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武俠、諜戰……西方讀者究竟青睞怎樣的中國文學?

全球最大的書展——法蘭克福書展已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落下帷幕。在回顧今年書展上的新聞時,我們發現,來自中國的作家們正在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一股文學“中國風”正在席捲西方出版市場。

在書展開幕之際,全球讀者都聽到了這陣風吹過的聲音——當地時間10月9日晚,法蘭克福書展正式隆重揭幕,在這場全球出版人齊聚的盛會上,書展官方把舞臺的中央留給了中國作家麥家與他的作品《風聲》。

科幻、武侠、谍战……西方读者究竟青睐怎样的中国文学?

“麥家之夜”吸引了20多個國家的近百位出版人到場

這場名為“麥家之夜”的活動不僅是今年法蘭克福書展的首場重點活動,也是這一老牌書展在其70年的發展歷程中第一次為中國作家舉辦專場主題活動,來自20多個國家的近百位出版人、翻譯家,代理商,媒體人“聞風而動”,在現場見證《風聲》國際版權發佈的重磅消息。當晚《風聲》的英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土耳其語、芬蘭語5個語種的版權輸出塵埃落定,也與德語、西班牙語、法語、荷蘭語、希伯萊語、羅馬尼亞語、韓語等十餘個語種的出版方達成了合作意向。

作為“麥家之夜”上引人注目的亮點,《風聲》英文版權被 “宙斯之首”(Head of Zeus)出版社簽下。成立於2012年的 “宙斯之首”致力於“呈現漂亮的圖書和精彩的故事”,尤其擅長推出科幻、推理等類型小說,曾於2017年曾獲得“英國最佳獨立出版社”的榮譽。對於這家出版社,關注中國文學走出去的讀者可能不會陌生,因為它正是英文版《三體》的出版方。在“麥家之夜”現場,“宙斯之首”代表Laura Palmer表示,過去依託來自中國的《三體》,“宙斯之首”成功打造了一個科幻文學的市場。面對中國最具暢銷潛力的麥家和他的《風聲》,他們有信心再造《三體》的成功。

為什麼是麥家?為什麼是《風聲》?有海外出版人稱,此番《風聲》受到一致追捧,與麥家本人此前在西方圖書市場上的熱度不無關係。據麥家的海外版權代理譚光磊回憶,這股“麥旋風”並非是頭一次在歐陸颳起——早在2014年,麥家的長篇小說《解密》就成為了當年倫敦書展的明星書。迄今為止,作為麥家第一部被外譯的作品,《解密》已經累計出版了33個語言的版本,並獲得了多家西方主流媒體的高度評價。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將其評為“2014年度全球十佳小說”。

法蘭克福書展與麥家的緣分也始於《解密》。三年前麥家攜德文版《解密》登陸法蘭克福,這部被譯作“榮先生的命運與才華”的作品一經面世便引起了德國文壇的轟動,前柏林文學會主席烏里·亞涅斯基把《解密》與君特·格拉斯的《鐵皮鼓》作比,稱其為一部值得大力推廣的作品。三年間,法蘭克福書展始終關注麥家,得知《風聲》海外版即將推出的消息,書展官方與德國專家共同向麥家發出邀請,並提出為麥家舉辦專場活動“麥家之夜”。為何麥家能獲得全球最大書展的青睞?對此法蘭克福書展方面表示:一個國際化的作家、一部國際化的作品,應當在國際書展上讓更多國家的更多出版人共同看到閃光點,讓他們一起探討如何讓它更好地走近各國的讀者。

科幻、武侠、谍战……西方读者究竟青睐怎样的中国文学?

《解密》部分海外版本封面

《風聲》與《解密》並不相同。《解密》講述的是一個數學天才的成長秘史,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變遷更多潛藏在幕布背後。而想要理解《風聲》心理戰背後的重重天機,1942年神州大陸上國共日偽多方勢力間的複雜關係是繞不開的關鍵節點。對此長期致力於把中國文學帶向世界的譚光磊也表示,雖然《風聲》是一部他個人非常鍾愛的作品,對麥家作品的文學質量他也有絕對的信心,“但我還是有點擔心(《風聲》的)歷史文化背景對西方讀者來說不是那麼容易進入。問題不在於麥家有沒有準備好走向世界,而是世界有沒有準備好閱讀和理解麥家。”

科幻、武侠、谍战……西方读者究竟青睐怎样的中国文学?

