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代长安失落之后,再无缘成为“都城”?

记忆斑驳旧时光-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封建王朝的演进史。总体上,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 ,自北向南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时间纬度上,历史发展到了唐朝,空间维度上,坐标定位到了长安,中国悠久的封建社会达到了最高峰。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天盛世”两个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的盛世场景。开创了自古仍为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大唐盛世。安史之乱之后,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唐逐渐走向衰落 ,随着政治经济的专心逐渐东移,辉煌的长安也走向了没落,这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之后的朝代以及它们的都城,都没有达到长安的历史高度。长安作为中国人的心灵图腾,永远代表了最强盛,最开放,最自信,最文明的中国。


建章未央


其实长安不再被统治者选为都城只是一个结果,事实上都城由长安向中原转移是历史的一个趋势。原因有以下几点:

01 吃饭问题

个人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原因。简单分析一下长安周边的地理情况吧,长安位于我国的第二阶梯,南边是秦岭,自身又位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可供粮食生产的土地只有渭河平原,关中平原,在在秦汉时期全国人口才几千万,人地矛盾还没有显现出来。

后来隋唐国家稳定统一,可以说是古代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人口也是蹭蹭蹭的往上涨。在加上环境的破坏,这里插上一句,黄土高原并非最开始就是今天的面貌,在古代其实也算树荣峻茂,后来树被砍的差不多了才出现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问题。

粮食不能自给,就只能从南方通过漕运来输送粮食(这里就牵涉到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问题。这里就不展开说啦)。其实隋炀帝开造大运河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去江南玩女人,漕运也是重要因素,要不怎么会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呢?



而且吃不饱饭的问题并不是唐之后才有的,魏晋时期就已经显现了,具体可以了解北魏孝文帝迁都(虽然北魏最初都城不是长安,但迁都原因里也有粮食不能自给这一条)。所以关中一发生饥荒,皇帝就会拖家带口的跑到洛阳住几天,不单单是旅游,最重要的是能吃口热乎饭。

到了唐以后,统治者不想这么折腾了,因为河道是需要常年维护的,否则会堵住,而且漕运也很麻烦。与其折腾自己,为什么不把都城定到离粮仓近的地方呢?

02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长安远离中原,又不通高铁,又没有高速的,一旦下面不听话,老大也没招啊。所以统治者就需要考虑迁都,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嘛。因为纵观中国古代,南方一心一意搞GDP,不瞎折腾,倒是北方多战乱,所以唐以后都城基本就定在中原一带了,这也是元明清都城在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提高自身安全系数

长安实际上不是那么安全,唐代安史之乱,唐玄宗不就是被安禄山史思明赶出长安了吗?所以出于防止后院起火,皇上能和媳妇能睡个安稳觉的角度考虑,都城也就不选长安了。

04 地缘政治

唐以前,关陇集团是一股很强大的政治势力。虽然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讲究君权至上。事实上也并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皇上只是董事长,而这些政治力量可以说是懂事了,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而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动乱后,这股势力被大大的削弱了。皇帝也就不那么受他们牵制了,这也是君权加强的一个表现哈。

综合这些原因,唐以后长安也就不是都城竞选城市里的香饽饽了,渐渐被统治者冷落。


我是观点君,喜欢记得点赞支持哦⊙∀⊙!


观点君


唐代长安失落之后,再无缘成为“都城”?那我们先简单回忆一下历史吧。

陕西,中华民族之发祥地,亦是炎、黄子孙繁衍生息最早最广的地方;

陕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数不清道不尽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英雄豪杰出自此地。陕西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当是;

长安,自周、秦至陏、唐,十三朝古都,何处能比?

长安,自古人才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唐诗兴起,可见一斑;

长安,内连中原,外通西域,内有肥沃之原野,外有秦岭作屏障,风水宝地也!

长安,古丝绸之路之始点,由此,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之意义不仅在历史,更在当今;

……。

然而,唐代长安失落之后,为何再无缘成为“都城”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原因,经济的原因,文化的原因,环境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建都者地域观念的原因。如: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洛阳,建都开封,开封离西安虽不是足千里,隔洛阳,与长安地域却有很大差别;

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安徽凤阳,建都南京,此时的南京,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皆在此建过都,已是六朝之都了,且南京离安徽近,风土人情亦相近;

元世祖忽必列定都燕京(北京市),改燕京为大都,內蒙与北京相近也!

