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善達:去槓桿應繼續 補充資本金可作為新方向

11月13日,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在2019《財經》年會上針對近日有關去槓桿的討論表示,應該繼續去槓桿,但對於怎麼去,要有新的考慮,債轉股只能作為一個手段,不能迷信,更不能將壓力都施加到銀行上。他建議,可以通過補充資本金來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

許善達指出,從企業的微觀數據看,很多企業息前利潤還不錯,但還息之後,利潤率顯著下降甚至為零。因此,與目前這種間接融資比重高、直接融資比重低相關連的高槓杆率,應該繼續下調。

“我認為,直接減債務是一個方向,補充資本金也是一個方向。”許善達說,“補充資本金這個方向,有幾個措施是可以考慮的,一是稅制改革,二是調整企業資本佈局。”

在稅制方面,許善達認為,可以繼續改革增值稅,將留底稅款改為退稅。他指出,按照歐洲增值稅制度,當每月銷項減進項,為正的時繳稅、為負的時退稅。中國在1994年參考歐洲開徵增值稅的時候,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因此採取了變通的做法,當銷項減進項為負的時候,不退稅,只反映在賬上,因此形成了留底稅款。

許善達說,隨著經濟發展,特別是“營改增”後,企業由投資引致的留底稅款的數量增長得比較快。企業購置設備的進項稅率16%、基建的進項稅率10%,這些預交稅款,只能在生產的產品售出才能對沖。在對沖之前,這些稅款實際上佔用了企業資金,留底規模對應相同規模的債務,企業需要為此承擔融資成本。

“如果退還企業這部分資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相當於降低了企業資產負債率,”許善達說,“這項改革我們已經做了嘗試,如果繼續深入推進,可以在去槓桿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

2018年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曾決定對部分行業進行一次性的留底退稅,包括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據國家稅務總局測算,截至2018年9月底,已實際退稅1148.5億元,其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退稅1061億元。

在企業資本佈局調整方面,許善達指出,實踐中,很多企業的資本佈局並不合理。很多國有資本還沉浸在一些不一定非要國有資本進入的領域,很多行業本來可以由民營企業做,但由於種種原因,卻有很多國有資本在經營。同時,有些領域只有國有資本才能做的一些事,民營企業或者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但在這些領域,國有資本卻嚴重不足,企業不得不借債經營,這些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因此很高。

“不光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也一樣,我們瞭解到,很多民營企業用股權質押融資後卻投資到一些與主業沒有關係的領域。”許善達說,“民企也可以調整佈局,退出和主業發展關聯度不大的領域,由此,他們的槓桿率也會有明顯降低。”

許善達強調,應該堅持“去槓桿”這個方向,這樣才能減輕融資成本,才能使得企業有一個正常的利潤率。間接融資比例過高,有很多原因,需要採取很多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協作,假以時日,還是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