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的前世今生

火锅的前世今生

今年5月26日百度糯米发布了《2017百度糯米火锅大数据》,数据显示15%的餐饮消费流向火锅品类。毋庸置疑,火锅已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美食”。火锅是一个在中国有巨大群众基础的美食,自由的做法百变的口味都让人们赞不绝口。特别是到了秋冬季节天寒地冻,三五好友围炉聚炊,百味都消融在锅中何其的快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火锅的前世今生。

火锅的前世今生

(中国最早西汉火锅实物,海昏侯墓出土)

火锅作为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最早叫做“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火锅的起源最早能追溯道商周时期,我们熟悉的鼎被认为是最早的煮火锅的器具。商周时,进行祭祀活动,需“鸣钟列鼎”,将牛、羊等扔入鼎中,将之煮熟,分食。

火锅的前世今生

(五熟釜)

三国时代出现了“五熟釜”,一个锅分为5个格子,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与现如今的鸳鸯锅有异曲同工之妙。

演变至唐朝,火锅被称为“暖锅”。 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吃火锅的情景。

到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在整个火锅历史的演变上,描写火锅最为传神的是南宋时代,著名词人林洪撰写的《山家清供》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游武夷六曲,访止止师,遇雪天 ,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侯汤响一杯后 ,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汤、摆熟、啖之,及随宜各以汁供。”林洪照做,将热汤中的肉片反复拨动,而肉片色泽宛如云霞,便将此佳肴取名为“拨霞供”,并作诗云:“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

火锅的前世今生

到了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元世祖忽必烈喜欢吃火锅。有一年冬天,部队马上要开拔,忽必烈却突然想吃羊肉,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之,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吃了后赞不绝口。后来,忽必烈当上了皇帝还对这道菜念念不忘,并赐名为"涮羊肉"。

相传,明代文学家杨慎小时候随其父杨廷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的酒宴。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联,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嘱对,大臣们顿时个个面面相觑。此时,年少的杨慎悄悄地对父亲吟出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其父遂把儿子的对句念给皇上听,皇上果然龙颜大悦。

火锅的前世今生

千叟宴

到了清代,火锅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多是山鸡等野味。清代乾隆皇帝也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吃的正是火锅。全席共上火锅1550余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到了清末道光年间,巴蜀地区的纤夫为果腹,将肉配以花椒、辣椒等煮食,后又发现这样吃能够驱寒、祛湿、补中益气、解毒、善脾胃,于是越发用心研究配料与烫食方法,几经流传竟成为了巴蜀一绝。

到了近现代,人们对火锅的热情依然不减。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在《胡适先生二三事》中,就描写了对胡适夫人亲手烹制的火锅的偏爱之情:“一个大铁锅,口径二三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还有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火锅的前世今生

(老北京火锅、潮汕牛肉火锅、重庆九宫格火锅、串串火锅)

现如今,中国的火锅衍生出了各种派系,北派有老北京火锅,内蒙肥羊火锅,东北白肉火锅,山东肥牛火锅,羊蝎子火锅,羊汤火锅等。南派火锅则分为川系、粤系、云贵系和江浙等系。川系火锅,包括四川火锅、鱼头火锅、串串火锅、重庆火锅等,以麻辣鲜香著称,是中国最主流的火锅派系。粤系火锅,有海鲜火锅、潮汕牛肉火锅、猪肚鸡火锅、豆捞等。云贵系火锅有云南的菌菇火锅、腊排骨火锅、黑山羊火锅等。江浙系火锅,包括菊花暖锅、一品锅、三鲜火锅等。

火锅的前世今生

(日本寿喜烧、韩国部队火锅、泰国冬阴功火锅、瑞士芝士火锅)

不止是中国人热爱火锅,日本、韩国、泰国都有了适合当地人口味的特色风味火锅。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也都出现了火锅的身影。

火锅的前世今生

看完这些,有没有一种想飞奔至火锅店饱餐一顿的感觉呢?但是,小亿要提醒大家,火锅虽味美,但在吃火锅时要注意卫生,讲究科学。不要把菜从锅里捞出来就吃,否则易烫伤口腔和食道的黏膜。不等火候烧开就吃,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哦。

龙亿惠品:品质生活引领者,现代生活风向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