版權代理人譚光磊,“麥旋風”背後的重要推手

作為版權代理人,譚光磊突出的方法論是步步為營,他認為版權輸出要更能引起目標讀者的共鳴的作品做起,把單本書的影響力做到最大,而不是要求外國出版人為作者的所有作品買單。在《解密》破冰出海,並最終在全球掀起一股風潮之後,譚光磊認識到,屬於《風聲》的時機也成熟了。

“已經有了《解密》的基礎,喜歡麥家的外國讀者和出版人就更有動力、也更願意去了解《風聲》相對複雜的歷史文化背景。”譚光磊表示。他還指出,《風聲》的故事內核是秘史推理,也是一個“羅生門”式的多視角故事,這些都是西方讀者熟悉的元素,“但麥家的筆法又與西洋作家截然不同,這樣‘熟悉中帶著陌生’的感覺,正是文學的引人入勝之處。”

《風聲》是前不久剛剛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大獎”的翻譯家米歐敏(Olivia Milburn)與麥家的第三次合作,米歐敏精準、生動的翻譯被視作麥家作品得以一炮而紅的重要原因,由她翻譯的《解密》《暗算》曾被《經濟學人》雜誌贊為“翻譯界的瑰寶”。而她也認為,《風聲》和《解密》《暗算》不同,“這是一個所有證人都在撒謊的犯罪故事。”米歐敏說,“英語讀者可能不熟悉歷史背景,但我認為這不是很重要——因為它本身就一個謎題,讀者會沉浸其中,尋找答案。”

科幻、武侠、谍战……西方读者究竟青睐怎样的中国文学?

剛剛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大獎”的翻譯家米歐敏

西方讀者青睞怎樣的中國文學?

備受法蘭克福書展青睞的中國作家不獨麥家一人——科幻作家劉慈欣於當地時間10月13日亮相書展現場,出席多場重要活動。其代表作、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第二部《黑暗森林》德文版也將在書展期間與讀者見面。

2015年憑藉《三體》拿下世界科幻大會雨果獎後,劉慈欣的作品在全球範圍內大放異彩,其中德國是反響最熱烈的國家。2016年,《三體》(第一部)德文版出版,並獲得科幻作品大獎Kurd Lasswitz Preis的最佳翻譯小說獎。一位書評家曾在德國電視一臺的節目中霸氣推薦:聽我的沒錯,讀《三體》吧!《法蘭克福匯報》稱它“引領了當代幻想文學的發展方向”。《斯圖加特報》則稱《三體》呈現出的宏大視角將現代科學與中國歷史、人類的面臨的深淵與純粹的烏托邦結合起來。

科幻、武侠、谍战……西方读者究竟青睐怎样的中国文学?

劉慈欣《三體》系列德文版封面

德國著名漢學家米夏埃爾·卡恩-阿克曼說,大多數中國作家在德國甚至整個西方並不為人所熟知,但劉慈欣是個例外,不僅在英語世界,在德國也是大家認可的非常重要的科幻小說家。他的科幻小說引起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共鳴。

在被問到是否想到《三體》會在西方引起轟動時,劉慈欣坦承,當初把《三體》翻譯成英文,只是想讓英語世界知道中國也有科幻小說,而對於今天的市場反響,作家表示:“的確出乎我的預料。”

除了麥家和劉慈欣,還有一位重要華文作家在今年引起了西方出版市場的轟動,那就是金庸。金庸的武俠作品在華語世界影響深遠,卻始終沒能被系統譯介至西方市場。而在今年年初,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宣佈將出版英文四卷本《射鵰英雄傳》,並面向全球發行出版了第一卷《英雄誕生》(Hero Born)。這是這部武俠小說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科幻、武侠、谍战……西方读者究竟青睐怎样的中国文学?

今年年初,《射鵰英雄轉》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該書譯者、瑞典姑娘安娜·霍姆伍德表示,金庸的作品裡有俠肝義膽、江湖情仇,是全世界讀者都喜歡的內容。她十分看好中國武俠小說在英文圖書市場的前景。據悉,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還將陸續出版《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英譯本。

從《三體》《射鵰英雄傳》,到《解密》《風聲》,如今一大批在中國擁有深厚讀者基礎文學作品紛紛進入國外出版社的視野,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法蘭克福大學文化學者託斯滕·羅格爾認為,中國書籍是中國軟實力的象徵,出版界颳起的這股“中國風”,也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標誌。

也有論者指出,近年來在中國的文學走出去的浪潮中,類型小說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排頭兵。隨著中國在經濟、科技、文化、軍事領域崛起,西方對中國的一切充滿著興趣。相比嚴肅文學,科幻、武俠、諜戰小說中所勾勒的中國的文化、蘊含的中國式幻想、刻畫的中國式英雄,正在成為全球讀者重新認識中國的窗口。

正如托爾斯泰所言,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一部優秀的小說不僅能折射歷史與時代,其中所塑造的那些鮮活的人物,同樣也是一個民族生命力的寫照。無論是金庸筆下的郭靖還是劉慈欣筆下的羅輯,都是迥異於好萊塢模板的“非典型”東方式英雄。而英雄主義也正是麥家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正如麥家所說,“總體而言我的書寫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解密’,去發現那些幽暗的、被遮蔽的世界。我所描寫的是一群世俗的陽光無法照耀的人,我筆下的天才,他們的聰明才智可以煉成金。”

從金庸到麥家,作家們筆下的“中國英雄”如今正在成為全世界津津樂道的“世界英雄”,或許這正是中國文學獨特的魅力使然,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最大的意義所在。

科幻、武侠、谍战……西方读者究竟青睐怎样的中国文学?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