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樓市遇冷 開發商忙促銷 購房者變「淡定」

濟南樓市遇冷 開發商忙促銷 購房者變“淡定”


隨著樓市遇冷,濟南樓市電話call客現象也逐漸增多,有市民一天能接到十幾個售樓電話,住宅、公寓、商鋪都在推銷之列。為了蓄客,開發商、中介和代理公司等都採用電call方式,一名中介一天最多能打300個電話,卻只能拉到五六個到訪對象。


濟南樓市遇冷 開發商忙促銷 購房者變“淡定”



58連環call成常態

市民不堪其擾

近日,市民楊明(化名)向本報反映,近期接到的房地產推銷電話特別多,給他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擾。“平時每天都會接到五六個樓盤的推銷電話,到了週末電話就更多了,有時會多達10餘個。”這些電話裡,有一部分是58開頭的號碼,他已經選擇拒接,但仍然有一些看似正常的手機號打進,接起來才發現是賣房的。“這已經影響到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不知道自己的信息是如何洩露出去,感覺個人隱私受到了侵犯。”楊先生說。

記者調研發現,不少市民都有與楊先生相似的苦惱。市民嚴女士今年年初在南部一樓盤看房登記了手機號碼,最近也接到不少其他區域的樓盤推銷電話。而在市民慕先生提供的手機呼叫記錄截圖中,記者看到,一天內有8個陌生推銷電話打入,分佈在各個時間段。

楊先生告訴記者,上半年樓盤的推銷騷擾電話還少一些,最近一個月則集中爆發。“上半年接到的基本是推銷公寓的,從6月開始住宅的電話也突然多了起來。”楊先生說。

電話call客增多,側面反映出濟南樓市已經遇冷。省城一位樓盤資深渠道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一個樓盤出現頻繁的電話騷擾,說明這個項目銷售情況不樂觀,而如果多個樓盤都在瘋狂電銷,那可能就說明市場真的遇冷了。

“5月份開盤都能售罄的樓盤,現在開盤只能賣一兩成。”一位代理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因此,21世紀、鏈家、世聯等分銷渠道忙活起來。

不過電話call客難度係數大,單純只靠語言描述,很難引起客戶興趣。一些樓盤給置業顧問的任務是平均每天80-100組電話,一輪通話結束後,能找到感興趣的意向客戶也不過寥寥幾組。“其實電話也是先廣撒網篩選意向客戶和優質客戶,隨後定向捕撈,針對意向客戶和優質客戶採取邀約面談方式,從而一步步成交。”一代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

有隨機撥號

也有渠道信息共享

對於不少市民來說,很多打電話來的樓盤都是從未去過的,那麼,樓盤是如何知道他們的電話信息呢?近日,記者也接到不少樓盤的銷售電話,有的推銷人員表示是隨機撥打,有的說是領導給的號碼。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樓盤的電話銷售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開發商內部成立“陌電部門”進行電話call客業務,主要為增加樓盤的熟知度,完成開盤前的蓄客指標。而第二類是則是代理公司,為了搶奪客戶資源,專門成立電銷部,負責電話推銷。第三類則是房屋中介,他們也有新房業務,通過大範圍的撥打電話來尋找意向購買客戶。

那麼,這些電話號碼是如何得到的呢?一位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網絡隨機撥號是電話call客的形式之一。“通過專門的電話呼叫機器,事先設置好歸屬地,只需要專門有人按撥號鍵即可,一臺機器一天的電話量可達300個。”該人士表示。

此外,還有平臺資源整合的形式。“當我們在房產平臺瀏覽租房買房信息時,後臺大數據會整合分析個人信息及購買意向,整合後統一賣給地產公司;在房屋中介、售樓處登記時,也會蒐集個人信息。”該中介表示,此外,車輛信息、登記信息出售的形式,瀏覽頁面等都會洩露個人信息。

電話call客擾亂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對於這種行為將如何監管呢?對此,記者詢問了相關律師。地產公司的銷售騷擾電話只是行為不當,並未觸犯法律規定。不過,他們所獲取的信息途徑,很可能是違法的。

今年7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三部門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決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

對此,山東財經大學山東省房地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孫大海博士認為,電話call客騷擾氾濫,對市民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對此,政府應該加強行業監管,維護廣大市民的利益。

買房人變“淡定”

調控政策下,濟南樓市趨穩,相較於前兩年,買房人的境遇好了不少。

上週,位於濟南CBD、新東站和唐冶片區等地的16宗土地拍賣,其中多宗土地流拍。此前,為了降低銷售價格,亦有不少開發商將精裝房改毛坯房銷售。這類信息的傳出,讓不少買房人變得“淡定”。

在濟南工作多年的劉越(化名)錯過了房價上漲前買房的好時機,劉越自然有些懊惱,尤其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由於首付有限,他只能眼睜睜看著房價上漲。

春節過後,劉越便打算在濟南買房,於是他開始四處看房。看了有小半年的時間,但他還是沒有出手。“看了六七處了,感覺還是沒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劉越說,當然,能有四處看房的底氣就是因為現在房價漲不大動。

在上週,劉越其實已經認籌了位於濟南城區北部小清河邊上的一處樓盤,但是後來知道因為樓房未能封頂便不能用公積金貸款,他便放棄了。“全用商貸的話,要多還十幾萬的利息。”這一點讓劉越不能接受,於是他便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處樓盤,“十一再去其他樓盤看看。”

此外,劉越還發現,這處樓盤原本是要賣精裝修,起初定價為一萬九到兩萬元,後來改成了毛坯銷售,定價為一萬七左右。此外,距離該樓盤不遠的另一處樓盤在銷售精裝房,預計售價為一萬七到一萬九,但是最近售樓處在宣傳的時候,喊出了“一萬六起”的價格。


濟南樓市遇冷 開發商忙促銷 購房者變“淡定”



總結:市場不好,開發商的推廣宣傳開始多起來。電話call客、閃信推送、盒子收集等等手段全用上了,老百姓沒有什麼隱私,強制被動接受,不勝其煩,這種信息騷擾反倒會適得其反。

信心比黃金還要珍貴,短期樓市還有上漲的信心嗎?我想不僅購房者不相信,開發商自己也很難相信,既然連自己都說服不了,自然就更難打動客戶。只有價格調整到開發商自己能夠接受的程度,再加上好的產品、服務,購房者自然自己就上門了,物有所值才能引起購房者的購買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