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許善達:沒有落後的行業只有落後的產品 企業提高科技含量是轉型核心

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許善達:沒有落後的行業只有落後的產品 企業提高科技含量是轉型核心

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許善達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經濟改革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目前,新經濟的發展為各方提供了新的課題。

“各地為什麼都在搶人呢?說明現在經濟的科技含量增加了,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強了,(引進人才方面)我覺得成都市做得非常好。”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對記者表示。

5月19日,許善達作為“2018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與創新論壇”的主旨演講嘉賓,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的專訪,闡述其對稅制改革、宏觀經濟走向以及新經濟對整體經濟發展的影響的觀點。他表示,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各國之間經濟的競爭強度較以往提升,稅制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

稅制建設已成為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因素

NBD:您參與研究的《中外稅

》提出,稅制成為國際間的經濟爭力的重要因素,我國稅制改革應該把握什麼原

許善達:稅負問題既是個理論問題又是個實踐問題。從研究人員的角度來講,因為各國的稅制不同,所以要比較不同經濟體的企業稅負在理論上還需解決很多問題,我們過去在比較各國的企業稅負時一般是就單個稅種來比較,現在就企業稅負的國際比較還沒有公認的方法論,也沒有被公認的比較的結果。

但是企業有企業自己的比較方法,只不過就不單是比較稅負,稅負只是他們成本中的一部分,其他還包括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行政管理成本等。全球化發展到今天,對我們過去的稅收理論引起一些挑戰。以前講到稅收理論,其功能首先是為政府籌集財政收入,然後調節收入差距,包括居民收入差距、地區收入差距、行業收入差距等。

但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各國企業間的競爭強度較以往提升,稅制已經成為各國企業競爭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現在考慮一個國家的稅制建設,企業在這個稅制下的競爭力、稅制本身與其他經濟體相比的競爭力大小成為稅制功能裡的重要因素。

全球化的趨勢是不可能逆轉的。如果一個經濟體的稅制上述競爭力不夠,國民經濟就會萎縮,給政府籌錢、調節差距的資源就沒有了。所以我認為經濟發展是第一位的,其中提高稅制的競爭力是一個重要因素。

NBD:具體到稅種上,增稅作我國第一大稅種,其改革受關注,國家近期也有不少

作,比如要求按照三檔並兩檔方向調整稅率水平,從今年51日起下調一些行的稅率,您稅改革有何期待?

許善達:增值稅是1994年稅制改革最主要的一個稅種,受歷史條件限制,規範的增值稅制度不適應當時的國情,我們把規範的增值稅做了調整,實質上等於我們1994年出臺增值稅的時候,就已經明確了將來增值稅改革的方向一定是把這些不規範的因素在條件具備的時候改成規範的。

我認為改革已經走過了以下階段:首先是加強增值稅的徵管,1994年改革後到2001年,當時增值稅虛開發票的活動就非常活躍,把增值稅發票管住是重點。

然後是對增值稅改革的逐步深化。增值稅的改革分為兩大階段,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是一大階段,生產型的特徵是機器設備等資本的購進的東西不能抵扣稅款,改革後允許抵扣且稅率沒有提高,因為增值稅監管的力度大,流失的錢減少了,等於這筆收回的流失的錢給守法戶降低稅負,這一階段在2003年到2009年間完成。

營業稅改增值稅也是一大階段,這個過程由分為三個部分。首先,“營改增”在諸多討論中都是共識,但營業稅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收入,改革困難在於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係調整以及分工,最後以上海的現代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為試點,逐步在全國推廣,上海的解決方案就是,營業稅減稅的量由上海承擔,不要中央補貼,但是“營改增”之後的增值稅也100%給上海,這部分不涉及分稅制改革。上海試點以後,很快全國就分批跟進了。

第二階段,擴大“營改增”行業範圍,但此時遇到了營改增減稅給地方政府預算的壓力太大的問題,因此這部分改革的速度減慢了,但問題不在於稅制本身,“營改增”的方向是既定的,但需要分稅制調整,2016年5月1日起,所有的營業稅都改成增值稅。增值稅在中央地方之間改為50%和50%分成了。

“營改增”下一步深化改革就是留抵退稅改為退稅,這部分改革幾年前已經開啟。留抵稅款制度對先進製造業和高科技研發企業負面影響較大,國務院今年已經決定了,先進製造業和高科技研發的現代服務業、研發的企業要實行留抵稅款改為退稅。這些改革方向已定,要根據國民經濟整體發展和預算平衡的要求分階段實施。

企業要放棄靠盲目搞房地產、炒股票的發展方式

NBD:我國大力展新經濟,此前國院常提出,

製造等先製造、研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網企在一定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
予以一次性退。此次留抵稅款調對經濟展有何極作用?

許善達:只有當生產型轉消費型改了,營改增也改了,留抵稅款這個問題才能夠提到日程上來。高科技、重資產企業投資的規模非常大,投資後形成生產能力的時間較長,因此在投資期間,沒有銷項、全是購進,這樣留抵稅款相當於是個預繳的稅,這對於高科技、重資產的企業發展形成了佔壓企業資金的問題。

先進製造業、高科技的研發企業是我國經濟轉型戰略最鼓勵支持的領域,國務院今年已經決定,先進製造業和高科技研發的企業要實行留抵稅款改為退稅,從個別企業變成了行業。當然改革也有難度,我們生產型改消費型花了6年時間,營改增花了4年時間,留抵稅款制度改革也得一步一步往前推進,因為想改成退稅是需要資源的,那是真金白銀。

NBD: 中國未來經濟增速有何看法?

許善達:我認為中國的增速還會保持一個不錯的速度。現在我們國家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節點,也就是一個轉型的節點。我們國家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發展經歷了兩個主要的時間段,一個時間段就是我們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依靠“三低”,即勞動力成本低、資源成本低、環境成本低,與發達國家形成互補關係,一部分發展紅利,這種發展,以加入WTO為代表,就是我們更融入全球化的格局中。

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調整,我國也面臨這樣的調整。我認為過去依靠“三低”發展的方式,不能持續下去了,同時我們要解決不能再靠提高槓杆率,特別是不能靠實體行業都去盲目搞房地產、炒股票這樣的發展方式。要鼓勵我們的企業增加經濟中的科技含量,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一個行業是所謂的科技落後的行業。只有你的生產方式是落後的,你的這個產品是落後的,每一個行業都可以提高裡面的科技含量。

NBD:人工智能、新零售等新產業業態正在崛起,您如何看待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許善達:我認為這些東西都屬於科技含量比較大的,但是在技術上還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其實國家的方針非常明確了,各地為什麼都在搶碩士、博士、院士,因為經濟增長需要這些人來提高經濟的科技含量,我認為成都市做得非常好。

我們中國現在面臨著這麼一個重大的轉型關口,這個關口對我們所有的企業都是相當嚴峻的時刻。企業的生命力在於能不能來找到未來發展的科技含量空間。製造業企業要放棄搞房地產、炒股票這一類的發展方式,而是要集中資源在主業裡,加強研發來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這既是企業發展的空間,也是我們國家整體發展的一個空間。能夠擁有資源、獲得科技含量提升的企業,將來會在競爭中間取勝,如果找不到空間,或者找到空間卻沒有把錢、資源投進去,那今後很有可能是被市場所淘汰。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