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之外不買房!

注意!本次討論僅適用於投資性置業。

深圳作為這輪樓市啟動的龍頭城市,率先調整,時間已達21個月之久,橫盤越久,爆發力越大。

深圳之外不買房!

可這與當前的宏觀調控相左,也與全國樓市向下的發展趨勢相左,是不是說深圳在這輪調整中也將在劫難逃呢?個人以為,深圳在全國所有城市中的抗跌性將是最高的,沒有之一。

深圳之外不買房!

說此邏輯前,先說親身經歷吧。

本微2005年底在深圳第一次置業,2007年5月翻倍售出,花了一年半的時間,且掛牌時間僅僅2個月。

2007年3月置業北京,由於工作變動的原因,2010年出售北京住房,最終同樣翻倍售出,卻是在中介門店掛牌2年有餘。

2010年再次置業長沙,購置兩套住宅。期間因為生意失敗,掛牌出售房屋,有一套別墅最終虧損20萬利息出售,掛牌6年。

說這3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深圳的流通性最好,投資週期最短,如果不是限售,也許兩年就是一次投資週期。

深圳之外不買房!

如果在當下,我們為了抵禦人民幣的貶值趨勢,為了對抗貨幣被稀釋的可能,必須要投資房產保值升值的話,本微覺得深圳是最佳選擇地,即使全國樓市趨勢性下跌,我相信深圳依然是最抗跌的城市之一。時機不在當下,而在2019年8月前後。

深圳的城市發展面臨著百年機遇:

前海自由貿易區的設立,為深圳鑄就了創新力來源,各大科技公司紛紛落地深圳南山,總部效應日漸突出;

“9+2”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提出,深圳作為區域引擎城市,必將得到更多的發展機遇;

港珠澳大橋的落成開通,把香港、澳門與大灣區其他區域鏈接的更為緊密,香港來深圳置業的客戶將成為趨勢性選擇。

深圳之外不買房!

除開上面幾大宏觀方面的要素之外,還有以下微觀方面的邏輯支撐:

一、深圳土地稀缺,人口將近2000萬,供需矛盾一直都存在;

二、二次房改後,商品房比例僅為40%,市場供應的產品少了,供小於求,下跌的可能性比較低;

三、新房橫盤了21個月,這都是宏觀調控的結果,而真正最能反應真實性的是二手房走勢,二手房價格一直穩步上升,近期才出現微幅下跌;

四、相對內地很多城市而言,雖然深圳房價相對較高,但市民收入水平高,以及當地對地產投資的激情較為熱衷。

深圳之外不買房!

有別於內地這次的樓價走高,深圳是一邊上升,一邊伴隨著放量,尤其二手房的成交放量,而內地多個城市則是無量上升,若是回調,本微相信內地很多城市也會是斷崖式的,而深圳則是抵抗性下調。

最近陸續看到很多內地城市、環深城市來深圳拉客戶去看樓,部分置業者也蠢蠢欲動。

深圳之外不買房!

本微想說要是投資就最好放棄,因為還沒聽說深圳等一線之外投資房產賺了很多錢的,多數都是給銀行打工,流通很困難,根本找不到接盤的後來者。

如果你是養老,或者終極置業,這個到可以考慮,最重要是符合自己的需求即可。

不是說深圳樓市完全沒有風險,深圳樓市在全國各大中城市來看,資產是最安全的。如果你必須配置固定資產,只有深圳是最佳選擇。畢竟在下調趨勢明確的情況下,確保本金的安全性,比投資回報來的更重要。

歷史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