法用他,因为张居正自己就来自于黑暗,用海瑞,海瑞绝不会记得他提拔的恩情,只会履行职责,所以只会伤了他自己。

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上,我认为海瑞是个好官,他清正廉直,为民做主,其实这就够了,至于说推动整个地区发财致富,海瑞自身的能力达不到,这没法强求,也不能勉强。


解儒


海瑞,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个好官,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不见得就非常有利。

他是一个十分清廉的官,在他的官宦生涯,除了黑就是白,并没有缓冲的灰,就是因为如此,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海瑞都是以清廉著称,他只懂得善恶,不会变通,当官期间也十分困难,行事也很极端,经常死谏,蹲过大牢,新君登基才放出来,这样的官员,在我眼里看来,于民是好的,于国就不见得非常有利了。

关于海瑞,让我想起了宋朝的王安石,执拗,变法也是一意孤行,导致失败,张居正这样的变法者肯定会借鉴前人,怎么敢用这样的一个人呢?换作是你,你也不敢用吧。


扬眉的南石


用力过猛,情商低,死板,教条主义,不懂变通,直接了当不委婉!刻板,至刚,无所顾忌,不计后果!一心为民也要方法,一心捍卫王法也要顾全大局!烂摊子下猛药只会死的更快!整个官场都会搅乱,官心不稳。从最后任上的应天巡抚就可以看出他的执政能力,所以不用,只能当楷模树立!


迷雾夜行


海瑞就是个喷子,一事无成,靠喷皇帝得清名,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呢?

就是因为喷皇帝,才有这高的名声,并不是因为有什么作为


南朝四百八十寺


我特别讨厌这种典型的儒家士人。已经到了读书读傻了的地步。礼教罪人!为了一件小事情逼死自己几岁的女儿,这是人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