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的油条情结

油条可算是中国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食物,东西南北中,各地的油条大同小异。但即便是细微的差别,在文人眼中往往就包含了特别的意味。

中国文人的油条情结

写作中的沈从文

1982年初夏,沈从文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湘西凤凰。故乡的山水田园依旧那样宁静清幽,故乡的风味小吃也依旧那样别具一格。据黄永玉回忆,“早上,茶点摆在院子里,雾没有散,周围树上不时掉下露水到青石板上,弄得一团一团深斑,……”沈从文一边静静地喝着豆浆,一边称赞家乡的油条小而好。

中国文人的油条情结

迷你小油条

梁实秋平生也爱吃油条,先前在大陆,后来到了台湾,烧饼油条一直是他常吃的早点,但台湾的油条不够脆硬。走南闯北几十年,梁实秋在饮食方面见多识广,他也介绍过北方的烧饼油条,可谓花样繁多:烧饼可以分为螺蛳转儿、芝麻酱烧饼、马蹄儿、驴蹄儿等,油鬼则有麻花儿、甜油鬼、炸饼儿等几种。“螺蛳转儿夹麻花儿是一绝,扳开螺蛳转儿,夹进麻花儿,用手一按,咔吱一声麻花儿碎了,这一声响就很有意思,如今我再也听不到这个声音”。

中国文人的油条情结

梁实秋与胡适在台湾

梁实秋喜欢听油条压碎的声音,这是一种趣味。但是,这种趣味在张爱玲看来却是一种恶趣。张爱玲对于食物口感的追求几乎达到了极致,细腻的味觉用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来,十分难得。比如“大饼油条同吃,由于甜咸与质地厚韧脆薄的对照,与光吃烧饼味道大不相同,这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有人把油条塞在烧饼里吃,但是油条压扁了就又稍差,因为它里面的空气也是不可少的成分之一。”

中国文人的油条情结

油条夹烧饼

周作人津津乐道的是另一种做法:“先将原本两折的油条扯开,改作三折,在熬盘上烤焦,同时在预先做好的直径约二寸,厚约一分的圆饼上,满搽红酱和辣酱,撒上葱花,卷在油条外面,再烤一下,就做成了。”

中国文人的油条情结

油条加葱酱烤过更好吃

周作人认为,饼包油条,油条绝对是主角,饼则是配角。油条的价格是二文,葱酱和饼只要一文。他还指出,这种吃法的特色是油条加葱酱烤过,香辣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