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堅持去槓桿方向,財政措施如何助力?

經濟增長面臨挑戰之際,“去槓桿”引發一定的爭議。有專家認為經濟增長和槓桿率正相關,也有建議認為不應該再提“去槓桿”,或者用“穩槓桿”。

對此,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明確表示,應該堅持去槓桿方向。

2018年12月28日,2018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行。在“高質量發展與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題研討中,許善達與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溫信祥,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共同參與探討。

為何應當堅持“去槓桿”?許善達表示,我國企業間接融資比例約2/3,直接融資比例僅1/3,間接融資比例較高。而英國間接融資比例僅20%左右,美國間接融資僅1/3左右,我國間接融資這麼高比例的結構肯定需要調整。此外,金融行業、房地產行業利潤率遠超製造業利潤率,製造業企業盈利水平很低,有的甚至虧損。金融業利潤率高跟槓桿率高低也有關係,這也是調結構要考慮的問題。所以建議要堅持去槓桿。但許善達指出,一定要堅持去槓桿這個方向,但並不是說靠行政、指令性的計劃去槓桿。

如何去槓桿?

一個主要措施就是債轉股,讓金融機構、銀行或者基金債轉股。債轉股減少了企業負債了,增加了資本金。這確實是措施之一,一些企業可以實行債轉股,但是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的原則來開展。

許善達指出,僅僅靠金融機構“債轉股”來實現“去槓桿”是不夠的,還有兩個措施可以採取。

一個是財政措施。倒不是說減稅,減稅當然是增加利潤,降低成本,是另外一回事。許善達指出,現在已經有一個國務院做出的決策,就是企業的留抵稅款改為退稅。3月下旬國務院召開會議推出。2018年做了一千多億,財政部下發文件,要求各地稅務局把一千多億的留抵稅款改為退稅。

許善達指出,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1994年我們的稅制就有這個缺點。本來按照規範的增值稅,應該是每個月核算以後,銷項大於進項就交稅,銷項小於進項就退稅,這是規範增值稅的一個制度。但是1994年當時政府沒有這個財力,所以就搞了一個留抵,我不給你退,等什麼時候有了銷項再來對沖。

等於是一個預繳稅款的辦法,企業就要提高槓杆率,因為他要借錢,要支付融資成本,等於有一筆沒有支付成本的債權。企業什麼時候能拿到這錢,你有銷項了,再來對沖。在營改增以後,這一方式給企業提高槓杆率,增加融資成本的負擔就比原來重得多了。因為現在不光買設備,搞基建、蓋廠房也有增值稅,屬於進項。這個問題對於企業的槓桿率提高是起了作用的。

在已經明確政策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完善?許善達表示,應當再明確幾項實施中的制度。

第一,投資引起的留抵稅款應該優先於以流動資金購買原材料的留抵稅款

第二,在投資裡面應該更優先於設備的購進。因為有些企業是靠購買新設備改造來提高生產水平,提高技術含量,所以即使是在投資裡面,在設備形成的留抵稅款,和基建中,應該更多優先考慮設備的購進形成的留抵稅款優先退稅。

第三,在企業的選擇上,應該優先考慮高科技重資產企業。

這類企業有兩個特點,一是資產投資時間比較長,一般要投資好幾年,而形成生產能力又好幾年,所以這些企業的槓桿率高、融資成本高,這些企業的負擔要比一般的企業要重。而且對經濟發展來說,如果一個高科技重資產企業投資完成了,生產能夠正常運行了,它能夠帶動的其他的產業鏈數量就比較大,要一般的企業,即使給他解決了,他自己的負擔減輕了,融資成本降低了,但是對產業鏈的影響比較小。

這個政策對降低槓桿率有作用,怎麼樣把這個作用發揮得更大,讓那點財政資金能夠在去槓桿,而且對整個經濟發展正面作用更大的話,應該按照這三個順序,首先選擇高科技重資產企業,第二在留抵稅款裡面優先選擇投資形成的留抵稅款,第三在投資裡面要優先選擇設備形成的留抵稅款。按照這麼一個順序來安排這項工作的話,對去槓桿的效果,對於整個經濟帶動的正面影響就會比較大,這也是去槓桿的一個措施之一。

另一項措施就是要調整資本的佈局。許善達指出,近幾年很多企業融資後沒有完全去做主業,沒有搞科技研發。本來主業是製造業,融了資以後甚至拿股權進行抵押去搞證券,搞房地產,都是非主業。這樣一個方向就不應該鼓勵。應該鼓勵的是,即使有融資需求,應該投入你的研發,投入你的科技創新。所以

現在企業應該調整佈局,從非主業的、房地產等退出來,退出來就可以降低槓桿率了。

不光國有企業有這樣的現象,有些民營企業也有這樣的現象。前不久股權質押導致很多企業要爆倉,跌破平倉線,有的企業質押融資做研發,但也有一些融資搞房地產去了。我們要集中到主業上去,這個佈局調整不管對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槓桿率,減少融資成本。

特別是國有企業,還有一個跟民營企業不一樣的地方,有的國有資本分佈很不均衡,有一部分國有企業確實是需要國有資本來投入,來經營,但是這個國有資本的量不足,槓桿率很高要靠借錢,搞主業也得借錢。有一部分國有資本還處在完全可以由民營企業來做,國有資本可以不做的事情。所以調整資本佈局,除了企業本身的佈局調整以外,對於國有資本來講,作為國資委或者作為政府,還可以把一部分國有資本從跟國計民生關係不大的地方,民營企業完全可以經營的地方退出來;退出以後注入到國有資本一定要幹,有的民營資本不願意幹或者幹不了的地方,那些國家又必須要乾的,注入到這些領域,解決財政新增資本金的不足。

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通過調整佈局也可以降低一部分槓桿率,這樣的話,整個國民經濟槓桿率降低以後,融資成本減少,對整個經濟發展就能夠比現在更健康一點。

許善達指出,債轉股、留抵稅款改退稅、調整資本佈局等三種措施可以協同進行助力去槓桿。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