明成祖朱棣由南京迁都北京,朱棣本是燕王!

満清入关建都北京,不言而喻。

古时,朝代之更替,都城之选择,实际是占地盘、扩势力:为己者建,为己者立,无二也!


方178866052


自唐代以后进入了五代十国、宋朝的时期,长安基本被其他政权包围或毗邻,一旦发生战争无法形成纵深,所以无法被确立成都城。元明清时期其内部的政治势力已经决定了长安都城位置的无缘。

自汉朝开始长安一直都被确立为都城的第一选择,所以长安多次被战火燃烧,汉长安至隋朝时已经彻底破败,隋唐兴建的都城也在后来破败,如果定都需要再次兴建修缮宫城。

自汉朝开始一直再向长安迁民充实城市,隋唐时期虽然没有大规模的迁移,但是人口是处于上升期的,因此长安附近的人口是处于全国密度最大的。这极大地消耗了土地潜力,加上气候条件的变化长安的耕地已经无法满足人口的需要。

从魏晋开始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至宋时期基本完成任务。经济重心的位置决定封建王朝都城的位置,所以长安在经济上失去了都城的条件。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战火的摧残使门阀世族渐渐地消亡,士族势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长安随着门阀世族的消亡再也没有兴起过强大的政治势力。


那一刻的对望


不是过去流行这么一句古语吗?长安虽好不是久留之地。这句话就充分印证了长安这个地方有好也有坏。长安在唐以前经历了十几个朝代建都,自唐以后历代帝王不在将长安定为都城的首选。而是选择其它地方,诸如燕京南京开封杭州等地方。都是根据当时封建帝王实地须要而选择建都。比如历代开国帝王手下都有能臣谋士,他们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看地脉风水。那个地方王气十足就那儿建都。比如明朝起初建都在南京,后来由朱棣迁都北京,这其中的关键人物是姚广孝起了作用。姚广孝的才能和刘伯温不差上下。有些地方过上若干年之后王气衰退了不适合建都,会容易引起国家不稳和动乱。历史上建过都城的地方有这么几个地方,长安,北京,南京,重庆,太原,城都,洛阳,开封,杭州,等地。


善缘善财


大致有两个原因:

一是自北周至唐朝,无论朝代更迭,统治集团全出自于关陇贵族,这个贵族集团的根基就在陕西一带,所以定都长安是无可厚非的。而唐朝之后,国家经历了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关陇贵族集团已经失去了他的统治地位,所以并不在长安建都了。

二是地域问题,其实不管是隋朝和唐朝统治者都认识到,建都于陕西是不足矣控制住中原大地的,因为古代交通并不便利,长安位于西北地区。对于中原的影响与控制有限,和平时期还好,一旦中原发生动乱就比较危险了。所以隋唐两朝都建有东都,如洛阳。洛阳位于河南,处于中原大地的中心,可以威慑东部地区,也能够对江南形成有力的控制。

所以在唐朝之后,各个朝代建都都不在定都于长安了,而是结个自己政权的性质以及政治部署来建都。如明太祖将都城迁到北京,就是为了对北方游牧民族形成震慑。


辰风起月落无声


唐朝开始,地球进入小冰河纪,全球气温骤降。关中平原原本气候温润,是鱼米之乡,从此变得寒冷干燥,再也无法供应长安这样的都会。再加上关中平原交通不便,外部资源只能通过人扛驴拉进入,运能单薄,甚至皇家都遇到食物短缺的问题,这才不得已迁都。而洛阳通过洛水,南方资源轻易以漕运载入,导致后世政治中心东移。


backorifice


朝代太多资源耗尽,生态被严重破坏,难以再承载大量人口。强盛的朝代都是丝绸之路畅通的时代,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贸易发达,唐后丝绸之路断了西安位置显得太偏西。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可以走水路,粮食够吃水陆交通方便。西安失去了都城的地位…


你是谁649


唐代以后经济最繁荣地区已经已经慢慢向江浙一带转移了,而长安作为国度太久,资源已经消耗殆尽,古人又不注意对资源的再生利用,所以长安在唐代以后已经变得不那么适宜了。


星空史话


1.经过周秦汉唐十三个王朝和五代十国站乱,关中地区的自然资源消耗殆尽,再无力承载一个王朝的更迭。2.鲜卑等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南侵,使得长安不再具有战略意义。3.长江以南地区自唐朝以来日具开发的比较成熟,不再是蛮荒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